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玲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中心小學 廣東 廣州 511300)
學生優勢人格分析:
·責任心:責任心強,對自己分內的事兒能盡力心盡責
·勇敢:能勇敢地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并用行動加以改正
·樂觀:用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事物的變化
·愛心:熱情幫助同學
“老郭:近來可好?千萬別因為工作而忽略了身體健康喲!我可是最了解你這拼命三娘的性格的!”看到學生小濤發來的短信,我心里覺得暖暖的,仿佛又回到了與他斗智斗勇的那段日子……小濤是我剛參加工作沒多久所教的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當時我任教的學校位于一個安全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小山村。我剛接手這個班時,平行班的另一個班主任就告訴我:你班有一個“孫悟空”,你可千萬要當心,小心他大鬧你的天宮,讓你這剛出校門沒多久的小姑娘哭鼻子呢!當時我心想:“才三年級的小毛孩,怎么就成了‘孫悟空’?我還‘如來佛’呢!我會怕他?”也許是我年輕氣盛大過于自信吧!剛上第一節課他就給我一個下馬威,確實如同行所說的,簡直就是一個大鬧天宮的孫猴子:上課前就把粉筆弄了一地,上課坐不了5分鐘,不是東張西望就是去影響前后左右的同學,拿這個同學的本子扔在地上,搶那個同學的鉛筆劃一下,要不就揪一下前排女同學的辮子。問他問題時得到的回答全是“不明白!不會!不知道!”下課鈴剛響,我還沒喊下課他就跑出了教室……第一回合較量,過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太低估了他的“道行”,結果我大敗而歸。面對失敗,我沉思:醫生給病人看病還要先對病人來個望、聞、問、切、聽呢!想要找到辦法來教育小濤,必須要先全面了解他,“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事后,我對小濤來了一個“大起底”,分別在他父母、前任班主任和同班同學中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從調查過程中,我了解到:他家中殷實,是家中的獨苗苗,家中對他既愛又恨,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小濤曾經因為語文考試得20分而被隔著牛仔褲把雙腿打得血肉模糊,最后只能剪開褲管才把褲子脫下來,學習成績差,但聰明、機靈,雖然平時會和同學惡作劇,但在勞動、搞衛生等體力活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他個子在班上比較高大)......我對他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聰明、好動、不怕苦、精力充沛、管不住自己……
有位教育家曾說:教師的責任不是修剪工,而是成為雕琢師,根據每一塊玉的形狀來把它雕琢成各具特色的藝術品。我決定對癥下藥了:首先給他一個責任:任命他為班上的勞動委員。當我在班上宣布時這個任命時,全班同學驚訝了,有的同學甚至小聲說道:“他也能當班干部?”我看了一眼略顯驚訝的小濤,這樣解釋道:“勞動課那天,我們班負責清理教室背后的水溝,小濤不僅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當他看見女同學很吃力地清理淤泥時,他說:讓我這個大力士來幫你們吧!”在他的努力下,水溝被我們班清理得干干凈凈,而小濤同學卻弄得全身像個大花貓。你們說,他能當勞動委員嗎?”“能!”全班同學大聲回答。事后,我召開班干部會議,強調了班干部的責任與義務等,最后我留下小濤,對他說:“當班干部跟你的成績和過去都沒有關系,當班干部只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愿意為大家服務,二是能管住自己,老師相信你能做到這兩點,你能做到嗎?”他遲疑了一下,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說道:“能”。我沒有忽略他的這一遲疑,我很肯定地對他說:“老師不會看錯人的,無論你過去如何,老師看重的是現在的你,你能做好的,你更能管住自己的!你能做到嗎?”“能”!這一次,他沒有遲疑。“那跟老師拉鉤吧!”“好”,我們兩人的手指拉在了一起。我笑了。
對好動的小濤來說,要一下子管住自己是有點困難的,我沒有要求他一步登天。為了幫助他,我沒少往他家跑,多次與他父母溝通,主要是要求他們教育小濤時不要動粗,平時應多給他一點體力活,以讓他消耗多余的精力。我叮囑他的家長有事多與我聯系,以共同幫助他。當他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時,我會對全班同學說,你們看:班長、學習委員等班干部做得多好呀,他一聽班干部三個字,小腰板就會挺得直直的,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我不會點他的名;對他的點滴進步,則及時給予表揚。慢慢地,小濤上課專心聽講了,作業按時完成了,準確率也越來越高了。當他在一次單元檢測得了78分時。我又一次在班上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番。
也許是因為表揚越來越多了吧,他有點飄飄然了,看到他在班上眉飛色舞的驕傲小樣,同時班長、學習委員等成績好的同學神情有些不甘的樣子,我馬上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在我們班呀,有些同學只要60分我就算他合格,但有些同學可不成,特別是班干部,我的要求更高了,班長、學習委員等班干部90分才算合格,其他班干部80分才算合格。從今天開始,聽寫、測試等按新規定執行,達不到要求的要受罰。”我瞟了一眼小濤,他有些驚愕,我裝著沒看見,離開了教室。
果然,在一次語文單元小測中,他只得了72分,我馬上逮住他,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你不及格,該怎么罰?你自己說吧!”他垂頭喪氣地說:“按你老郭說的,罰也罰些對大家有好處的事吧,洗三天廁所吧。”那個時候的廁所可不比現在洗廁所,要用桶提水去沖的。看著他提著水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心想:孩子,你可以更優秀的,只要你更努力!
