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摘 要】脫貧攻堅戰已到了攻克堡壘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和繁重的任務在廣大農村,而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引領貧困群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核心,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建設,助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基點。
【關鍵詞】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基層黨建;黨組織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努力探索、積極奮斗、頑強拼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在發揮中國制度優勢的前提下,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2019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沖刺之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解決深度貧困、鞏固脫貧成果、持續深化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等仍然任重道遠。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助力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如何發揮好基層黨建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的作用,把夯實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武隆區農村基層黨建扶貧工作現狀分析
武隆區現已順利退出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區貧困人口減少到978戶291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8%,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991元。2015年至2018年間,武隆區受孫政才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惡劣影響,導致全區脫貧質量不高、鞏固脫貧成果壓力較大。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基層黨組織力量薄弱作用發揮不夠。
習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講到: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斗堡壘。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武隆區部分貧困村仍然面臨著經濟功能薄弱、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農村基層組織力量薄弱,難以發揮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作用。貧困村“兩委”班子,農村致富帶頭人、鄉村本土人才等隊伍建設存在差距,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青年黨員干部后備力量不足,隊伍結構存在老齡化現象,離新形勢新農村發展黨員干部的本領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村級黨組織和村干部帶領群眾致富意識不強、思路不清、創新不夠。
(二)以黨建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不足。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著力解決部分貧困人口等靠要問題,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受環境因素、文化因素、社會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影響,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將會影響脫貧效果,也會影響脫貧人口的返貧率。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鞏固脫貧成果之關鍵。近年來,武隆區在發揮好基層黨建組織的作用上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行動方案》等政策。但以黨建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仍然不足,部分貧困群眾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吃低保、得臨時救助成為了貧苦戶和非貧困戶的希望;產業發展怕擔風險,寄托于政策扶持,群眾缺乏艱苦創業、主動發展的意識;遇到問題和困難都認為是政府的責任,依賴政府扶持的思想嚴重;部分貧困戶因家庭客觀原因,缺少勞動力,自主發展難度大。
(三)扶貧干部思想意識渙散政策執行落實不夠。
習總書記提到扶貧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眾一起干,不能蜻蜓點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方面,各級黨組織和組織部門要管好抓緊,確保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幫扶工作。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隆區選派了75名優秀機關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選派260名工作隊員組建75個駐村工作隊,大力充實了基層扶貧干部隊伍。通過各界的努力,武隆區摘掉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帽子,看到現階段取得的扶貧成果,個別基層干部思想出現了松懈。部分基層干部對習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的科學判斷認識不精準,扶貧工作浮于表面。尤其是農村工作經驗本來就不足的駐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其主要工作集中在發展村級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利用黨建鞏固脫貧成果上花的功夫較少,利用黨建抓政策落實上執行力欠缺,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思想意識的渙散,就會導致行動的松懈。
二、以農村基層黨建助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幾點思考
抓好農村基層黨建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關鍵。“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屬于地域特征的新路子。
(一)打造一支基層黨建的精兵隊伍。
夯實基層黨建力量,鞏固好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人是關鍵。優配鄉鎮領導班子,精選有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的干部,根據村級需求,精選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尤其是要從脫貧一線優選干部,從人的力量上優化基層黨建干部隊伍。村級優秀的技術能人、產業帶頭人、本土大學生應優先考慮納入黨員隊伍,強化優秀人才的思想意識。加強基層扶貧干部的學習培訓,提升基層黨建隊伍的綜合素質。2018年2月12日,習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對基層干部,重點是提高實際能力,要多采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實戰培訓方式,培育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干部隊伍,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能力。”武隆區羊角鎮艷山紅村的發展變化就是”送錢送物不如送個好干部“的例子,在第一書記游四海的帶領下,艷山紅村由”爛泥壩“變成了現在的美麗鄉村,村里有了產業,鄉親有了笑容。
(二)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加強脫貧效果監管。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使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省區市黨的一把手向中央簽軍令狀的,只有脫貧攻堅這一項工作。”因此,這是一場持久戰,持久戰的持續性建立長效機制是基礎。要強化黨委主體責任,明確抓脫貧攻堅階段時期胡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落實主體責任人。建立監督考核體系,對是否履行職責、是否主動作為、是否工作得力等做到時時督促。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統籌協調、各方聯動的政策體系,融合資金、凝聚人力的保障體系,嚴格考核、全面監督的考核體系,形成各類綜合體系的長效機制,持續加強脫貧成果監督。
(三)寓管理于服務,凝心聚力促發展。
發展產業經濟,改善民生事業,維護農村基層穩定,就是要以黨組織為核心,堅強黨的領導。基層黨組織更是要寓管理于服務,樹立為民思想才能更好的群策群力促發展。武隆區以生態旅游發展為主導,但在把實施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融合上還不夠。雖然完善了財政激勵、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激勵、“三變”改革5大方面22項政策措施,但貧困群眾的利益鏈接機制還不夠健全,基層黨組織仍以管理者的角色居多,帶動群眾主動發展效果不顯著。
(四)強化主體責任,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目前,個別鄉鎮和村落還存在“干部看,群眾看”、“干部著急,群眾不急”、“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現象。作為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干部首先要明確,干部和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但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又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應該防止群眾出現“扶貧是干部的事,反正干部立了軍令狀,完不成任務要撤職”的思想。要注重創新工作思路,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創新工作方法,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育和引導群眾自力更生的思想,培育群眾發展生產力的基本技能,激發群眾的內在活力。基層黨員干部更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擁有人民情懷,注重扶智、扶志,真正激發貧困群眾的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五)形成點、線、面的現代基層治理模式。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要以黨的基層組織為基礎,要建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聯動機制,全方位覆蓋實施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教育、醫療、經濟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形成多維度、多層次、多方面的現代化黨的基層治理模式。深化脫貧鞏固治理的長效模式,筑建村級黨組織活動基礎設施,營造黨建參與脫貧攻堅的氛圍,打造黨建活動的陣地,發揮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凝聚力、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