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兵
【摘 要】近年來,新疆地區旅游業發展較快,但各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資源開發不夠等制約因素的存在也使其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實行大推進,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建立全方位和有效的融資渠道、扶持跨區域的旅游企業集團、加大區域旅游業統一營銷力度等途徑,新疆地區旅游業的跨越發展,全面提高旅游業的整體水平,使旅游業盡快成為新疆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大推進理論;新疆;旅游業
一、大推進理論與區域旅游業發展
(一)大推進理論的主要內容
大推動理論(The theory of the big-push)大推動理論是均衡發展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它是英國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P.N. Rosen stein-rodan)于1943年在《東歐和東南歐國家工業化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提出來的。該理論的核心是在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同時進行大規模投資,以促進這些部門的平均增長,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全面發展。其主要內容為:
為了克服需求和供給對經濟發展的限制,羅丹認為必須以最小臨界投資規模對幾個相互補充的產業部門同時進行投資,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外部經濟效果”。大推動理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大推動理論經濟效果
外部經濟效果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對相互補充的工業部門進行投資,能夠創造出互為需求的市場,這樣就可以克服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狹小,在需求方面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二是對相互補充的產業部門同時進行投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為增加儲蓄、提供再投資的資本創造條件,有助于克服在供給方面阻礙經濟發展的障礙。因此,對幾個相互補充的產業部門同時進行投資,所產生的外部經濟效果,不僅可以增加單個企業的利潤,而且還可以增加社會凈產品。
(二)資本來源于國內投資
實施大推動所需的資本來源于國內國際雙向投資.對幾個相互補充的產業部門同時進行投資,其所需的資本是巨大的。因此,羅丹特別強調最小臨界投資規模,即小于此規模,則地區經濟不能實現騰飛啟動。在人均收入很低的發展中國家或落后地區,這些資本從何而來呢?羅丹認為,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國內。在不降低國內原有消費水平的基礎上,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本增加投資。二是國際。羅丹認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決不能僅僅依靠國內資本,還要依賴大量的國際投資和資本引進。
(三)重點投資領輕工業部門
大推動的重點投資領域集中于基礎設施和輕工業部門。大推動的投資方向并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而是幾個相互補充的產業部門。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工業化的初期,應把資本主要投向經濟社會基本設施,以及具有相互聯系的輕工業部門,而不是重工業部門。
(四)政府計劃
大推動過程必須通過政府計劃而非市場調節來組織實施。因為投資的目標是取得外部經濟效果,而非利潤;其次,投資數額巨大;再次,基礎設施投資周期長。因而必須由政府來承擔。
二、大推進理論對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啟示
大推進理論為區域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大推進理論強調均衡發展。羅森斯坦·羅丹認為,發展中國家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和資本供給不足的雙重發展障礙,就必須全面地、大規模地進行投資,以給經濟一次大的推動,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全面、均衡、快速發展,走出貧困惡性循環。對于區域旅游業而言,在發展的初期,由于資本等條件的約束,只能選取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進行開發,培育增長極,利用極化效應帶動周邊地區、周邊項目的開發。但是,這也不可避免地在客觀上導致了區域旅游業的不平衡發展,使得發達地區與后進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在區域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應該采取均衡發展的戰略。而實行大推進,通過廣泛地、大規模地在后進地區和部門同時進行投資,推動區域旅游業全面均衡發展,盡快提高區域旅游業的整體水平,發揮區域旅游業的整體合力,從而拉動區域經濟的增長。
三、新疆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新疆旅游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新疆旅游業實現了較快發展,旅游總收入及旅游總人次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累計接待入境旅游者757.76萬人次,創匯27.07億美元;累計接待國內旅游者2.44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195億元人民幣。
(二)新疆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資源利用不充分。新疆旅游資源豐富。但一些城市缺乏對發展旅游業的高度認識和有效措施,政府主導資金投入少,資金投入效率低,旅游項目招商引資效果不明顯,使一些具備良好開發潛力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已開發的項目資源利用不充分、總體水平不高,特別是后起的旅游城市上述的問題尤為嚴重,這些都制約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
2.旅游產品陳舊、缺乏精品。新疆旅游產品類型較多,但所開發的旅游產品陳舊,創新不足,旅游精品少,特色不突出,導致產品吸引力不強,進而產業競爭力也不強,一些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競爭優勢,缺乏躋身全國前列、具有一流開發水準、一流服務設施、一流管理水平的精品景區,品牌創新不夠。
3.旅游業整體實力不強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旅游業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除了個別旅游資源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外,其它地區不僅在國內缺乏競爭力,而且在省內的地位也不高,區域旅游業整體實力不強。
四、基于大推進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旅游業發展的路徑
(一)優化區域旅游產業空間布局,建設濱海旅游產業聚集區
促進旅游聚集區發展應采取以下對策:積極吸引企業聚集,不斷擴大聚集區范圍。要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契機,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聚集,逐步擴大集群規模,并逐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塑造區域旅游整體形象,打造區域旅游產品品牌
塑造區域旅游整體形象區域旅游形象是一個地區旅游產品開發與規劃的靈魂,是區別地區間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色的核心標志。因而區域旅游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對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新疆還沒有統一的區域旅游形象,因此對區域內在和外在的精神價值進行分析,塑造新疆旅游總體形象,是打造新疆旅游品牌,提升新疆旅游業國內國際地位的重要途徑。應從區域整體的角度,根據區域的歷史和自然稟賦的條件,確立區域旅游主題形象,突顯地方特色。
(三)進行企業組織創新,培育跨區域的旅游企業集團
目前,新疆旅游業存在大量低效率的小企業,難以獲取規模效益,而個別企業則利用資源的獨占獲取壟斷利潤,這些都影響了市場績效。應鼓勵企業合并,組建跨區域的旅游企業集團,實行區域內集團化發展戰略,通過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資本聯合,沖破地區封鎖,從而提高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效率與效益,提高區域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政府對跨區域的旅游企業集團在稅收、貸款等方面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覃崇臺.發展經濟學[M].山西經濟出版社,2006.
[2]簡新華、魏珊.產業經濟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唐留雄.現代旅游產業經濟學[M].廣東旅游出版社, 2001.
[4]鐘業昌.海南島:平衡發展還是不平衡發展?[J].海南師范 學院學報,1989(03).
[5]沈正平.論工業化與欠發達地區的大推進——以蘇北大 發展為例[J].人文地理,2001(12).
[6]洪銀興.“蘇北大發展”與南北經濟一體化[N].新華日報, 200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