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每個學期,大家都要交出教學總結、教學計劃。我們發現:大多青年教師的教學總結、計劃等,都是“拷貝”的。
看起來,這是“大勢所趨”。
以“計劃”為例說事。其一,大家都在抄。教研組長的可能是“首創”,其實也是從之前的改編過來。其二,每次都抄,看起來也沒有任何不妥。其三,真要自己做了計劃,還有可能不符合統一安排。
久而久之,抄成了最為穩妥的計劃撰寫方法,一步到位。
抄來的計劃,基本上是簡單羅列課時,從“新建”一張空白頁面到“保存”完成,一份計劃出爐的時間只有十幾分鐘,或者更短。年復一年,計劃淪為“剪切”+“粘貼”的工序。即便更換了教材之后,課題有所變動,也絲毫不會影響抄寫的步伐,因為列出一份“作為材料的計劃”,就是按部就班的機械運動。
集中思考一個問題:列計劃到底有沒有用?早就有人做了研究——
在理查德·I.阿蘭茲的《學會教學》(第六版)中記錄了美國學者杜查斯特奧和布朗有關于“列計劃”的實驗。二位學者曾高度關注過“列計劃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經過實驗比對得出結論:教學目標達成的前提是,教師要列好計劃。
約翰·扎豪瑞克幾乎與杜查斯特奧和布朗在同一時期里進行了研究,他關注的是計劃對教師行為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列計劃,可能會限制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敏感程度。
再看第三組試驗。浩斯納和格里菲專門針對新教師在制訂計劃方面做了實驗。他們觀察了16名體育教師,其中8人有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另外8人是實習教師。給教師1小時設計一節課,之后比對發現:有計劃的教學更有效果。
綜合三個實驗,我們越來越清楚發現:要不要做計劃不是關鍵。關鍵是看誰需要列計劃,列出什么樣的計劃。特別是青年教師,列出計劃后執教,對自己的教學特別有幫助。既然如此,如何列出一份有利于自己的教學計劃,并且按照計劃執行,提升執教效果呢?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第一,列計劃前需要通讀教材,
知道“有什么”“有多少”
這應該說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規定動作”。最基本的也要做到“不要只看第一課”,應該從頭看到尾。一個成年人,閱讀完整本教科書,大概只需要一個小時,但這一個小時的收獲卻讓你意外。整本教材閱讀,至少能知道這個學期共有幾個單元、幾節課、幾類課型;每個單元里都有些什么內容;教學的要素是什么等。整體閱讀,你會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容量有大致的了解,心中有數。很顯然,這是列出計劃的基本保障。
第二,列計劃時要瞄準關鍵節點,
知道“要什么”“做什么”
每個學期列出教學計劃時,應特別注意三個節點:第一節點為教學的起始;第二節點為教學的收尾;第三節點是本學期的重點教學內容。
抓住三個節點,就能讓我們在一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中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讓自己在整個學期忙碌的教學中做到集中力量做“重要且關鍵”的事。沒有計劃,平均用力,“見一課教一課”“教一課算一課”,這就是青年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最大的問題,也是欠缺計劃帶來的后遺癥。
例如教學的起始環節,特別注重激趣,讓學生經過漫漫長假后回到課堂,能一下子引發對學習的關注,積極主動參與;結尾注重匯總、提升,讓學生在期末時做好總結與梳理,讓學習更有系統,收效更好;統編教材每冊的“策略單元”“習作單元”都是特殊單元,值得列為重點,單元中的“單元導讀”“交流平臺”等,都要特別引發關注,這是教科書中的能力提升、技法訓練、認知拓展的關鍵所在,要在計劃中標注,之后在教學中體現。
列出計劃時,多關注節點,教學時才能留夠時間,采用多種方法,或者多次反復地瞄準節點進行教學,達到更為優質的教學效果。同時,節點的教學時間要有所保障,因此列好計劃就有助于教師調整教學的節奏,認清輕、重、緩、急,不至于手忙腳亂,從頭忙到尾還教不清楚。
第三,列計劃時要標注好亮點,
知道“還可以怎么做”“還能做得更好嗎”
提升教學的層次,實現個性化教學,計劃起到很大的作用。
很多老師喜歡擁有自己的教學理想,上出“有個性”的課。這些設想是可以借助列好計劃實現的。和他人的計劃不同,讓自己的計劃更有個性,這不就是列計劃本身的意義嗎?具體說,青年教師可以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1.在適當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標識。標識,就是你與他人的區別,就是青年教師的重要教學特征。通過計劃,可以融入標識,讓教學更具個性。例如,有的老師喜歡繪本,當你通讀教材時,發現有的課文改編自繪本,即可在適當時融入,讓教學具備自己的個性化標識。
2.在適當的時候嘗試自己的設想。不少青年教師對教學有興趣,經過學習產生一些很特別的設想,也可以通過計劃來幫助自己實現。設想中帶著自己的思考,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自然形成自己的教學亮點。比如有的老師希望嘗試進行全單元統整式教學,就可以在通讀教材時選定一兩個單元,在計劃中列出要進行的統整式教學。
3.在適當的時候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例如有的青年教師擅長執教抒情文,有的擅長詩歌寫作,有的則擅長整本書導讀。不管什么特長,都可以借助列出的計劃來得以發揮。例如通讀教材,發現統編的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是“練習寫說明性文章”。擅長理性思維的青年教師可以在計劃中標記為重點,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真正參與體驗說明性文章的寫作全過程。
總之,列好計劃就是為自己提供保障,保障自己在全程教學中能游刃有余。同時也必須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多時候突發情況,讓你不得不調整計劃。列出計劃并非萬事大吉,而應該時刻關注學情動態,做好隨機調整與應對。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責任編輯? ?敖子君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