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升標
(江西省上高縣第四中學 江西 上高 336400)
孔子曾提出學習活動是需要啟發才有成效的。而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教學技巧。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還能促使教師了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針對學生進行教學。因此,設計好有實效的提問非常重要。
1.1 問題語言不嚴密。在課堂提問環節,如果提問的語言不嚴謹,不能清楚地表明想表達的意思,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回答。
1.2 問題思考性不足。提出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提出一些封閉型的問題:“對不對?是不是?”學生往往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來,學生缺乏思考的過程和思維能力的鍛煉。
1.3 叫答缺乏針對性。課堂提問的叫答環節往往比較隨意,僅僅是提醒和警告學生,經常點名學習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忽略了其他同學。
1.4 反饋不到位。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教師沒有拿出一點時間,幫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答案。
2.1 鉆研教材,巧設問題。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鉆研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要在教學內容的關鍵點處和教學內容的難點處設計問題。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為了突破“角的大小只與張口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可以設計課堂提問:你能把這個角變得更大嗎?你是怎么變的呢?你又能把這個角變得更小嗎?什么時候角變大了,什么時候角變小了?大三角板上的這個角的邊要長很多,為什么卻和這個小三角板上的角一樣大呢?
2.2 優化課堂問題。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動力。這就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深刻性和開放性。
(1)問題的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得有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能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問題的啟發性。好的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無意義的提問。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要把新的知識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四個角都是直角嗎?你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問題的層次性。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比如:媽媽買了5斤蘋果和3斤梨,付給售貨員50元,應找回多少元?要想知道應找回多少元?應該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這樣問便于學生理清思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后銜接,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問題的深刻性。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并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這樣的素材其實很多,例如從一個梯形上切下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5)問題的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乒乓球循環賽,2個隊要賽幾次?3個隊呢?4個隊……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3 嚴謹的提問語言。課堂提問一定要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如果教師的語言不規范不嚴謹,將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困擾。語言規范,通俗易懂,盡量用簡單明確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聽得清楚明白。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公式都有特定的內涵和表達方法,如“數位”和“位數”,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時機的把握很重要,錯誤時機的提問不僅達不到提問教學的效果,而且容易給學生帶來思考上的誤區,降低課堂效率。而在學生遇到思考障礙時進行提問,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去探索和思考。要在學生思維缺乏深度時進行提問,在學生思考問題不全面的時候繼續提出的問題,可以指引學生進一步思考。
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的理答技巧和態度也決定了提問教學的實效性。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回答時間。教師在提問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理解能力,給學生留出幾秒鐘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靜靜等待學生思考的結果。還要適時評價。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非常想得到教師的評價,所以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要及時給予反饋。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自己的表情動作,做到有效地評價。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基本環節。一個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加快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發展創新能力,才能發揮課堂提問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