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蘭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28)
所謂的批注式教學閱讀方式,實際上是對于文章進行研究式的閱讀。使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之后將自己的思想標注在相應的地方,而這些思想可能是對于這一段內容的疑惑,也有可能會是對于這一段內容的感悟。簡單來說,就是將學生被動式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了解文章,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
1.1 批注式閱讀可以為小學生之后進行寫作奠定基礎。在進行批注式閱讀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要“讀”,所以學生在進行閱讀量的積累之后,才能夠實現質的提高。小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各種書籍之后,便會形成一種記憶性的思維,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做到一邊讀一邊寫,不僅能夠加深小學生的印象,還能夠提高小學生詞匯以及語句的積累[1]。所以小學生進行批注式的閱讀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在之后進行寫作的時候不會出現詞匯匱乏的情況。
1.2 批注式閱讀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情感。小學生在進行批注式閱讀之后,可以進一步體驗到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通過批注小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和作者進行一次對話,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使小學生通過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感受到美的享受。
現階段我國在進行新課程改革之后,絕大多數的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之后,再采取教學的模式。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批注式閱讀模式得到了更多教師的青睞,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從被動式學習轉化為主動式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在這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解決[2]。
第一,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批注式閱讀教學中存在重意輕文的情況。在課堂上,教師更愿意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進行教授,但是對于文章中作者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以及技巧卻缺少一定的關注,并沒有重視對文章中的句式以及語法進行批注;第二,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批注式閱讀教學中,學生一邊進行閱讀一邊進行批注,但是僅僅是簡單性的注釋,對于作者所使用詞句的真正內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批注的時候,忽略了進行上下文的聯系,導致整體和局部的聯系出現斷開;第三,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所進行的批注中所提出的問題,缺少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及時解決自己的疑惑;第四,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自讀批注以及交流的環節很容易出現忽略的情況。
3.1 轉化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觀念,用興趣來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相對于其他的閱讀教學模式,批注式閱讀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為前提,從而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師要轉化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中心內容之外,還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入到實際的教學之中,使小學生在閱讀時聯系到自身實際,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3.2 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自身閱讀教學的目標,采取創新的批注式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要先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批注的過程中,要先掌握整體狀態,再了解其中的局部情感,最后要再一次回歸到整體性,要對于文章的核心內容有所了解。而在教學方式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使用自由批注或者討論等創新方式,加強學生的自由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3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關注,細化批注的分類。教師在進行批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次批注的講解。對于批注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表揚;而對于批注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而對于批注的類型需要進行更加細化的分類,例如預習式批注以及質疑式批注、評價式批注等等方式。
3.4 循序漸進地指導,及時為學生解除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有效的閱讀批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進行循序漸進地指導。教師可以先將自己批注的結果向學生進行展示,示范,使學生有法可循,提高學生閱讀批注的興趣,待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再讓其放開去做。另外教師還要多加關注學生在批注中產生的疑問,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避免學生出現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當前小學高年級中一次語文教育的創新實踐,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當前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轉化教學觀念,明確當前教學的目標,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從而實現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