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暢
【摘 要】近期中美貿易戰引發了全球關注,兩國的社會生產和貿易交流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國家與國家之間轟轟烈烈的貿易摩擦,也給國際貿易進出口行業敲響了警鐘——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際貿易受國際形勢、外交政策等等多方面外部因素影響極大,國際貿易進出口行業應當加強風險管控、風險預警和防范工作。
【關鍵詞】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風險預測及應對措施
一、國際貿易要面對的主要風險
(一)國家政策及外交風險
國家政策風險主要來自展開進出口貿易的兩個對象國家的宏觀調控及其相應的經濟手段,例如關稅的調整、市場準入標準、檢疫合格標準、反壟斷調查、反傾銷調查等等,都可能對國際貿易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國家政策風險的成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基于自身貿易額度入超出超的數據和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狀態的需要,對國家政策進行調整和管控。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首先要保障的是自己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一個較為優勢的地位,而進出口貿易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盈利或者在國際貿易中能獲得較為優勢的地位,兩者存在矛盾沖突,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國家會使用強制力量對國際貿易企業進行制約;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間生產力水平之間的不對等,生產力較高的一方進入生產力較弱的市場,就可能對生產力較弱一方的市場產生毀滅性打擊,國家為保護己方產業的需要而動用國家例如,例如我國對進口車設置的高關稅,美國對我國制造業進行的反傾銷調查等等,就是代表典型。
影響國家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屬于政治層面而非經濟層面因素,即兩個國家的外交關系政策。在國際上由于兩個國家之間的邦交問題所帶來的國際貿易風險屢見不鮮,既有國家因外交關系進入冰點而采取的制裁措施(例如2014年因中菲南海仲裁事件中國對菲律賓熱帶水果進行海關質檢滯留的措施),也包括因兩國外交惡化,消費者自覺抵制外來產品的自發行為(例如2019年因日韓關系惡化,十萬韓國人民自發抵制日貨的行為)。
(二)匯率波動風險
匯率是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匯率的上升和下降會對進口和出口貿易有相應的影響,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都會將自身的匯率穩定在一個水平線上,我國就對一直致力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除極個別特殊時期外,人民幣的匯率長年保持在7左右。
匯率的風險來自于多方面,首先,影響最大的是有國家政治和社會因素帶來的匯率大幅度變化,例如英國公投脫歐事件就引發英鎊匯率的大幅跳水,曾經大傷國際貿易企業元氣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從泰國匯率暴跌開始的,但是該種風險發生概率較小;除了國家本身金融問題之外,外匯時常會有一定的波動,雖然有時波動很小,但是在交易金額基數龐大的時候就會帶來不小的損失,損失主要發生在企業會計進行預算評測和匯率評估的損失,使用外匯進行交易時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進行交易結算和合同款項交付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國際貿易企業在A時間點的A匯率上簽訂了合同,合同約定在B時間點進行尾款交付,但是B時間的匯率發生了變化,B匯率與A匯率之間產生的波動,就成了國際貿易企業可能需要承擔的損失。
(三)合同風險
合同風險找來自于貿易雙方。國際貿易因為涉及到不同語音、不同文化、不同認知、不同國家法律等等問題,存在雙方信息不互通,質量檢測較為困難,運輸等等隱患,可能會發生合同雙方不能按照合同的條款和要求交易標的物的情況。
在國際貿易交流的過程中,除了正常交流活動可能存在的合同風險,也可能存在合同詐騙的風險。國際上也存在貿易詐騙分子,利用合同和法律法規的漏洞,利用各種手段降低貿易企業的防范心理,進行卸貨港等看似合理的合同修改。因國際貿易存在甲乙雙方貿易背景難以準確核實的問題,假郵箱、假代理、假地址等詐騙方法層出不窮,企業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精準的背景核對或者風險控制,很容易在交易過程中蒙受損失。
(四)企業公關和宣傳
