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信宇
(貴州省遵義市第十二中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閱讀作為初中英語重要的組成,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起重要作用,結合新課標變革的內容,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幫助其主動進行文章的探究。利用思維導圖,啟發學生思維,并挖掘其才能,進而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有下面幾點重要性:第一,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以往閱讀課堂中,經常使用逐詞和逐句翻譯的形式,而思維導圖的利用,幫助教師站在文章整體的角度,對其中心思想和內容進行分析,深入了解文章核心,此過程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1]。第二,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思維導圖在英語課堂中的利用,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供基礎條件,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主體,便于其使用思維導圖,增強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合作中,加強創新能力,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的增強。第三,思維導圖的利用,可以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初中生英語學習能力有限,對文章的閱讀有很大約束性,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提前幫助學生掌握作者的情感發展方向和中心內容,充分了解文章的含義。思維導圖的形式比較適合學生學習的特點,降低其學習難度,提升閱讀興趣,最終構建高效英語閱讀課堂。
2.1 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認知結構。外國心理專家學者認為,人們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系統性的知識,因為了碎片化的知識比較凌亂,之間缺少聯系,對其記憶難度加大。初中英語閱讀主要是由詞匯、句子和語法等組成,從簡單到復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思維發展,從單一到繁瑣,而新的閱讀知識也要建立在原有認知程度上。思維導圖的運用,就將文章中隱形的聯系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構成良好的知識架構。此類屬于非線性知識的可視化學習工具,將知識點變成圖形化的形式,最終讓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另外,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新的感悟和知識認知,進而感受到文章中內在的價值。例如初中英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將其內容分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若干知識點分支,最終構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利用文章的中心主題和分支,將整篇語篇中的知識帶點,構成一套完整的知識脈絡,站在宏觀的角度,把握文章的特點,形成網絡結構。思維導讀的運用,主要經過下面幾個步驟,分別為:明確主題-整合文章結構-樹立其中關系-找出關鍵詞-添加導圖分支。此過程的使用,將思維導圖運用的更加精準,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提升教學效率。
2.2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傳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有很大不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能活學活用,就不能將文章的學習升華到結構和審美上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調動起來,將閱讀英語變為單一的背誦為主,不能感受到文章中的核心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產生,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自主學習的形式,獲取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并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思維導讀的運用,不但是一種思維的過程,更是知識的結果,將其利用圖標的形式,將文章知識架構表現出來。因此教師要有效的指導學生構建知識脈絡,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理解,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批判的意識,進而培養創造思維。既提升學生英語的運用能力,還增強了思維能力,以閱讀促進思維的進步,并且構建學生自主構建認知機制,最終提升英語核心素養。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就可自主將大量的材料變為簡單的導圖,為后期在課堂中學習奠定基礎。另外在課堂中,利用之前制作的思維導圖,就能更加深入的掌握文章含義,完善和優化知識點,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后使用思維導圖,可以突出重點知識,完成多層次的學習,發揮思維導圖中發散性強的優勢,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從文章中詞匯獲取信息,進而產生整體化的知識網絡[2]。通過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可以更好的展現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幫助教師作為評價學生的一種手段,對每一節閱讀課堂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此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充足思考時間和空間,實現將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深入了解文章中的內容,并且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脈絡,利用該學習工具,進行閱讀內容理解、思考和運用,幫助學生加強英語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