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澇
【摘 要】毛澤東在闡述如何研究戰爭指導規律時強調指出“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各個不同性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戰爭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中對于嶄露頭角的知識軍事戰爭規律,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研究同樣可以探討和發現其運動發展規律。這不僅為研究知識軍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而且對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軍事行動;經濟規則;博弈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經濟領域中任何一項活動都是受主體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因素驅使,在經濟行為中投入一定的成本,也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和后果。同樣在軍事領域,軍事行動也是受經濟因素和經濟因素引致的其他因素的驅使。農業經濟時代的軍事行為以爭奪土地和勞動力為驅動力;工業經濟時代的軍事行為以爭奪資源和資本為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的軍事行為以維護知識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爭奪能夠生產、加工的知識為驅動力。隨著知識軍事的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的理論得到進一步佐證和豐富。
由于知識軍事的興起,軍事的發展目前正處于轉折點。高技術武器特別是信息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使軍事作戰性質與過去顯著不同,軍事行為決策需要更多考慮政治和經濟因素;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不確定性遠甚于過去幾十年,軍事行動需要更廣泛的決策提供支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軍事領域中武器裝備、戰場設置指揮體系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經濟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前提。美國明確宣布政府的對外政策首先以其經濟安全作為主要目標,美國的軍事行為將轉向“促進本國發展和保障經濟安全”。當代軍事問題專家認為“今天幾乎每一個軍事問題都伴隨著政治和經濟問題。制定戰略不能再像二戰之前那樣只是制定軍事計劃。”
軍事行動不僅受經濟因素的驅動,為知識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而且它對于經濟財富所積累起來的軍用和民用財產設施,作為暴力具有巨大摧毀力。在削弱和毀損對方的同時就是加強和提高了自身的實力。在沙漠盾牌行動過程中,多國部隊三個月消耗海灣地區的作戰物資超過了原先17年運量的總合;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平均每月需要80000噸物資。海灣戰爭結束后,伊拉克國內物價大幅增長,基本生活品價格上漲的上千倍;80%的工廠企業停產,大批人員失業;伊拉克國內資金基本耗盡,欠下了1000億美元的外債,間接的經濟損失近萬億美元。
軍事行動發展中的合理預期。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不能讓理論的樹葉和花朵長得太高,要使他們接近經驗,即接近它們固有的土壤。”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增強了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現實的能力,使人在軍事領域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強。理性的思考各種潛在和可能的因素,對未來軍事發展狀況作出力求符合現實發展的預測是軍事領域的合理預期。從經濟學上來講,人們對經濟形勢進行判斷時,總會盡力獲取完全的信息,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統計、歷史、邏輯以及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等知識,經過周密的思考和冷靜的分析,最后作出未來經濟情況的預測。由于這種預期能夠基本符合未來發生的經濟活動,所以經濟學家將這種事前進行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叫做合理預期。制定計劃的人對未來形勢的變化作出估計和判斷,然后再確定自己如何行動,這種行為就是預期行為。當出現意外干擾因素使人們的預期與將來的發展不相符合時,我們把這種干擾因素比做“白噪音”。合理預期可以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戰略性發展決策和計劃是軍事領域宏觀層次的合理預期,它通常決定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軍事發展的目標與方向。提出對未來具有指導性的軍事理論是軍事領域中觀層次上的合理預期。工業社會后期知識經濟開始萌芽發展時,經濟形態的創新和迅速發展必然引起了知識軍事上軍事裝備、戰爭形態和軍隊建設的“蛙跳式”發展。在現實經濟條件下,預期新出現的技術手段對軍事領域發展的影響,從而在軍事斗爭的舞臺上爭得先機以致后來居上,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具體的作戰理論則是軍事領域微觀層次上的合理預期。在高技術戰爭中,指揮員所獲得各方面來自敵方信息、情報,并非全部真實準確,而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就需要指揮員運用知識,考慮地形、當前的敵情及情報資料,進行全面的相關理性分析和判斷,判明敵方的兵力部署、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基本作戰意圖,作為正確決策的基礎。
所以恩格斯指出“當技術革命的浪潮正在洶涌彭湃的時候……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