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
(山東省膠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山東 膠州 266300)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心理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心力。特別是由于青春期造成的學生的逆反心理,一旦班主任運用強力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就會因為逆反心理作祟而導致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嚴重沖突。為此,對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進行科學地管理,能夠幫助班主任教師提升整個班級的教學管理質量。
1.1 班主任方面。
(1)班主任的管理經驗不足。班主任作為一個班學生的管理者,對學生的影響力十分的巨大。因此,若是班主任教師的自身管理能力方式有問題,則會導致整個個班級學生的素質無法得到提升。若是班主任的管理經驗不足,會對班級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影響。
(2)班主任心理壓力過大。隨著社會家庭構成的轉變,很多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也越來越難以管教。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使學生難以管教的程度日益加重。另一方面,來自于職場的壓力也會使班主任出現心理上的壓力,包括對于自身的發展問題,工作上的事務等等都會影響班主任教師的心理,嚴重影響其管理工作[1]。
1.2 學生方面。
(1)學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青春期是學生生理與心理成長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激素的大量分泌,會經常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敏感心理,又要完成班級的管理,因此時常處于兩難的狀態,使得班級的管理程度下降。
(2)學生缺乏集體榮譽感。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還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驕奢淫逸,以個人利益為主的社會基調對于初中學生的叛逆情感而言具有著十足的吸引力。這些不符合社會主旋律的不良風氣會使學生缺乏集體主義感,冷漠自私且無法與他人的思想產生共鳴,最后極有可能斷送學生的大好前程。
2.1 提升班主任自身能力。全面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鞏固教師自身的知識理論,運用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武裝自己,通過專業的教學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觀察與深入分析。并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是能夠切實提升班主任自身能力,使其教育水平提升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展開自我培訓,發揮教育管理理論的指導作用。
2.2 緩解教師的壓力,推廣班級自治。為了分散教師的壓力,教師可以嘗試進行班級的自治活動。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將班級作為一個自治體,讓學生進行內部的干部選拔,運用民主投票與競選等合理的方式來完成班級內的自治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在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同時還使學生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體會到教師的艱辛,并在學生自己選出的班干部的管理之下做到令行禁止,在緩解教師的班級管理壓力的情況下也能提升學生的素質,做到一舉兩得。
2.3 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在班主任進行學生的管理的過程中,要首先將學生們鍛煉成一個集體。與人相處的技術作為今后學生走上社會所必需的一種技術,對于學生的培養而言十分地重要。學會與人相處的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在進行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可以拓寬學生的交往范圍,通過經常換座位來使學生全面接觸到班級內的各種各樣的人,使學生在班級內的信任程度進一步提升,大幅提升學生自身的團隊意識。
2.4 細化班級管理條例。在指定班級管理條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班級內的具體情況進行符合班級管理的行為規范,并對已經在教師面前顯露的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行矯正和約束。細化班級管理條例,讓學生在班級內的學習與生活都“有法可依”,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管理能力,還能保證班級內部的穩定。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也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日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2]。
2.5 積極進行家庭互動。家庭作為學生接觸時間的最多的一個部分,對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教師為了簡化班級管理難度,要多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得益于現代的通訊技術,與家長的溝通變得方便快捷。通過與家長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平常在家中的表現,也可以對家長進行正規的教育輔導,使家長以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掌握學生的心理,以方便教師與家長進行跨空間的教育指導活動。
2.6 以引導為主的學生糾正過程。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是不會老老實實的聽班主任的訓話的。因此為了防止學生的做法與班主任教師的訓導背道而馳,在進行學生的教學與過程中要以引導為主。
首先,教師要加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將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之中,比如與學生一同踢球、一起吃飯,通過對每一位學生的特征進行了解,并加深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學生一旦在學校出現了自己難以解決的,便會優先去找班主任教師,使得班主任能夠將學生遇到的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同時在進行學生的糾正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其注意不到的情況下解決學生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因此,班主任要以一個積極地心態來管理學生,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生活中積極健康地成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向學生敞開心扉,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并積極與學生溝通,使學生心理上得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