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春
(河北省遷安市閆家店鄉閆家店初級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物理課改之后,給初中物理教學創新實施和高效建設留足了機會,物理作為科學教育的主分支,它承擔著培養初中生發現與探究能力和科學與應用意識的重任。通過物理教學實施,可以強化初中生的動手制作、設計與實驗能力,掌握更加豐富、本真的物理知識,提高并發展了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引導初中生發現物理實驗的探究性和趣味性,開發初中生的發散與邏輯思維,加強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引導初中生要主動運用物理知識排除生活疑難,養成科學的物理認知、探究習慣和終身物理應用意識。但在物理課程實施中很多教條、固化的思維限制了物理課程的高效開展,因此需要理念引起物理教師的改變,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創新和優化。
1.1 教學理念落后,忽視新課程理念。在一些初中學校,物理教師的教學理念沒能跟得上教育理念的快速腳步,把學生看成知識灌輸的對象,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及發展前景,師生互動效率低、形式簡單,新課程理念未得到全面、真實落實,導致學生的物理性思維受到阻礙。有些初中物理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沒有創造多樣性的課堂氛圍,比如,在教學《反射定律》時,教師都是通過“說”的形式來完成,讓學生強行記憶實驗結論,使初中生對物理實驗一知半解,答題時頻頻出錯,這種物理教學簡直是誤人子弟,很難成就學生求學夢。
1.2 教學內容抽象,缺乏實踐性。物理這門課初中生接觸的時間還很短,物理認知技能交差,加之課程任務增多,種種因素都會給初中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有些初中物理教師沒有考慮到上述問題,也沒有結合初中生本身物理認知的實際,采用簡單機械式的教學和訓練,對所教課程要么內容處理簡單、空洞且抽象沒拓展,要么方法、形式、思路單一,難以體現物理知識的博大精深及內在關聯。還有一些條件較差地區的山區學校,物理課上能用的實驗器材簡陋、數量少、性能差,教師通過演示的方式代替學生實驗,致使學生的實驗能力、創新品質大大下降,對學好物理沒了興趣和信心。
2.1 創新知識獲取方式,提倡自制學具。新課程下物理教學要體現知識獲得的方式創新,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或者是自學體驗感知式獲取知識。提倡學生自制課堂學具輔助自己理解物理、研究物理。比如,講教科版初中物理《液體的壓強》時,不僅要知道液體內部壓強的固有特點,還要探究這些特點的影響因素,更要了解其應用——連通器。在教學時,初中物理教師沒有按照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操作,而是讓學生自己找材料制作實驗器,初中生在找材料的過程中對液體壓強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制作的實驗器具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然后物理教師讓初中生自主設計研究過程,要體現出創新思維,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實驗方式,能夠看出每一個學生都很投入、很有亮點。最終清晰的記錄了實驗的有關數據,尋找處液體壓強的規律。對于學生制作的具有創意的學具要給予鼓勵和表彰,還可作為資源留存于實驗室并進行推廣。
2.2 創新難點處理方式,增強物理學習效率。教學的難點處理方式手段要創新,可以利用觸摸電視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初中生的學習效率。運用觸摸電視輔助教學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僅增強了課堂的活躍度,還增強了學生對物理的了解。比如,講電路連接的相關知識時,尤其是混聯電路的連接方法及技巧,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如果出錯很容易造成短路,甚至燒毀實驗器材。因此,物理教師可通過觸摸電視內的資源庫,選取電路連接的元器件,通過拖動、點畫等方式反復訓練連接方式,變換連接類別,突破電路連接難關。初中生都爭先恐后的進行嘗試,課堂氛圍十分融洽,為深入學習電路知識做了鋪墊。
2.3 滲透理化結合意識,指導分科思維。合理滲透理化結合意識,建立理化綜合架構。針對中考的理化結合特點,在相關知識教學時,合理適度做好理化綜合,搞好分科思維指導,做到不丟漏、不越科解題。比如,在講天平平衡及化學反應的綜合題中,初中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到化學變化給物理規律帶來的影響,做到知識的有效銜接和運用,讓初中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及靈感,這種題其實是從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去分析杠桿是否還平衡。如氣體的生成導致質量減少的暗示,這些都是影響平衡的條件。我們要善于開啟學生的分科思維,并結合中考理化試題做到精講精練,為初中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和架構,創新其物理素養。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下強化初中生學習和應用物理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實現學生物理素養的綜合發展。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要創新使用物理教材,拓寬物理教學思維與物理資源,激發初中生的物理參與熱情,使初中生把物理課堂當成探究和獲得新知的樂園,更加自覺地配合教師完成物理課程任務,真正實現高效、全面的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