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新形勢下,從全球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已經呈現了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狀態。與此同時,也開始進入長期的增長乏力、低迷狀態。之所以會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世界經濟供給和需求結構出現了翻天覆地變化。新的“電子·金融經濟空間”與雙重的“中心—外圍”結構就浮出了水面。因此,本文以背景為出發點進行展開分析,接著在世界的“三低狀態”當中,探究了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困境。根據這些困境,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經濟增長轉型及其對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可能貢獻。換句話說,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合作等層面的協調與發展,讓中國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了30%以上。
【關鍵詞】世界經濟;增長困境;經濟增長轉型
一、世界經濟長期增長困境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背景
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化的經濟進入了一個深度的調整狀態。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狀態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雖然在2010年的時候,經濟出現了反彈的跡象,但是在增高到 5.5%的時候,就開始繼續的下跌,之后就進入了一個較深的調整期。第一,在戰爭之后,出現了經濟蕭條后的復出,美國、日本、歐元地區,全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低增長現象。這樣就導致從2011年到2015年,開始出現嚴重的下滑現象。到了2019年之后,還是處于發展比較低迷的狀態。 2011 年到 2015 年之間,總體發展仍較低迷。處于了投資低迷、貿易低迷、油價低迷、物價低迷、利率水平低迷的狀態[1]。全球利率也從8%狂跌至-1.5%。因此,在此種格局當中,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是:第一,不同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出現了比以往更加分化的勢態,在2010年之后出現的比較明顯。相互間“脫鉤”的情況出現,經濟體之間的宏觀政策呈現了分化現象,讓全球化經濟協調,治理難度提升。第二,2016年年底的時候,出現了復蘇跡象,“三低”格局依舊沒有改變的跡象,對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有所改善。第三,世界經濟增長面臨著眾多因素的挑戰,并展現了不確定的發展前景,走出“三低”格局出現了渺茫的狀態[2]。從目前的形勢上看,世界的經濟增長,長期處于一個相對比較緩慢的時期。面對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探究長期增長動力不足或陷入困境的主要成因。另外,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與世界經濟前景存在著很大的關系,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內容上,展現了積極性的作用。
二、世界經濟面臨長期增長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投資低迷
在20世紀70年的時候,結構性變化出現。全球資源的“金融帝國”深刻的出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新的“中心—外圍”關系內部化,形成了“金融國家”與“貿易國家”的分工格局。英、日、美三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在20世紀70年初期與默契,還有80年代初期,出現了峰值以后,現在低于2%,日接近為0,美國略高2%[3]。
(二)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的差距加大
世界經濟的“空間革命”上,一個新的“空間”——“電子·金融經濟空間”,構建了一個雙重的“中心—外圍”結構。第一重結構,是國內的貧富兩極開始分化,中產階級破產。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金融化導致的資本利益與勞動者的受益出現了脫節與分離的狀況。另外,隨著資本跨境流動的自由化呈現,全球化的范圍內,資源配置出現了能力空前增強,這樣就會導致國境內部的勞動者增長開始脫離。GDP 增長與一般勞動者之間的關系開始不斷的弱化。美國進入八十年代之后,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前1%人群收入占GDP比重為23.9%。第二重結構,是“中心—外圍”的結構,“金融國家”與“貿易國家”呈現了不同程度的競爭空間。“貿易國家”國內金融市場封閉并且出現了不發達的狀態,這樣就無法引領國際性的金融潮流。另外,這些國家主要是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長久下去就會依賴出口貿易賺取外匯收入。還有不少發達國家進入到一個典型的“規模擴張”時期,開啟了真正的“生產過剩危機”[4]。在這種不平等發展格局當中,美國為了提供最終商品市場,最后就出現了巨額貿易逆差。接著,貿易盈余支撐著美國金融體系的運行和經濟增長。美國“中心—外圍”結構的內部化導致了內貧富差距急劇擴大,消費能力也大大縮減。
(三)世界經濟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長期增長困境并不是短期的因素所造成的。而是長時間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出現的脫節現象。首先,美國經濟政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不能很好的融合,導致了全球經濟協調步履艱難現象出現。其次,美國掌握了更多地采取孤立主義經濟政策與“貿易國家”的政策相互競爭,在“雙引擎”的驅動下,世界經濟增長的“三低”狀態在較短的時間內很難出現很好的轉機。然后,從目前的形勢上看,世界經濟的“三低”狀態不僅是短期性的問題,同時也是全球化經濟長期增長的內化不足問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在有效的創新過程中,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率增長。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讓市場結構出現了變化,戰后新的全球經濟制度安排讓各個國家的外部環境出現了創造性的變革。主要體現在(1)生產領域技術進步的速度開始出現延緩的狀態,生產率的提升與世界增長貢獻呈現了下降的趨勢。這個時候,世界經濟也面臨著“技術前沿面”的延伸困境。創新活動從實體經濟領域轉移出來,實體經濟領域生產率增長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導致了全球化經濟被抑制[5]。(2)還存在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提高,人口結構出現了轉變,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勞動成本不斷的變化,導致需求與勞動供給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比例。