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明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浙源鄉中心小學 江西 婺源 333200)
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對于培養學生思維的萌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將小學數學融入在生活經驗中,成為了重點話題。
1.1 課前預習貼近生活。在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接近生活,數學始終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知識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在數量和形式上的提取和產生。為學生創造一種認知結構,首先取決于實踐生活中的活動,而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良好開端。
如在教學《千克與克》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里的物件哪些是有千克和克的標識的,到了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就會積極的去回答:一袋大米25kg,一包鹽500g……在激烈的討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用千克表示的物體一般情況下是比較重的,較輕的物體用克來表示。并理解了1kg=1000g的數量關系。在課前做過一些實踐,讓學生知道數學是很有價值的、數學它一直都在生活中。[2]
1.2 借助生活實例,解決難點。學生并不是什么都不了解,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起到了真正的溝通作用,對于數學來說,這就是學習數學的橋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著重的調查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什么樣子的,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用生活中的例子去理清難題,這樣就可以擺脫困難[1]。
如在教學“歸一應用題”時,當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點之后,可以帶著學生思考習題的結構,根據例題結構尋找生活中出現的相似問題。有的學生能舉出這樣的例子:“2個冰激凌1元錢,5個冰激凌多少錢?”“1支鉛筆5角錢,6支鉛筆多少錢?”教師要對積極提問的學生給予肯定,然后讓其他學生去計算剛剛提出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但可以更加理解知識點,而且會更加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生活中獲取更多的新知識。
1.3 強化數學學習實踐問題。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須扎根于生活。教師教學時,應根據一個數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考慮和解答數學的問題,降低難度,但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應用教材中的內容,使用一些創意手段,改進教學材料,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材和現實生活或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濃厚,也可以減少壓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喜歡數學[2]。
例如,在學習了“統計與簡單的數據分析”知識以后,可以讓學生以學校和家庭為背景,統計學校某個年級的總人數,或者某個班級的數據,也可以去問同學都有什么愛好、喜歡什么樣的藝術、喜歡什么顏色、喜歡看什么電視;還可以向父母詢問家里用電,用水的一些情況。在學習了兩、三位數的加、減法后,可以讓學生去幫助父母買些東西,然后計算一下花了多少錢,剩余多少錢。在學習了“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出教室的面積、黑板的面積、課桌的面積、卡片的面積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會從數學方面出發,運用知道的知識去解決知識點,一直到將問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深有體會,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使得學生知識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更加愿意學好數學。
1.4 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荷蘭著名學者斯塔爾說得好:“學習數學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事實上,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它來源于現實世界,它并高于現實世界,數學學科的教育提出了實質性的素質教育意義,值得進一步創新和反思。而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生活來教育,給生活教育。數學無處不在,數學教學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例如:當教學“體積”這一內容時,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很難去理解什么是體積,那么教師千萬不要套用書本抽象的知識,要從生活中舉例,讓學生可以找到理解的而依據。教師可以這樣說:“如果你的家里買了個魚缸,那么這個魚缸的內部空間就是體積。”這樣一來,就很好理解了。
1.5 設計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應用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參加一些有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解決應用數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學術內容,結合課堂實際生活場景,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生學了“有余數除法”后,教師可以開展親子活動,要求學生帶自己的父母一起參加。在班級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和家長準備點心:“每人一袋牛奶、一盒面包(爸爸媽媽吃大面包,大面包每盒4塊裝;小朋友吃小面包,小面包每盒5塊裝)。請大家算一下,自己的小組(各組學生數在14人到16人之間)至少要買幾盒大的面包呢?小面包需要多少?牛奶需要幾袋?”學生一定會對現實的問題很感興趣,會很主動的投入在學習中,去調查組里的人數;根據面包的不同包裝標準,選出了更加合適的方法,然后就可以得出結論;對于有余數的結果要學會靈活處理等一系列數學活動。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出發,運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點去相處解決對策,直至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知道數學其實就在生活之中,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用處,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事物,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好生活問題。
總之,讓數學和生活相互聯系,不僅可以迎合學生目前的特點,而且還可以將知識平凡化,使得對學生的教育更有利,在能力方面的創新也有推動作用。所以,教師要去考察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填補知識的空白,就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