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健芳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高級中學 廣西 玉林 537800)
隨著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背景的新型教學模式。作為在如今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礎,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知識共享,促使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教師適當輔導,并進行合理評價。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共同進步的同時,也能達到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新課標強調通過合作學習活動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合作學習最為常見的形式就是小組活動,因此,科學地劃分合作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活動開展的先決條件[1]。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根據興趣特長或者同學之間的親近程度來形成學習小組,這樣的小組成員之間往往關系融洽,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互動能夠更加輕松,學習效果能夠得到保障。如果由教師對學習小組進行劃分,需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性別、數學基礎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來合理分組,將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組合起來,讓成績好的帶動成績差的,使學生之間形成互補,互相幫助和學習,也保證小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還可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具體教學環節的需要,隨機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這樣流動性的分組方式,使每個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和不同的同學進行交流,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總之,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劃分時要始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科學地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在完成合作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活動和其他教學活動一樣,都需要確定的學習目標,才能為學生指明合作學習的主要任務,使其有足夠的動力朝著目標去探索,協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2]。但是教師需要注意,傳統的灌輸式和書山題海式教學方式已經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影響,使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生出了厭倦之意,限制了學生在數學知識上的思考能力。所以在設定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時,要明確教學目標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問題,重要的是這個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思考和分析問題,而不是以問題的答案為重點。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高中生的思維特點,設定一些能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有一定價值、能幫助學生發散思維的目標和任務,不能設置一些太過簡單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起不到鍛煉作用,不符合高中生的發展特點。比如探討人教版高中數學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設定教學目標為“怎樣得知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對教師在課前準備好的以蘋果為點、尺子為直線、書為平面的三個物品進行變換擺放,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好奇,成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以小組合作方式對這三個數學量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進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團結協作、討論交流,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習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重視集體合作的優勢,時刻關注合作學習活動進行的實際情況,觀察各小組成員的動向,防止出現整個討論場面激烈,而有的學生因為性格內向或者本身比較懶散而沒有參與交流的現象[3]。為了避免部分學生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教師要讓各小組成員明確自身責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為每位學生指定不同的任務,促使各組員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每位成員分別擔任小組的組長、會議記錄員、發言人等不同職位,組長監督和檢查組員的學習情況,記錄員記錄學習過程,發言人對小組的探究結果進行匯總報告。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促使學生共同進步,可根據各組員的不同性格特征,定期地將各小組成員的身份進行調換,讓每位學生擔負不同的學習責任,保持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明確的分工使每位學生都有一定的學習任務,肩負著不同的學習責任,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到每個學習小組中去了解學生探討的主要內容和過程,在學生討論結束后,要仔細聆聽學生的發言,以多樣化的交流合作方式對教學任務進行分析探討[4]。可將各小組設置成正方、反方,以辯論的方式各自匯報討論結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通過團隊之間的辯論,認識到問題的多面性,更好的理解知識,反思自己分析問題的方法,深入地認識問題。有時候合作學習中會出現場面突然冷下來的現象,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去進行探討或者在某一個節點無法對問題進行分析,思維短路時,教師就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合作方法去分析問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在爭論中不斷反思,及時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思維能力,保障合作學習質量。
合作學習小組通過討論得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后,教師需要對各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這種評價決不能只以學習結果為重點,還應該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5]。充分了解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根據這個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可取之處對今后的數學教學活動進行一些改進和指導。將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讓各小組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生通過反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今后加以改正;各小組之間相互評價能引發學生的創優積極性,以競爭為動力,強化自身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對各小組表現的評價則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在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明確今后要強化的學習方向,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本文從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設定合作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各小組成員明確自身責任、參與學生合作學習過程、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幾個方面分析了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路徑,希望能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