春節快到了,我布置班里每人制作一份迎春手抄報,并組織評獎。第二天,他媽媽氣急敗壞地來到學校對我說,小濤做好了那份手抄報,但質量太差了,他父親要求他重做,他死活不愿意,氣得父親又要揍他了。我找到小濤,讓他拿來手抄報,一看:確實不對,顏色灰白灰白的,沒有一點中國春節的喜慶氣氛,字體也潦草,一看就知道是粗制濫造的。我問他:“想拿獎嗎?”“當然想!”“你想重新制作一份嗎?”“不想!”。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既想要得獎,又不想付出努力,那怎么可能呢?世界上沒有這么好的事兒,有付出,才會有收獲,老師給你時間考慮和選擇:一是不重做,結果肯定不獲獎;二是認真重做,有可能獲獎,你仔細想想吧!”令我開心的是兩天后,我看到了一份用心完成的手抄報,評獎時,我給了他二等獎。頒獎的那天,小濤整天都是樂呵呵的。
從此以后,小濤一路上進,在高三時應征入伍,成了一名消防隊員。現在他是增城市福和派出所政府聯防隊的隊長。
他時常會給我短信,常說是我這個佛法無邊的“如來”,讓他修成了“正果”。后記:2013年12月,我參加了增城市教育系統德育干部積極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大師們的講座,我仿佛在茫茫的教海上看到了一盞的明燈,讓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其實,積極心理學就在我們身邊!如果我們能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靈活運用積極心理學,將會取得無可估量的收益。上述的案例中,針對小濤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優點我選他為勞動委員,就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點,“發揮優勢比修正缺點更有效。”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教養孩子絕不僅僅是修正他的缺點,同時還要發掘他的優勢與美德,幫助孩子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使他的積極人格特質得以完善。”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也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當老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他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藏的潛能,鼓舞他前進。
對小濤的鼓勵與懲罰,是積極心理學的另一個重要理論點:自我效能(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己從事某項活動的能力的自我判斷;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有技巧地給學生分配任務,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的愉悅。作為一名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給予學生足夠的挑戰促其發展,但又絕對不能超過他的能力范圍,因為要求太低,沒有能力提高空間,太高,會挫傷他的積極性,給學生設定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經過努力能取得成功,心理學把這樣的教育理論簡單地稱為:“跳一跳,摘蘋果”。要求他達不到80分就要受罰,正是這一理論的運用。“正確的表揚和批評能激發學生好學,而錯誤的表揚和批評會扼殺學生好學”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點。具體、強調努力、強調效果、不添加主觀判斷的表揚,才是正確的表揚,說“你真努力”比說“你真聰明”要好得多,說“你把書包收集得整整齊齊”才是表揚的最高境界,孩子需要通過表揚,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覺良好,而不是對老師、家長的稱贊感覺良好。正確的批評是用暫時的、特定的、環境化的原因來解釋孩子的錯誤,會令孩子知道自己只要下次注意就不會再犯這個錯誤,才會繼續努力,保持對未來的樂觀。懲罰時也讓要學生自己去選擇(提供幾種讓他選),以滿足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對手抄報問題的處理,也是積極心理學中的“自我決定論”的靈活運用,“自我決定論”是心理學有史以來最能解釋人類行為的理論之一,是指一個人擁有自主性的知覺,并以此知覺做出選擇,而以此選擇決定一個人的行動。老師沒有強硬地要求他重新做,而是強調重做與否的后果,給了學生選擇的自主性,自主性是當學生認為自已可以有決定權時,就會產生自發性的行為,而且會小心謹慎的判斷自己應該要怎么做比較好,才能得到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