企業公關和宣傳態度主要取決于國際貿易公司自身的戰略和企業立場,近年來我國的市場頻繁出現國外品牌挑戰我國領土統一和國防安全底線的事,例如2017年樂天瑪特為韓國提供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場地,曾經中國業務占樂天瑪特超7成的業務總額,但在薩德事件之后樂天瑪特不得不變賣在中國的業務,退出中國市場。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隨著自媒體和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任何人在網絡上都不是完全隱形的,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內部人員如果有不理性的政治傾向,極有可能挫傷消費者的感情,帶來一系列公關危機和貿易風險。
二、應對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的措施
(一)針對國家層面的風險應對
但從國際貿易企業的角度來講,國家層面的風險是無法完全規避掉的,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去弱化該類風險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好在國家層面的風險并不是突發性的,市場上會釋放多種預警信號,提前給予企業準備和抵御風險的時間。
企業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案來進行風險預防。第一是預測和調查,企業需要注重對交易對象國家政治生態和社會穩定水平的調查,做好長期和短期的預測報告,大致推估國家內部的政治形勢和市場需求,并進行企業的戰略的布置。同時國際貿易企業也要常備相應的企業風險預防預案,以免在風險來臨的時候措手不及。
(二)針對匯率波動的風險應對
套期保值是可以有效應對匯率波動風險的舉措,國際貿易企業至少準備一項以上的套期工具,能夠讓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和現金流動變動,降低或抵消被套期項目的風險。
(三)針對合同問題的風險應對
國際貿易企業可以通過加強交易監管流程來降低合同所帶來的風險。
一方面,為了減少國際貿易中信用問題帶來的問題,可以通過銀行信用結算的方式來轉嫁風險,隨著國際交流和國際貿易的深化和交流,也出現了許多新的信用結算方式,根據企業自身需要來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貿易企業要加強自身法務團隊的建設。國際貿易所需要涉及的法律法規、各項標準、國貿準則復雜多樣。有時候國際貿易企業,要面對的不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法律法規,還要面對國際貿易組織、各類貿易合作條款的挑戰。例如,在中國加入國際世貿組織期間,僅2006年到2012年的短短六年,美國就對中國進行的25次“雙反調查”。加強對相關規則的研究,減少貿易規則漏洞可能帶來的風險,在風險發生時善用法律武器保障企業自身的安全,不僅能為國際貿易企業趨利避害,也能為幫助整個行業利好發展。
(四)針對其他問題的風險應對
國際貿易企業要明確自身的企業定位,也要加強對目標貿易國家的社會傳統、文化氛圍和民族精神的深層研究,加強自身工作人員的素質培訓,加強企業內部的內容輸出審核,注重企業的宣傳導向,不采取傷害消費者行為的行為,并且積極做好危機公關的研究與應對。
(五)加強自身核心實力和風險應對
曾經的中興和如今的華為都給國際貿易企業帶來了啟示,中興和華為都被美國用國家力量進行打壓,中興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華為因為自身過硬的企業部署和科技實力突破了美國的封鎖,但真正讓人拍案叫絕的是華為高層管理的超前的危機意識和戰略布局,因為預料到了如今可能發生的封鎖行為,鴻蒙系統、備用芯片、代加工工廠轉移、通信技術突破等等風險規避和轉嫁措施,都顯示了一個優秀的國際化企業應有的視野和格局。
但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永遠是它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如今國際貿易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市愈演愈烈的科技實力競爭。所以一個合格的國際貿易企業,不僅要拒絕短視,也要將科技創新和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首項。
除了以上啟示以外,國際貿易企業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全球化建設,依靠單一國家的消費市場對國際貿易企業來說是風險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和動蕩因素難以估計,如果能在貿易過程中開拓多方市場,將大大提高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
三、結語
國際貿易交流過程中風險是多方面且難以預測的,一個成熟的企業,要能夠抬起頭放遠目光,提高格局,加強戰略部署,又要能夠彎下腰加強自身內部建設,加強細節審核的監督工作。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風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自身風險預警和防范能力,將風險和損失都降到最小值。
【參考文獻】
[1]宋勤華. 關于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及應對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