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旖旎 黃文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發展農村電商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發展農村電商是促進農民增收、促進就業、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對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國家應加強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電商環境。
【關鍵詞】農村電商;農村經濟;促就業
一、引言
隨著互聯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技術越來越成熟。近年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發展農村電商有利于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建設。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擴消費、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增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對實現我國經濟尤其是貧困地區經濟的根本性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1.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各種新業態不斷涌現,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辟就業創業渠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家政策和政府支持下,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發展農村電商提供了基礎,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農村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同時存在一定的問題。
2.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對于專業的電商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電商人才缺乏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相比較于城市,由于農村薪酬、交通、住宿、教育、娛樂、工作環境等基礎設施較差,農村電商難以與大城市相競爭,對大城市專業的電商人才缺乏吸引力。農村道路設施、客運服務的滯后使得電商企業難以落戶,難以形成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務體系。我國由于經濟實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已建成的網絡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
三、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1.經濟社會環境因素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組成中中老年人占比大,文化程度低,其收入來源多為耕種所得,對于電商的了解有限。同時農村電商在人才、資金方面匱乏,運營模式單一,產品文化包裝、營銷策略的滯后,進一步限制了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的最終完成需要支付和結算,因此應有高品質、高效的金融電子化服務配合。然而目前我國金融行業的服務水平和電子化程度都不高,難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所需的支付與結算要求,各大銀行網絡選用的通信平臺不統一,不利于銀行間跨行業務的互聯。
2.基礎設施因素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達度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完善的交通設施將會極大地提升農村電商的發展。網上交易必須有良好的網絡基礎設施,高速網絡必須由硬件提供支持。我國的網絡建設無論在管理及網上信息等方面力度不夠,尤其在邊遠地區更是滯后,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開展和普及。為了推廣電子商務,就必須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將實物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但目前我國還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的全國性貨物配送系統,服務水平、服務規模尚待與國際接軌。物流系統和售后服務滯后,交易過程中,網下不能提供快捷服務,送貨不及時、收貨無保障、退貨不容易,無法體現和形成電子商務高效率、低成本、方便、快捷的優勢。
3.電商環境因素
良好的營商環境將會帶來更多的生產力,能夠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更能促進產業升級。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相關的專業法律尚不完善,實體經濟實施多的主體法在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得到實行,許多電商行為置于法律之外。大量的電商企業進入,加劇了同質化競爭,部分電商企業缺乏誠信,對消費者以及市場環境造成了嚴重傷害。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面臨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服務監管體系、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產業投融資機制亟待建立等問題。
四、農村電商的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1.促進農民增收,縮小發展差距
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和興起,改變了農村傳統的銷售模式,幫助農業生產者將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調查顯示,上半年農民收入增加6.6%,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同時,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大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逐漸縮小了農村和城市的發展差距,上半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加9.1%,高于城鎮增幅0.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加6.4%,高于城鎮居民增速2.3個百分點,使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農民的消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2.促進農業發展
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交易模式,電子商務在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將電子商務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使得農業生產中的各項有效信息得到傳遞、共享、交流、溝通,可以讓農業企業及時全面系統的了解農業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了解市場需求,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電子商務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有效擴大農業技術傳播范圍和農業產業化規模,調整農業結構。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小規模農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會有效的推動農業發展走向規模化,多樣化,從而滿足市場多元化,多樣化的需求。
3.促進就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吸收更多的年輕力量參與到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例如:農業信息的采集與整理,農產品的銷售,市場調研與分析,以及更多新事物的引進,緩解了當前緊張的就業趨勢。由于農村經濟水平和文化程度落后,導致硬件設施基礎薄弱,信息閉塞,交通落后;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則有效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
五、結論與建議
1.持續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宣傳和引導
繼續加大對發展電子商務工作的宣傳推介力度,增強企業在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投資和應用電子商務的信心。發揮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聯系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舉辦形式多樣的座談會、電商講座等活動,鼓勵企業吸納貧困人員就業,營造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電子商務扶貧工作的良好氛圍。繼續加大對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的宣傳,普及電子商務知識,鼓勵貧困村青年、婦女、殘疾人依托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提高包括貧困戶在內的廣大農民對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總結典型農村電子商務站點的成功經驗,推廣應用電子商務的先進站點,引導廣大農民應用電子商務,讓農民全面接觸電子商務,轉變思維,接受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農副土特產品網絡銷售及預定。
2.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農村道路設施建設,貫穿各村鎮之間的交通網,促進農村客運線路建設,加強企業與交通運輸部門及農戶有效對接。電信部門加快農村基礎信息建設,完善農村網絡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結合農村電商發展實際情況推出普惠政策,進一步減輕農村電商企業壓力。
3.營造良好網商環境
良好的網商環境將會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推動電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應加快電子商務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以法律規范電商企業的行為,同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服務監管體系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營造環境。電商企業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創新發展模式,加強自身建設,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博.電子商務下鄉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22):121-123
[2] 韓弘.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9(09):118-120.
[3]姜欣欣.如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J].財經界(學術版),2019(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