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宇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長期以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流于形式,并沒有得到學生、教師以及家長的重視,導致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排解,久而久之,形成了偏激執拗的性格,為以后步入社會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通俗來講,朋輩泛指朋友和同輩,而朋輩心理輔導不同于傳統的心理輔導,它簡單易行,并且效率很高,容易引起受助者的心理共鳴。以小學生為例,選擇一些優秀的學生,同時進行短期培訓和指導,讓他們扮演心理輔導員的角色,為其他同學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平等,而且具有一定的認同感,相互之間有共同話題,彼此會分享一些小秘密,互動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將朋輩心理輔導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教師的負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還可以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點,滿足學生多樣的心理需求,而且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2.1 選取學生代表,做好培訓工作。朋輩心理輔導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中選擇代表,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如果用一個成語進行概括,就是授人以漁。比如1到6年級,每個班級選擇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教師對他們進行心理測評,滿足要求后,給他們分配任務,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然后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礎知識,比如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化解方法等,并且讓這兩名學生代表互相進行練習。這兩名學生代表在訓練的過程中,務必保持耐心、冷靜和熱情,同時彼此尊重,做到認真傾聽對方的訴說,這樣才能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及時跟進,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引導他們改正自身的缺點,并適當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讓學生閱讀和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比如通過互聯網或者是一些App,觀看和收聽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從學校角度出發,要對各個年級的學生代表進行統一管理,也就是要成立心理委員協會,選擇能力突出的心理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并且做好總結工作,找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重點,讓學生能夠真正發揮輔導作用,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展[1]。
2.2 加強宣傳教育,明確輔導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熱愛和尊敬教師的同時,也與教師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當出現心理問題時,不愿意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甚至覺得教師會嘲笑自己,所以慢慢封閉自己,導致心理出現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應用朋輩心理輔導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心理輔導的主人翁,避免對學生之間的交流橫加干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告訴學生,有問題或者是有情緒時,盡量私下解決,比如兩名學生發生了爭執和吵鬧,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情況,可以讓這兩名學生與學生代表進行溝通,經過討論,化解矛盾,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代表的地位,而且可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擴大,可以起到大事化小的作用。如果學生代表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可以與教師進行商討,然后根據教師的意見,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這樣可以保護受助者幼小的心靈。在指導學生代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敢于放手,并且賦予學生代表一定的權力,讓他們能夠靈活處理問題,做到舉一反三。
2.3 組織心理活動,化解健康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兼顧每一名學生,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一視同仁,既要尊重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差異,又要找到學生之間的共性。教師可以為每一名學生發放一個筆記本,學生可以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真實想法,然后每周由學生代表進行收集,男代表收集男同學的筆記本,而女代表收集女同學的筆記本,之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在每一名學生的筆記本進行回復,這種書面交流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記錄學生的成長瞬間和心理變化情況[2]。教師可以帶頭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釋放壓力,放松身心,比如通過踢毽子、打沙包、丟手絹等游戲,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一些心理問題,可以通過互動有效化解。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學生代表在進行游戲時,可以與其進行合作和搭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鼓舞學生的勇氣,從而克服膽怯的心理,這也是心理輔導的一個形式。另外,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在一起交流時,能夠快速發現問題,進而對癥下藥,幫助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早日擺脫陰霾,走出困境,同時以學生代表為主體的朋輩心理輔導,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
綜上所述,朋輩心理輔導的作用十分明顯,如果能夠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有效的應用,那么就可以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