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秀
(貴州省仁懷市茅壩一小 貴州 仁懷 564509)
小學體育課作為一門必不可少的生理課,應該被得到足夠的重視。就很多學校的上課形式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傳授詳細的體育知識,很多教師上課時沒講幾句話、沒讓做什么運動就讓學生自由活動了。到了學期末,有的教室更是變體育課為語文課、數學課。這樣的現象真是讓人擔憂。
1.1 體育課安排的數量量過少,教學內容不規范。學校在體育課上安排的時間太少,一周的體育課可能只有一兩節,因為課程少所以提現了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低、教師和學生都對體育課很敷衍。此外教學內容不做詳細規定,任由教師選擇,教師可以隨隨便便安排教學活動。因此,出現了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課的說法。實際上,學生上體育課根本就沒有在做運動,就只是在戶外嬉鬧。我見過的不規范的體育教學有這樣的:課前不做熱身運動,然后教師隨便讓學生去借一些體育器材,比如足球、排球等等。借來之后,教師不教給學生怎樣去利用這些器材,學生把足球當排球來打,排球當足球來踢,當然,教師也熟若無睹。試問這樣的教學,怎么會有效益可言。
1.2 很多學生對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很低。小學生上體育課對于自由活動很感興趣,對于體育課本應該有的內容不感興趣,因此積極性不高。此外,因為當代小學生把主課看得太重,平時缺乏運動鍛煉,所以身體素質不行,對體育課產生了畏懼的心理,害怕做那些很累的運動。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低,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肯定也差。比如:體育課的內容十分單一,就以熱身運動、跑步等為主,長期沒有新的課程環節。學生自然沒有學習的興趣,而且有的學生常以身體不適等原因逃避運動。有的同學提出意見,希望改變一下課程環節,希望教師教授一些有趣的東西,但是教師并不做改變,仍就延續一貫的上課方式。結果就是,課堂上學生不活躍,教師也缺乏教育熱情,形成了一個惡循環。
1.3 學生不了解體育精神,教師對體育課要求太放松。教師認為體育課是副課,在結課時又不算入成績考察范圍內,所以對其的要求就很放松。很多學校,體育教師居然是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來上課的,不專業的教師來上課,教學質量不可能好的。而且,體育課里教師對學生動作標不標準、到不到位不做高要求,這也使得學生日子久了因為動作不規范而傷到膝蓋等等。比如:因為平時學生跑步前,教師不安排做一些規范的熱身運動,沒有關注每一位同學做動作是是否到位,所以學生中常有因跑步拉傷韌帶,膝蓋受損的情況。更有一些學生,在做引體向上等等運動時將手弄脫臼了,于是影響了課業學習。
2.1 增加體育課的數量,明確規定體育課教學內容。學校在安排體育課時要多安排,教師在規劃體育課教學內容時也應該明確地想好、做好。讓學生意識到體育課不是讓他們隨意玩的課,也要讓其他課程的教師意識到體育課不是學期末時他們拿來補課的課程。做好這一點,必須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嚴而有序的行動。比如:學校明確規定體育課里教師要設置跑前熱身、韌帶拉伸、跑步等環節,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其他的要求。同時,增加一周內體育課的節數,期末綜測里增加一個體育測試。
2.2 開設多樣化的體育課,經常舉辦體育活動。體育課要多樣化,可以采集學生的興趣,在班級里分成不同的學習組,開設籃球、足球、舞蹈等等小組。課外可以多安排一些關于體育的主題活動,讓體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里。下課之后不要讓學生老師呆在教室里,可以安排一些助于鍛煉身體的課間活動。比如:安排班級之間的拔河比賽、籃球比賽、足球比賽,開展體育講座。課間教師鼓勵學生到戶外跳跳繩、踢毽子,玩一些舒展身體的游戲。
2.3 教師在教學時要強調體育精神,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充分展示體育精神的重要性,嚴格要求學生在運動時動作要規范。當然,做到這些的前提是教師自己得嚴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則,學校在安排體育教師時不應該隨便選擇不專業的教師擔任,課外開展弘揚體育精神的活動、主題教育。在小學里做好學生對體育的思想教育,那么對以后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這是素質教育的最好體現。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小學階段應該是加強身體鍛煉,培養體育能力的好時期,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時期,讓學生們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讓未來能更好地學習。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教出孱弱的書呆子,而是要教出健康強健的綜合發展的祖國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