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 要】市場經濟應是法治經濟。偏離法治軌道,市場則暗無天日。民間借貸的債權人維護自身財產權應當采取合法手段,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否則也得受到法律制裁。私力救濟是公力救濟的有益補充,將民間借貸中的債權人私力救濟之行為,納入到法治軌道,勢在必行。
【關鍵詞】私力救濟;民間借貸;法治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此類行為常常毫無限度,以致嚴重損害債務人合法權益。筆者以為,需要對民間借貸中的債權人私力救濟之行為(也就是“民間討債”)進行限度控制,將其納入到法治軌道,在允許的限度內,承認其正當性,以充分發揮民間借貸領域私力救濟的補充價值。
一、“民間討債”行為存在的原因
筆者將民間借貸領域中的私力救濟(以下稱之為“民間討債”)定義為:債權人與債務人發生債務糾紛時,不通過訴訟、仲裁等合法手段解決糾紛,而是親自或者委托他人向債務人追討債務的行為。誠然,公力救濟是合法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然而在當下,債務糾紛產生后,債權人更多的熱衷于以私力救濟手段解決糾紛?!懊耖g討債”行為在民間借貸領域的“肆意滋長”,是由于民間借貸糾紛所存在的特殊環境決定的。在此,筆者從以下兩個角度展開分析。
(一)公力救濟的不足
“法律的判決和執行依賴于當事人對信譽的重視程度”,在民間借貸糾紛發生以后,即使借貸糾紛的一方訴諸法庭,法院的判決尤其是在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然而,當法院判決結果不公平或案件的執行不能時,法院的信譽也會被訴訟當事人所喪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民間討債”與正規的金融渠道相比,一直處于法律的邊緣,相關的法律機制還不夠健全,且還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缺乏相關法律指導的情況下,民間借貸糾紛。與此同時,司法不公普遍存在,對司法信心不足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在民間借貸領域,“民間討債”不僅信譽機制成本較低,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能夠發揮法律所不能發揮的作用。
民事案件的普遍執行困難的,這是制約我國法治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其中,民間借貸糾紛的民事案件執行困難的問題尤為突出。第一,對于法院,審判權執行權難以兼顧;第二,更為復雜和民間借貸案件內容和數量增加,使得法院越來越難以承受其重;第三,法院對債務人施加的懲罰性措施力度不夠,而且可置信度小,這便直造成債務人違約的低成本性,法律及司法機關不能對違約者形成有效威懾。執行困難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司法本身,法院判決的勝訴方,沒有一個強大和有效的執行機制,確保其應得的利益。這嚴重挑戰法律的權威、褻瀆法律的權威。弱化的法律權威使得民間借貸糾紛的當事人尋求法律之外糾紛解決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私力救濟的優勢
第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各民事主體而言,其所擁有的權利可被視為經濟資源,對權利進行配置、保障以及救濟也是市場經濟制度得以具體展開的前提。相比訴訟,“民間討債”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節約時間、費用低廉,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債權。第二,現在社會追求高效,債權實現更是。但是,公力救濟卻不是一個高效的債權實現方式,再如訴訟程序繁雜繁多,降低債權實現效率。而“民間討債”卻能讓債權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債權,效率極高。第三,在訴訟中,債權要最終實現往往要通過審判階段和執行階段??稍趯嵺`中,法院的執行實效往往讓債權人失望,法院執行難的問題也時常讓人垢病。不僅因為國家強制執行手段單一,還因為執行程序繁瑣,讓被執行人有轉移財產的空間,使得債權難徹底實現。但是,“民間討債”的職業討債人能使用靈活多樣的債權實現手段,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債務人的“弱點”,以最有為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更加徹底實現債權。
二、“民間討債”引發的問題
首先,毫無法律規制的“民間討債”行為,極易引發非法的暴力討債,不僅嚴重損害債務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也給對社會公眾安全帶來隱患。其次,會打破清償順序,擾亂正常法律秩序,引發利益分配不公。“民間討債”的優勢以及債權人對司法的不信任,使得其在解決民間借貸糾紛的方式中成為維護債權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選擇,導致司法公信力的下降。
三、“民間討債”的價值體現
(一)正義價值
程序正義為實體正義保駕護航,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都是為了追求公平正義。“民間討債”應當是一種維護正義的手段,這種正義是民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樸素的正義觀。當一個人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他們有權主動地維護自己的正義價值,并將其恢復到正常狀態。私力救濟是保障我國權利公平、確保實現正義的一道堅實防線。
(二)秩序價值
如果人們之間一旦產生糾紛,就尋求公力救濟,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缺乏普遍信任和充滿敵意的社會,也是一個無秩序的社會。民間收債如果使用合法的手段,比如威懾、協商、溝通等,不僅能夠實現債務糾紛的解決,還能夠維系社會正義,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這與司法解決的目的并不相悖,體現了民間收債的秩序價值。
(三)經濟價值
效率是法律追求的價值之一,公力救濟周期長,且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懊耖g討債”這種私力救濟方式具有低成本、靈活、高效、快速的糾紛解決機制的優勢,足以補充公力救濟的劣勢。私力救濟與案件繁簡程度相適應,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法院的壓力,從而節約司法資源。
四、“民間討債”的法律規制
(一)規定民事私力救濟的一般條款
我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欠缺固有判例的支撐以及新生判例的補充,成文法中的類型化略顯蒼白,一般條款可以彌補類型化在周延性與靈活性方面的不足。
(二)規范“民間討債”行為
私力救濟的形式和目的都應合法,不得假借救濟之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但凡“民間借貸”之行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違背公序良俗,都應該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在迫不得己使用強力時,強力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否則同樣要承擔侵權等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手段顯著輕微,不足以引起嚴重后果時,應視為手段相當。
(三)職業討債人規范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民間討債”手段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形式。筆者認為,可以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常態的救濟模式類型化,在民事法律中進行規制,使其更具操作性,以更好地實施。其中還可以包括行業準入標準、從業人員資格、討債業務手段以及專門的管理機構和自律組織等等。
五、小結
在繁榮的市場經濟中,債權債務糾紛的類型不斷發生變化,紛繁復雜,解決糾紛的手段也日趨多樣化?!懊耖g討債”等私力救濟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只能作為公力救濟的補充。借貸當事人應當考慮各種因素采取適合救濟方式。筆者認為,隨著市場主體的復雜化、文化和價值觀的多樣化,糾紛類型也必然呈現多元化趨勢,要滿足糾紛主體的多種需要,應該將將私力救濟納入法治軌道,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充分發揮各類救濟形式的優勢,從而更加充分地平衡和實現各方利益、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楊彬.論民間私力救濟的限度[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201.
[2]韋丹. 私力救濟的刑民銜接[D].北京化工大學,2016.
[3]曾柳. 我國民事糾紛中的私力救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4]趙雅坤. 論民事權利的私力救濟[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03):45-49.
[5]孫寧昕. 私力救濟的正當性及其規制[J]. 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