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薇 潘菠 丁雅晶 楊子江 (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城市建設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 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三條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時代變遷,“00后”大學生進入校園,而“90后”陸續走出校園,走向大學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崗位。這種新形勢下“90后”輔導員應該如何面對“00后”大學生的管理問題,這將會成為今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90后”輔導員多數都是碩士學歷,知識構成比較合理;有的是優秀的中共黨員,政治覺悟較高;在校期間就曾擔任過學生干部,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并且是經過嚴格考核才錄用的?!?0后”輔導員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工作富有熱情,信息化工作水平較高,善于利用網絡媒體平臺進行學生工作。有的輔導員能現身說法將自己的考研學習經驗和求職經驗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少走彎路。
“90后”是對出生于20 世紀90年代之后群體的總稱,“00后”是對出生于 2000年之后群體的總稱?!?0后”與“00后”都生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有著相似的成長環境,多半都是獨生子女。“90后”與“00后”年齡相差不大,“90后”輔導員更了解“00后”大學生的成長環境,“00后”大學生更樂意把“90后”輔導員當成是哥哥或姐姐,這樣亦師亦友的角色定位更有利于“90后”輔導員融入“00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也使得“00后”大學生更愿意和輔導員交流溝通吐露真情。
“90后”輔導員基本都是剛畢業就加入了輔導員的隊伍,基本上就沒有走出過校門,多數為“象牙塔老師”。工作時間較短,工作經驗不足,人生閱歷較淺會讓“90后”輔導員遇到突發事件時稍顯慌張。多數輔導員也不是思政專業出身,沒有經過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的系統學習,其專業能力略顯不足。這使“90后”輔導員在擔任“人生導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者”的角色存在局限。
“00后”與“90后”的成長背景雖相似,但思想觀念仍有差別?!?0后”相較于“90后”享受更加豐富的物質生活,在全家的呵護與寵溺下長大的“00后”自我意識極強,表現出過度的自信和極強的自尊心?!?0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而“00后”則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崇尚個性,敢愛敢恨,樂于表達。
在家庭精心關愛下長大的“00后”依賴于父母解決一切問題,缺乏一定的生活能力。進入大學校園的“00后”對錢的認知不夠,極少數學生陷入網貸的深淵;無法合理的規劃協調好生活與學習,沉迷于網絡;不能很好適應新環境,融入大學寢室生活。過于順利的成長經歷導致“00后”大學生普遍心理素質偏低,抗壓能力不足,經歷一點挫折就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00后”對于中國歷史、政治、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學習意識也越來越淡薄。而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網絡平臺的暢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資本主義不良思想對“00后”學生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00后”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的選擇不準確,對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理解還不夠,極少數學生甚至政治信仰不明,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
大多數初入職場的“90后”輔導員尚未脫離學生的稚氣,角色尚未完全轉變,尤其在思想上無法盡快從一名“學生”轉變成一名“教師”,無法從一名“被管理者”轉變為一名“管理者”。且大多數輔導員也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全面的學習,僅僅是通過簡單的崗前培訓便上崗工作,在思政和管理工作方面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做支撐,經驗也有所欠缺?!?0后”與“00后”年齡差距小,容易打成一片,“00后”大學生親切的稱呼“90后”輔導員為“XX 哥”“XX姐”,模糊的身份界定導致“90后”輔導員難以在“00后”大學生中樹立威信。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在精神上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焦慮和緊張;在行為上表現為職業認同感缺失,且對工作厭倦、冷漠、得過且過。工作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降低,職業動機和熱情下降?!?0后”輔導員剛走出校園進入到工作崗位上,對于工作充滿了好奇與熱情。然而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和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會慢慢磨耗他們的耐心,手機要保持24小時開機,隨時隨地隨叫隨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身兼數職,既要做學生的保姆,又要做心理咨詢師,有時甚至還要充當“救火員”。學生的事情要做到事無巨細,從解決寢室糾紛到學生團建的建設,都會耗用掉“90后”輔導員很多工作之外的時間,然而這一時期也恰恰是“90后”解決個人問題、面臨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重要時期。不免會給“90后”輔導員帶來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疲勞,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輔導員是高校教師中流動性較大的一個崗位,“90后”輔導員在默默關注著身邊的前輩同事紛紛離職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職位認同感也會慢慢降低,可能會變得慢作為、“不作為”。
“90后”輔導員雖然大多都在學生時代就加入了黨組織,但由于成長背景和時代發展的客觀因素,導致其思想政治理論上的學習不夠主動、理解不夠深入,對一些政治敏感問題事件的處置略顯不當。有的“90后”輔導員沒有在本科階段或研究生學習階段接受過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的系統學習,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和教育學生。再加上“90后”輔導員與社會接觸較少,人生閱歷較淺,不能很好地充當“人生導師”的角色。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需要“90后”輔導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
年齡上的相近使得“90后”與“00后”之間更方便交流溝通,這是“90后”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的優勢所在。面對個性鮮明的“00后”大學生,師生之間應當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首先,作為老師的“90后”輔導員應當認真學習教育部第16 號文件、第24 號令,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明確其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職責所在,全面了解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完成從“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角色的轉換。“90后”輔導員雖然是年輕老師,但隨時不能忘記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身份差距,要保持嚴肅嚴謹的工作態度,在關鍵問題、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打哈哈,要樹立老師的威信。其次,作為朋友的“90后”輔導員應該在課堂外、在生活中與學生打成一片,通過下寢室、參加學生的社團活動等多種途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不要成為學生眼中“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老師。
輔導員雖然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主導者,但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角,培養得力的學生干部,既能鍛煉學生,也可以減輕輔導員老師的工作壓力。第一,可以在高年級當中挑選一些優秀的學生作為“00后”新生班級的助理班主任,負責解答“00后”新生初入校園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學校教學樓的分布、各職能部門的位置、校園卡的充值繳費等問題,還能分享專業學習的一些經驗,并給予這些助理班主任一定的權利,形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趨勢。第二,可以在學生中挑選可靠的學生干部,作為輔導員助理,在學工辦公室進行“值班”,負責一些簡易的事務性工作,比如一些文件的匯總和整理、表格信息的錄入等。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中心,作為“90后”輔導員更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作為大學政治輔導員,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首先,“90后”輔導員自己要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了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90后”輔導員更要注重“00后”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00后”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道德情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民族自豪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其次,“90后”輔導員還應積極參加各種輔導員專題培訓,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相關的知識,開拓思維,提高工作水平。
“00后”一代的大學生都不喜歡傳統說教的教育方式,他們更傾向追求一種平等、真誠的溝通模式。“90后”輔導員在對“00后”大學生進行管理時,要打破傳統常規的說教模式,以溫和、平等、充滿感情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90后”輔導員也要努力接受新鮮事物,貼近“00后”大學生的生活,關注“00后”大學生們所熱心的流行事物,多利用網絡媒體的新方式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了解。同時,通過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抱有熱情負責的工作態度、生活態度,這比傳統的說教更能打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