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茹
(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 河北 遷安 064400)
技術對教育來說也是提升教育效益的催化劑。技術發展的極其快速,新工具、新平臺、新思維不斷沖擊著當今的數學教學。我們應從理念上趕上技術的革新和整合,要把技術和資源有效融合到數學課堂上,確保數學教學走上專業化加信息化、持續化加互動化、綜合化加可持續性的發展之路。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面對嚴峻的教育新形式,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技術輔助教學,挖掘數學本真內涵和資源特質,拓寬數學應用知識水平,使初中生在數學課堂上發揮才能,有所收獲,確保能在段時間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筆者從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技術輔助教師的教還有學生的學以及師生的交融式學習談自己的改革策略。
采用課堂的翻轉把知識推介給學生,學生通過微平臺進行課前熱身、新知自學、問題發現等環節,課上師生間集中討論課前發現的問題或者是教師預置的任務。課上給學生自由完成項目目標時間,如遇有不懂、有疑惑的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學習小助手在線咨詢學習。比如講冀教版《有理數的加法》課程中,本課中教學目標是要求初中生會進行課題所述的具體運算法則,進而培養初中生分類與歸納、轉化與應用的思想能力。本課我選擇的是翻轉課型授課,數學教師在課前將教學框架通過微平臺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家里進行預習和自學,按照框架內容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點,然后到課堂上由數學教師進行統一的答疑解惑,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初中生在前置學習當中定會發現自己無法處理的問題,如有理數加法中異號兩數如何運算等,數學教師在課堂通過具體案例給學生解答,做到觸類旁通和統籌兼顧,并提出一些自測題,方便學生鞏固提升。在微平臺上,學生還可以與教師進行在線咨詢,當學習遇到難題時尋求同伙人和教師的方法支援,極大的節省了學習時間,拓寬了學習的范疇,使初中生的數學應用素養大大提升。
初中數學中有些知識具有空間性,僅通過想象難以理解透徹,對于拼圖或者是組合的幾何問題,可通過圖形計算器或者是AR技術進行半模擬研學。課堂上教師要適當留出空白,通過彈幕的形式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同學之間解答或者是師生共同研討等。比如講冀教版初中數學《中心對稱圖形》,中心對稱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點,經常作為考題在中考出現。它與軸對稱圖形有著微妙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時要做好區分,避免混淆。由于有些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很活躍,在頭腦中難以形成圖形旋轉的思維,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AR技術來進行模擬圖形旋轉或者翻轉,這樣讓初中生直觀的理解中心對稱,便于在今后的學習中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展示圖形旋轉的時候,應該給初中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在觀看完模擬視頻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疑惑或想法,數學教師幫助學生進行解答,或者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探討。再比如講冀教版初中數學《直棱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數學教師同樣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模擬,并組織初中生進行研學,使初中生的空間思維得到極大的發揮,促進其數學思維的全面發展。
為了解決數學學習中的真正難點才切入技術手段,一切為了學的效果服務,而不是技術應用的越豐富越好,很多初中數學教師誤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多使用技術,就是遵循了新課改的要求,結果造成了初中生對課堂學習的厭煩,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和方向,使課堂教學陷入僵局。比如講冀教版初中數學《圖形的平移》,這部分知識相對并不難,主要是要求初中生能夠按照平面圖形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但是有的數學教師整節課都在利用技術,先給學生播放圖形平移的軌跡,在講教材上的文字原封不動的制作成課件,課堂上用課件代替教師講課,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也不敢提問,整節課下來學生都在被動的聽與記,學習效果很是不好。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技術時必須要結合實際學情和教學內容,不能讓學生處于只是聽與記模式,教師也不能處于旁觀地位,只有真正實現師生高效科學互動和合作分享,才能夠從本真和內涵上提高數學授課效益。對于這節課,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技術進行情境導入,吸引學生的數學認知興趣,然后觀察具體實例和動手操作等方法,訓練并優化初中生的數學能力,從而運用平移知識解決生活難事。
總而言之,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科學整合及高效發揮,可以讓數學課堂真的富有活力和魅力,學生通過新技術模擬研學,強化初中生的數學探究性運用能力。初中數學教師還要提高對技術的研究深度,選擇適合課堂教學和初中生的技術手段,豐富課程資源及授課方案,但是切記技術應用不宜脫離實際和效果,并不是越豐富越好,要本著用到該用之處的原則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