老齡化的勞動力結構,不能適應生產技術與對應的組織形式。市場活力不斷的降低,在世界經濟缺少新的增長點與生產領域的時候,市場機構向著集中化的方向進行延伸,這樣就導致,新企業進入壁壘正在不斷的上升。那么,此種“新寡頭經濟”現象之所以會出現,主要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可以導致全球層面競爭壓力提高,產生過剩條件下的下降成本需要滿足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公司的新陳代謝放緩,就導致了生產效率的阻礙情況出現。在國際化的制度的政策上,國際化經濟制度安排效率比較低下,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不同的缺陷性就暴露出來。主要的表現是:(1)美國經濟的金融化在全球資本流動自由化發展的過程中,將資本與國家的關系發展生了轉變。不僅導致諸多的移民、難民問題的出現,也導致中產階級破產,資本主義與民主關系破壞。(2)在世界經濟格局的結構性變化當中,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卻越發濃重,這樣也是導致矛盾產生的根本。(3)像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當中,國際制度安排具有明顯的非對稱性。“金融國家”與“貿易國家”雙方的成本和收益過于不平衡,這也是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另外,“逆全球化”趨勢導致全球化進程面臨嚴重威脅。例如:2016年被稱之為全球經濟“黑天鵝之年” [6]。世界經濟結構性變化讓經濟體之間經濟波動聯系出現了弱化。 從整體的角度看,目前情況下,由于技術特征,導致生產效率放緩,市場結構出現了較強的壟斷性。世界經濟出現了長期動力不足的困境,并且在較長的時間內很難走出陰影。面對目前的狀況下,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持續性提升,存在著很大的影響。
三、中國經濟增長轉型及其對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可能貢獻
針對于世界性的變化,對中國的經濟影響也是巨大的。這個時候,中國政府也開始大力的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重振經濟增長動力的層面上進行思考。第一,在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出現“三低”的狀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展現了雙重的影響。(1)世界其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相對來講,進入了一個低迷的狀態,這樣就推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接著,也弱化了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力度。在美國保護主義盛行的時候,我國對外貿的依存度開始不斷的降低,危機也從70%,下降到了50%[7]。2016年的時候,三個季度的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提升到了55%。從整體的角度看,存在很大的壓力,但是,不少結構指標也開始不斷的優化。在2019年的時候,出現了復蘇勢頭。重心轉向消費和服務業的優化結構已經基本成型。(2)中國經濟對于貿易的依賴程度雖然已經下降,但是和其它的經濟體制相比較,出現了很大的波動性。另外,外部經濟與政策沖擊,導致中國的壓力越來越大,并向著科學的方向進行轉型,實現了向“中高速”、“中高端”的經濟“新常態”進行轉變。提供大宗商品,降低生產成本。第二,中國經濟轉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做出了可能性的貢獻。(1)從全球化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增長低迷屬于長期性結構問題,短期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發展中的國家卻具備較大的潛力性。但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還有較長時間的“人口紅利”問題,這樣就導致了中國持續高于全球平均速度的經濟增長變化。(2)從國家化的角度看,國際經濟規則正在調整與重構。中國對G20平臺的新構想“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絲綢之路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2017 年《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更加全面深刻的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助于全球經濟良性循環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8]。(3)技術進步與創新領域,我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對外投資增長,優化全球經濟投資情況。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球化市場,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探尋適合中國國情與具體條件的“中國模式”,在國際化的需求下,探究創新產品與服務。(4)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貨物出口額達到世界總額的13%以上。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會展現一個規模性的商機。從“漲得快”逐漸轉變成“漲的穩”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延伸。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轉型成為了目前形勢下的一個長期發展的重點。因此,我國在全球化治理與多邊制度安排構建過程中,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制度的問題。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展現較大的積極作用。對不完全因素進行震撼與遏制,在保障持續增長的時候,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畢夫.世界經濟2017年景況概覽與淺評[J].對外經貿實務,2018(01).
[2]王如忠.全球一體化——20世紀世界經濟的總體趨勢[J].世界經濟研究. 1995(01).
[3]張文祥,潘建國.跨世紀世界經濟大調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 1999(03).
[4]林進成.世界經濟有可能進入迅速增長期[J].世界經濟,1996(07).
[5]付琦,姚雷.世界經濟動向及我們的機遇與對策[J].遼寧經濟, 1997(10).
[6]世界經濟主要指標[J].全球化,2019(07).
[7]吳娜,趙本綱.英國脫歐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職大學報. 2018(06).
[8]徐天鵬,易祥濤.世界經濟存在的潛在風險及建議[J].中國財政,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