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廣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近些年發展迅速,證券監督機制也逐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證券監管法制化,促進了證券市場的改革和規范化建設。但是在證券市場監管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有關參與方積極解決、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證券行業運作水平。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改善金融證券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首先闡述了強化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然后分析了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券商監督;證券市場監管
一、強化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
證券市場的穩定是一個國家保持經濟穩定的基礎,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很多機制還不成熟,導致證券市場經常出現較高的波動性,這種不穩定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所以需要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使證券市場的運行規范化、制度化。
證券市場的監管機制包括法律、行政、經濟等多個方面,在具體的監管工作中,既需要從宏觀層面進行統籌規劃,也需要在微觀層面進行具體事務管理;既需要政府部門的強制權力約束,也需要證券市場各參與主體的自律意識約束。良好、穩定、有序的證券市場對于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維持我國經濟體穩定快速增長、促進國內金融市場正規化和制度化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1]。
二、證券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部門權責不清,權力重疊
在我國證券市場中,負責證券市場監管的責任主體就是證監會,這是由我國法律規定的,具有至高的權威性。但是在證監會之外,還存在其他部門涉及證券市場事務,包括國家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這些部門由于管理范圍相似,所以存在一定的權責不清、權力重疊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弊端是容易導致證券市場監管規則的自相矛盾或者執行不力,影響到證監會的權威性,而且隨著國內證券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監管職權分散的情況會導致監管效率的下降、對證券市場變動的反應能力變慢,產生“時滯效應”,不利于證券市場的風險防控以及風險出現后的快速應急反應。
(二)證券發行市場核準制不夠完善
企業要想在證券市場發行證券,需要通過核準制制度下的審查,這種核準制是《證券法》所規定的,主要屬于行政性質,導致行政手段干預了市場的定價機制,所以企業在爭取證券發行額度時,往往制造夸大、不實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偏離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對外部投資者形成了誤導,加劇了證券市場的不穩定性,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核準制的審批手續繁瑣、流程復雜,導致核準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發展速度。核準制的實質審查形式除了效率低下,還會使市場定價機制無法得到充分發展,而且最終只能有相對少數的企業通過審查,大量企業無法進入到證券市場,無法參與金融流通,不利于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2]。
(三)證券交易市場制度設計不完善
市場制度是維持市場交易活動正常進行的基礎,目前,證券交易市場制度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證券交易中,由于存在只能做多的限制,導致在不斷上漲的市場中,投資者受到利益的趨勢,會采取很多違規手段來獲取利益。在“政策市”的影響下,有關部門會通過行政手段進行控制,以將證券價格的波動圈定在安全范圍之內,這導致證券市場正常的市場調節機制失靈,這樣形成的證券交易價格不是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會導致市場效率的下降。
另外,證券交易市場中缺乏有效的交易監管機制,導致內幕交易時有發生。盡管我國通過立法規定了內幕交易將受到處罰,對于嚴重違規違紀行為,將處以刑事處分,但是仍存在一些灰色地帶,難以實現完全市場交易監管。
(四)中介機構存在自律性較差問題
我國《證券法》明確規定,證券交易所作為證券交易行為發生的平臺具有自律責任,在組織和監督工作中有必要進行自律管理,促進證券交易行為的合法合規開展。另外,新《證券法》還規定這些中介機構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經過在國務院報備后,可以自行制定上市、交易、管理等規則。由于證券中介機構具有一定自我管理的權力,所以加強自律管理對于促進工作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中介機構的內部管理還不夠完善,時有發生違規融資的問題、國債回購的問題等,以及部分內部人員擅用職權謀取私利、違規操作的問題,這些都是缺乏有效自律管理的表現。
(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缺陷
證券市場公正、透明的前提之一是所有披露信息的客觀、準確,而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管是存在較高難度的,目前很多上市企業,難以做到及時、充分的信息披露,而且在披露信息時會做出維護自身利益的粉飾,這在無形中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層次有四個,分別是基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介機構制定的自律規則,上市企業屬于被動披露有關信息,出于趨利避害的特性,經常將不利于股價的信息延遲發布,影響了市場效率。
(六)特許制券商監管制度存在弊端
券商的設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經過國務院審查批準后,獲得資格證明才合法,審查機制屬于特許制,有嚴格的行政干涉在其中,并將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和經濟類兩種,分別管理。這種分類方式脫離了市場實際,以行政思維與管理證券市場而不融合市場規律,這樣的管理往往效率低下,與市場實際需求不符,也造成了市場機制的失調。
三、解決證券市場監管問題的建議
(一)完善監管部門的權責劃分機制
為了維護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應不斷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證監會的監管主體地位,在發生權力重疊的部分,應以證監會為優先機構,實現證券市場事務的權力集中化,回收部分在國家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的權力,重新劃分權責范圍,減少權力重疊的現象。只有將證監會的權力進行集中,使證監會獲得相對獨立,才能促進政府監管和市場機制之間達成平衡,既能讓監管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也能讓市場調節機制自由發揮作用,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創新,提高市場效率,有利于證監會通過宏觀調控降低證券市場的風險,提高快速應急反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