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王必屯中心小學 河北 大廠 065300)
在小學眾多科目中,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必修課程。雖然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但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舞臺,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還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摒棄以往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而是應當嘗試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等等,那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現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對數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信息的“重組者”。教師精心設計預案,為學生重組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預測,并準備應對策略。為了調動學生全面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急于講解知識,而是應當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
要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我們首先就要擺正教材在教學中的關系。要知道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教材在編排上非常重視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內容的選擇與順序上都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學情。盡管目前的教材有好幾個版本,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主要表現在:(1)教材所考慮的是學生的一般性。學生并不是機器、零件,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與個體,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雖然教材編排者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特點,但畢竟只是兼顧學生的一般性,并沒有體現學生的差異性,教材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學生。(2)教材在時間上的滯后性。數學是一門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其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決定了數學學科本身的與時俱進。在這一點上教材盡管每隔幾年都會更新,但依舊具有相對的滯后性,并不能即時反映生活。
新課改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積極指導。隨著合作學習的推廣,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確立,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被激發出來。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把合作學習當作一種點綴和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會合作,課堂幾乎失控,一片混亂。有時學生雖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了,但學習效果很一般。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合作過程中全程參與、組織和調控,并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識的過程,及時地指導學生,從而總結其中的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學習方法,同時不斷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起到促進者的作用。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新課標下教師的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促進者,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首先,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多元的學習策略和技巧。其次,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豐富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對學生學習上的幫助,僅局限于課堂上的(灌輸),有些教師只知道傳授知識和自己的見解,并沒有認真思考怎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學習、去探究。這樣使學生學習時感到無從下手,盡管學得十分努力,而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應改變過去的觀念,努力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同學生對知識有所領悟,并產生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見解時,盡管這種見解有時還比較稚嫩,教師都需要及時地進行疏理并加以提煉和提升;當課堂中有學生出現說不明道不清或者無法準確表達的情況時,這正是學生思維含糊不清甚至混亂的具體表現,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從模糊提升到清晰。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實現知識遷移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作為人師,應當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都是有潛力可挖。教育、教學要促進人的不斷發展,注重人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事先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這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表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這樣使學生不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有了不斷學習的興趣,從而使自身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掘。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適時適度轉變自身的角色。但是在轉變角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便真正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適應新課改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