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聆語



【摘 要】牛頓第二定律是質點動力學的基本方程,給出了力、質量、加速度三個物理之間的定量關系,是經典力學的重要理論之一。理論學習相對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為了印證這個定律的科學性,結合氣墊導軌設計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同學們親手操作實驗步驟,得到了實驗數據,用坐標法處理實驗數據,結合圖象得到實驗結論,可以使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點的認識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
【關鍵詞】牛頓第二定律;氣墊導軌
【新課引入】
教師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大家認為8名小學生可以拉動130噸的磁懸浮列車嗎?”,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觀看《加油向未來》的視頻片段,直觀看到8名小學生可以拉動130噸磁懸浮列車的真實情況,分析合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引出課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實驗目的】
1、理解實驗原理及控制變量法。
2、熟悉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操作。
3、用坐標法處理實驗數據。
【實驗儀器】
氣墊導軌、光電門、滑塊、重物、細繩、數字毫秒計、天平
【實驗原理】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它所獲得的加速度a的大小與合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a的方向與合外力F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Ma,F為系統所受合外力,M為系統的總質量,a為系統的加速度。
【實驗方法】
由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得知,想要研究兩個物理量的關系,就需要保持一個物理量不變,因此本節課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兩部分內容,實驗一:總質量一定時,驗證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實驗二:合外力一定時,驗證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實驗裝置圖】
如圖1所示,本實驗將在氣墊導軌上進行,氣墊導軌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力學實驗設備。它利用從導軌表面噴出的壓縮空氣,在導軌與滑行器之間形成空氣薄膜,浮起滑塊,使滑塊懸浮在導軌表面,從而大大減少了物體運動時的摩擦阻力,為測量創造了比較理想的實驗條件。
把滑塊放在水平導軌上,滑塊和重物由細繩相連掛在滑輪上,由重物、滑塊、細繩和滑輪組成的這一系統,其系統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減去阻力,在本實驗中阻力可忽略,因此重物的重力就等于作用在系統上合外力的大小。系統的質量M就等于重物的質量、滑塊的質量和滑輪的折合質量的總和.
在導軌上相距S的兩處放置兩光電門,當滑塊在重物的作用下開始滑動,滑塊上的遮光片依次通過光電門時,即可在數字毫秒計上得到滑塊通過兩光電門和速度v1和v2,以及系統的加速度a。
如圖2,遮光片這四條邊依次經過光電門,光電門會記錄第一條邊到第三條邊的時間t,而我們能測得這兩條邊的距離△d,由于△d較窄,所以在范圍內,滑塊的速度變化比較小,故可把平均速度△d/t,看成是滑塊上遮光片經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這個計算過程是通過數字毫秒計實現的,數字毫秒計還可以計算加速度,所以我們要把光電門和數字毫秒計相連,功能選擇在加速度的檔位,我們可以直接在數字毫秒計上讀出加速度的大小。
【實驗內容與步驟】
首先是調,在正確連接實驗裝置后,調節氣墊導軌為水平狀態。打開氣源,將滑塊放在導軌中間位置,如果向著一個方向移動,說明沒調平,旋轉調節按鈕,直至滑塊在導軌上不動,或左右移動距離相等,則達到平衡狀態。
實驗一:驗證M一定時,a與F成正比
1、打開數字毫秒計,選擇“加速度”檔,將細繩的一端接在滑塊上,另一端繞過滑輪后懸掛重物,先把所有砝碼都放在滑塊上,并將滑塊置于第一個光電門外側,使遮光片距離第一個光電門約20cm處,打開氣源后松開滑塊,當滑塊通過第二個光電門后,然后按數字毫秒計面板的轉換鍵,分別記錄v1、v2和加速度a,為消除隨機誤差,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數。將實驗數據記錄于表-1中。
2、用天平稱出此時重物的質量m和滑塊的質量M。
3、只改變合外力的大小,保證總質量不變,逐次從滑塊上取下砝碼加到重物上,重復1、2的測量。
4、從表-1中取5組數據,用作圖法處理數據,驗證加速度與外力之間的正比關系
實驗二:驗證F一定時,a與M成反比
1、打開數字毫秒計,選擇“加速度”檔,將細繩的一端接在滑塊上,另一端繞過滑輪后懸掛重物,將滑塊置于第一個光電門外側,使遮光片距離第一個光電門約20cm處,打開氣源后松開滑塊,當滑塊通過第二個光電門后,然后按數字毫秒計面板的轉換鍵,分別記錄v1、v2和加速度a。將實驗數據記錄于表-2中。
2、用天平稱出此時重物的質量m和滑塊的質量M。
3、逐次改變滑塊的質量(通過改變配重),重復1、2的測量
4、從表-2中取5組數據,用作圖法處理數據,驗證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反比關系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重物質量m重物=? g? M=m重物+m滑塊
作圖F-a,分析其斜率的物理意義,看F與a之間是否存在線性關系
作圖a-1/M,分析斜率含義,看其圖像是否為一直線
作完以上兩個圖后,通過求斜率分別計算總質量和合外力的實驗值,與實際值(理論值)比較,分別計算相對百分誤差
B=|? ? ? ? l×100%和B=□? ? ? ? l×100%
【實驗結論】
根據所畫的圖表分析其物理含義,在一定誤差允許范圍內便可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注意事項】
1、先檢查繩子是否有打結的地方,滑輪是否有腐銹的。
2、應先通氣再放滑塊,不允許未通氣時強行在導軌上推動滑塊;實驗完畢后要先取下滑塊再關閉氣源。
3、要注意繩子的長度,如果繩子過長,將導致重物很快落地,不再對滑塊提供拉力,滑塊將減速,靠著慣性通過第二個光電門,這樣測出的加速度是不準確的,所以繩子長度要選取適中。
4、要先測量遮光片的寬度,在數字毫秒計背面設置好遮光片寬度。
5、確認遮光片是否可以掃過光電門的,如果是彎曲的,說明實際遮光片的寬度不是數字毫秒計上設置的大小,直接影響加速度的測量結果。
6、使用天平時要先游碼歸零,然后調節平衡螺母,是指針在標尺中央,或指針左右擺動幅度相同時,則達到平衡狀態。
7、稱量滑塊質量時,滑塊上的細繩不要解下,其質量一并算在滑塊的質量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