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摘 要】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突破式發展,使得原有的審計模式與復雜、多變的財務管理需求之間出現了矛盾,以數據深入挖掘為核心的財務控制形式成為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重要選擇。財務審計工作的內部審核與外部審核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財務信息共享數據服務平臺的應用范圍、管理業務逐步擴張。在此基礎上,本文從財務共享信息服務模式對審計工作帶來的影響出發,對大數據審計的目標確立、風險評估、計劃制定、流程選擇、數據分析、審計疑點查找、得出結果、形成報告的全過程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確立目標;風險評估;審計疑點
以財務共享為基礎的大數據審計實質上是指利用云平臺處理企業的財務、業務、非財務、外部等數據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不同項目信息進行審核,通過審計疑點獲取審計證據,結合審計結論對財務風險進行動態控制,確保審計流程規范性的工作模式。
一、審計目標與計劃的制定
1、確立審計目標
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工作,對于審計目標的確立有著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在實際的選擇工作中,需要由審計人員結合單位審計要求、財務狀況、審計相關政策等具體情況進行確認。從審計執行層面來看,以共享服務為核心的財務審計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內部審計,同時也能用作外部人員對單位財務報告進行外部審計。從審計對象的層面出發,大數據技術可以作用于業務審計,也可以對云平臺存儲、利用的會計信息開展審計工作。如果作用于業務審計,大數據技術更注重業務操作流程與資金控制方面。如果對云平臺信息進行系統審計,大數據處理的重點在于對云平臺的財務保護、經濟資源配置與程序維護等工作進行信息驗證。審計人員應該結合大數據內審的應用項目,科學確立審計目標。
2、全面評估審計風險
審計工作作為財務控制、會計管理的重要內容,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風險,既包括重要性對審計的風險負向影響,大數據進行預處理的程序與結果也會對審計風險產生影響。如果預處理流程與規定不符或者結果存在偏差,也會對審計風險狀況造成影響。除此之外,審計風險與云平臺的可靠性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平臺的可信程度低于標準,不僅會提高審計工作的風險,對審計結論、報告也會造成相關影響。審計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辨別能力,通過大數據預處理整體流程的動態監管,對風險可能發生的時間與環節進行評估。與此同時,為了降低云系統對風險控制工作的影響,可以通過第三方單位對系統可靠性、內控程度等進行綜合評估。審計小組還需要對單位重要性進行分析,參考多方評估結果,對審計風險進行全面控制。
3、制定審計實行的具體計劃
大數據審計的實行計劃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審計管理范圍、時間規劃、審計人力與物力支持等,還涵蓋大數據預處理的工作環節與相關結果。以大數據審計為核心,開展設計、非財務管理數據與外部數據。因此,計劃方案的制定應該參考不同的數據范圍,提升業務處理的針對性,從而確保審計計劃的可執行性。
二、審計實施程序的科學選擇
以財務共享服務為中心的大數據審計工作,審計實施程序的科學、高效選擇主要包括三個流程,即審計數據的綜合分析、設置中間表和以審計疑點為基礎獲取審計證據。
1、審計數據的綜合分析
審計疑點作為審計工作風險評估、內部控制的關鍵內容,主要通過對審計全過程的數據分析來確定的。疑點形成是審計證據的前提,因此,在審計數據審核、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在確保云平臺、ERP、SCM業務銜接流程性的基礎上。對云平臺中的稽核、結算、憑證確認、檔案管理等工作進行全面監控,提升數據分析的質量與效率,常見的數據分析技術包括:
(1)大數據挖掘算法
大數據挖掘算法的對象是數據庫中的大數據,利用技術支持對大數據中不確定的、未知的問題進行審核,以此發現疑點。在財務共享中心的服務平臺上,大數據挖掘作為主要的信息分析技術,具體的功能表現為:利用大數據技術查詢、確定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業務數據與外部數據中的異常部分,并在此基礎上,關聯云平臺、業務系統中的相關數據,在財務數據、業務數據之間構建起勾稽關系,為后期審計疑點的發現、形成奠定基礎,及時確定審計數據異常問題。
(2)多維分析技術
多維分析技術是數據分析的另一種常見方法,審計人員提取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存儲單位中的多維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進行匯總、聚類、分類、關聯、處理等分析工作。與大數據挖掘算法相比,多維分析技術能更簡單、快捷的查找潛在異常數據,快速得出疑點,對多維數據進行系統審核,最后得出審計證據,為審計結論提供數據支持。
(3)SQL查詢技術
除了大數據挖掘與多維分析技術外,較為常用的數據分析還包括SQL查詢技術,通過SQL語句訪問、分析,進行交叉查詢、模糊查詢等數據搜尋工作,對潛在、隱藏的異常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疑點。
2、設立中間表
數據分析方法的選擇與使用目的都在于幫助審計人員更快速、準確的獲取財務數據、業務數據中的異常數據,準確得出審計疑點。在疑點形成后,按照審計方案,進一步執行審計規劃,找出與疑點對應的審計證據,形成科學的審計結論,最后制定審計報告。在這一過程中,中間表是審計疑點的表格形式,設計人員利用分析模型對異常數據進行處理后,制定中間表對疑點形成的步驟進行記錄。
3、以審計疑點為基礎獲取審計證據
所謂審計疑點,是經過上述大數據分析及中間表對比后查找到各種潛在問題的信息匯總。審計人員對于審計疑點形成后做的主要工作就是進一步獲取各種審計證據,以驗證審計疑點是否真的是由于各種錯誤或舞弊導致的錯報,根據驗證結果得出最后審計結論。
三、審計程序的具體執行與報告形成
1、程序的具體執行
按照審計計劃擬實施的審計程序展開執行工作,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全面、全過程地監督各種審計大數據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儲。審計人員在根據第三方專家對云平臺系統及各業務系統的可靠性專業綜合測評的基礎上,綜合利用云平臺系統及業務系統形成的審計疑點去獲取盡可能的審計證據,以便最終得到審計結果。對在大數據審計過程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向企業管理層反饋,同時還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復核和評估。
2、審計報告的形成
在根據審計計劃形成審計疑點的基礎上獲取了各種審計證據,基于此得到審計項目組的審計結果,在考慮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同時需要結合此前制定的審計目標得出審計意見。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各種錯報問題需要及時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溝通,必要的時候給管理層及治理層提出各種意見,最終在取得管理層相關回復或建議的基礎上出具審計報告。
結語
大數據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深入應用,信息技術對審計管理的支持,使得大數據審計形式成為審計管理的重要選擇。以財務共享數據為平臺,進行共享服務的大數據審計模式既是單位財務控制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是提升審計效率,推行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徑。為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審計工作應該立足于云平臺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處理技術,優化審計流程,合理開發財務信息價值,科學利用共享中心對審計疑點進行分析,參考審計報告有計劃的應對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程平,王健俊.基于RPA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付賬款流程優化研究[J].會計之友,2018,595(19);
[2]于雯,邱衛林.“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財務云問題探析[J].財務與金融,2018,No.173(03);
[3]楊文璇.人工智能在移動互聯網行業財務共享服務中的應用探析[J].當代會計,2018,56(08);
[4]曾惠芬.“互聯網+”時代財務共享服務趨勢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黑河學院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