楊 杰
(重慶兩江新區橡樹灣小學 重慶 400000)
1.1 學生缺乏識字寫字積極性。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沒有興趣識字寫字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寫字練習不認真,原因在于老師引導不到位。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字與識字,老師教學方式有明顯強制性。一般,老師要求學生抄寫漢字,熟悉漢字筆畫并記住其寫法,但寫字時不注意漢字對應拼音,以此寫字時學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反復的抄寫也只是簡單地描寫,漢字拼寫規律及特點卻并未掌握,此類機械化記憶,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千篇一律,長此以往逐漸削弱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1.2 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教學方法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識字寫字與語文能力培養。現階段,識字教學中,老師大多圍繞課本內容開展教學,而學生簡單地認識課本文字,短時間內記憶有明顯的機械化特點,不利于長時間記憶。對于學生而言,漢字認識具體就是把漢字作為圖形并記憶,此種情況下,老師以不同形式為學生展示才能豐富記憶,從而建設漢字認知印象。但實際上,很多老師都不重視學生此項認知特點,課堂教學方式不夠豐富。
1.3 學生識字寫字準確性差。漢字文化中形象與形聲字很多,認識漢字時,學生不能明確區分細節性內容,經常會將形象與形聲字混為一體。一旦學生出錯,老師就會對學生進行罰寫。實際教學中,此類教學方法并不能幫助學生徹底糾正這一問題,學生依然難以準確區分形象與形聲字,同樣會出錯。此種情況下,老師要進行科學引導,便于學生準確認識兩者之間的差異,漢字或詞語意義理解前提下,對漢字實現正確使用與認識。當前,很多老師教學方法不正確,嚴重影響到了識字教學效率。
2.1 通過話題明確學習目標。借助話題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學生針對性認識漢字。語文識字教學中,將每一教學目標視為一個話題。對于老師而言,話題選擇要有一定的層級與整體性,確保話題能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全面發展學生知識、情感、能力、太丟及價值觀等。此外,指導性話題,老師要從整體上掌握整學期教學目標,為學生制定涵蓋整學期教學內容的話題,提綱挈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2 構建學習小組。實際教學中,個體構成學習共同體,其學習成績、知識體系、認知能力、風格及方式等素養會對學習共同體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小組分配過程中,老師通過互補方式分配組員,獲得更好的協作學習效果。比如識字量大與識字量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提高其識字量,以優幫差過程中,豐富學生識字結構;不同認知方式見的學生組合,發揮其自身優勢,相互增強學生自身認知風格。此外,學習共同體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強調和諧與同步發展,要尊重學生個性,原因在于作為教育對象,學生不但有知識探究欲望,其情感與感知世界也是比較特殊的。語文識字教學自身有明顯的多義解讀性特點,所以利用自我活動,學生形成個性化理解,獲得小組認可后,充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2.3 營造真實性學習氛圍。不同學習情境中,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行為。故此,老師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多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深入了解所學知識。比如漢字教學中,漢字意義的理解,怎樣抓住關鍵信息。學習共同體氛圍中,老師為學生提供貼近實際生活的基礎學習材料,比如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教學課件,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展現背景知識、鑒賞材料等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2.4 及時返觀評價識字學習成果。評價屬于一種學習,是學習共同體的一種延續與深化,更是其深入學習與資源整合的過程。識字教學中,老師及時作出評價并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對良好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評價主要包含:(1)展示。各小組成員展示本組學習成果、貢獻、任務完成及協作活動等方式。(2)自評。本小組內,學生進行自評,或對其它小組成員評價。思考研究關鍵問題及其子問題,一定程度上,評價體現了學生對單元話題形成的認識。(3)互評。小組內各成員及各小組間的互評,還有小組成員評價其它小組成員。(4)總結性評價。老師引導下,從總體上學生評價整個學習活動過程、效果及應用價值,重點考察學習目標完成及學習行為,為后期話題討論奠定基礎。
基于學習共同體,老師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合理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認字興趣,緩解兩極分化現象,全面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為學好語文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