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農業物聯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產業化生產已經成為農業生產銷售的發展趨勢,被列入國家農業發展戰略之中。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物聯網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從農業物聯網的整體架構入手,探討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關鍵詞】物聯網;農業生產;整體架構
1、前言
我國近幾年社會發展速度和水平較高,處于高科技信息化時代,為農業領域應用物聯網技術奠定了基礎。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可以利用物理網技術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全方位分析農業生產識別的信息要素,為農業生產提供極大便利。因此,物理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至關重要。
2、農業物聯網相關概念及基本特征
2.1農業物聯網概念。物聯網是利用各種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各種需要的數據信息,并通過局域網、專網、互聯網傳輸到數據處理節點分析處理,得出自動化過程所需的決策條件,進而對設備進行控制的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物與網絡的聯系,便于識別、管理和控制。
2.2互連性。物聯網即物物之間的交流聯系,其實現是基于互聯網框架的,換言之,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基于有線和無線網絡,物聯網將各種傳感器與設備用物聯網相連,進行不同設備之間的信息傳播與處理,互聯性是物聯網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2.3感知性。物聯網的感知性是通過數目巨大、種類繁多的傳感器實現的。在物聯網架構中的感知層,各類設備配有用途豐富的傳感器件,例如溫度濕度傳感器、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等。這類傳感器與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功能相似,主要是將環境等信息以數據的形式上傳網絡,成為物聯網技術實現的重要物質基礎。
2.4智能性。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性不僅體現在其接受信息與處理信息的智能性,還集中體現于其對不同設備發出的控制指令的智能性。在各類傳感器和可連接網絡的支持下,物聯網技術能夠對海量的各類信息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并以此分析得出有助于用戶使用實用性與體驗感增強的信息數據,從而在對客戶需求的不斷滿足與適應過程中開發新的運行模式,并逐漸推廣應用到各種領域。
3、農業物聯網的整體架構
農業物聯網的整體結構大致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3個層面,三者相互支持,共同運作,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世界。
3.1感知層。感知層主要有采集、監控、記錄農業信息的功能。其通過無線傳感器、智能化傳感器等各種環境信息傳感器,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土壤干濕、土壤酸堿度、空氣溫濕度、水質等信息進行全方位采集,最后再將這些傳感器采集的環境參數通過接入設備,上傳到網絡層。
3.2網絡層。網絡層包括通信網絡、無線網絡以及其他數據傳輸方式,通過路由器等媒介將傳感器設備采集的相關信息傳遞給應用層,并且傳遞應用層所給出的指示,如濕度調整、開關應用設備等,起到一個上傳下達的中間層作用。
3.3應用層。應用層是由采集程序、數據庫、移動客戶端、瀏覽器等組成的。感知層所上傳的數據信息經由采集程序分析處理后,被保存在數據庫中,以供客戶端和瀏覽器的用戶進行查看。管理者通過觀察這些數據,就能隨時掌握農作物生長狀況,并進行精準管理。另外,應用層也提供包括智能物流、精細農業等面向生產者、消費者的特定服務。
4、農業領域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分析
4.1物聯網技術在農業園藝設施的應用。我國農業領域常采用大棚技術。大棚技術可以為人們提供各種各樣高質量蔬菜與水果,降低天氣、季節對農作物的影響,提高農作物產量。物聯網技術中的系統監測功能,能夠科學控制大棚中的蔬菜和水果參數,為其提供更加優良的生長環境,減輕農業工作人員的勞動壓力,增加農業勞動者的經濟效益,全面提升農作物質量和效率。
4.2物聯網技術在畜牧業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農業領域包括的種類很多,畜牧業屬于農業領域的一個分支。畜牧業的禽畜養殖化管理,可以應用物聯網技術,并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下獲得極佳效果。物聯網技術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以數據化的信息方式記錄禽畜的參數和日常生活狀況,農業工作者可以通過數據全面分析禽畜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此類數據參數必定發生明顯浮動,農業工作者可以及時科學化處理網絡信息,體現了物聯網技術數據監測的優勢性,為農業畜牧工作的開展提供較大幫助。
4.3物聯網技術在農業育種方面的應用。觀察以往我國農業育種方面的工作,整體較為傳統。傳統育種技術導致最終育種質量一般。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育種后,可全方位記錄種子品種、數據和信息,農業工作者可以依據這些數據,全面利用控制變量的手段,詳細觀測種子生長的基本情況。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展開人工培養,實現部分新型種子的人工培育。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在優勝劣汰的育種環境下,我國農業生產可以全面選擇優質品種,實現農業經濟利益最大化。
4.4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應用。農產品培育及養殖環節,需要記錄對應的數據。當這些農業信息匯集到一個龐大的系統后,農業工作人員可以從農產品加工環節查看是否發生不良問題。一旦出現不良問題,農業從業人士可以立即從源頭有效解決問題,避免影響農產品的最終質量。
5、結語
目前,雖然全球物聯網市場發展較為迅猛,但是仍屬于新興產業,需要足夠的支持與進一步的培育。國際間關于物聯網的研究尚不夠全面,并且技術并不兼容,需要建立起數據共享、資源共享的國際網絡。農業物聯網與互聯網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物聯網同樣難以避免互聯網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如何完善農業物聯網的安全,同樣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我國物聯網研究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應該多向先進國家學習,引入先進技術,加快研究步伐。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智能化必不可少的武器。隨著我國無線網絡技術的完善,5G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步伐必定加快。
【參考文獻】
[1]鄭紀業,阮懷軍,封文杰,等.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與應用領域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7,50(4).
[2]陳琛.基于ZigBee的區域環境核輻射監測系統[D].南華大學,2014.
[3]姜博.農業物聯網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4):13-14.
作者簡介:蔣禹含(1998-),女,漢族,浙江省嘉興市人,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研究方向: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