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摘 要】在新課改教學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入情景教學和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興趣;和諧;情景;自主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老師必須改變落后的教學思想,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的時候可以采用圖片教學法、故事法、游戲法等,新課改下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注重采用“圖文并用”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插入圖片,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質量。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才能投入十分的熱情去做。小學生處在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也充滿了好奇。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時,小學生對于未知的閱讀內容會有較大的好奇心,這時候教師如果加以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就會極大提高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去閱讀去思考。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推動了語文教學的高效進行。小學生語文文本閱讀的興趣增加,對于他們轉換角色,成為語文閱讀中的主體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交流,應明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整堂課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表演,老師成了灌輸知識的機器,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整個課堂就是老師的“天下”,這種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拓展,師生關系緊張。在如今新課改下,我們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應明確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從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和輔助者,化學生的被動學習行為為主動學習行為,允許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溝通交流,提出獨特的想法,激勵學生學習。為了促進師生之間的語言溝通互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還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比如,在教課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書本中的內容繪制圖片,引導學生仔細找出文章中的關鍵內容,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在溝通交流中,教師可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與學生構建良好的關系,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效果。
三、引入情景教學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在授課過程中,我們老師根據課堂內容創造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提高整體的課堂效率。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引入情景模式非常重要。得益于小學生特殊的年齡段,利用情景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能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內容的魅力。例如,在《開國大典》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文內容清晰的展現在學校的面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可以采用讓學生自我參與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我讓學生觀看了1949年開國大典的視頻資料,看看毛主席在天安門的莊嚴宣告以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場景,看完之后再觀看我們今年建國70周年的國慶慶典,讓學生做一下對比,對比70年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達到課堂學習的目的。再比如《金色的魚鉤》一文內容非常豐富,不僅樸實無華,而是具有很強的真情實感,我們可以以此為例,以情感為主線,積極開展情感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情感進行感知。在課文中,魚鉤雖然很普通,但是它卻給了戰士新的生命,老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感受老班長的精神和品質,讓學生身臨其境。其次,要引導學生體會感情。以“老班長”為對象,引導學生對老班長的神態、動作、外貌進行把握,抓住老板人的言行舉止,真正體會老班長那種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展現作者豐富的內心感受。
四、培養學生自學自控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主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和地位,讓學生獨立和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讓他們根據課文內容抓住重點、難點,在學習中有的放矢;其次要提高學生的自控意識,掌握對視頻學習的效果和時間,不能蜻蜓點水式的學習,也不能無限延長學習時間,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根據學習目標,一步一步進行認真學習、記錄,把不會的問題歸結到一起,以便在下一節課堂上向教師請教。這樣不但有效減輕了教師教學負擔,而且更好地使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保證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