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璇

【摘 要】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提高閱讀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獲得信息的效率有效服務于自己的學習提高,本文從閱讀現狀總結出了有效閱讀的步驟和方法。
【關鍵詞】有效;思維策略;情感態度
目前考試英語測試的題型中,閱讀理解一直占據相對比較大的比例,而且閱讀理解所需要和蘊含的思維方式和理念可以說滲透到英語試題各個具體類型中。本文我選取“課堂英語閱讀理解”為切入點,探究如何在英語閱讀理解的課堂中運用英語閱讀的應對策略,進行有效的思維探究,實現應試上的真正高效。
一、大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現狀
(一)培養英語閱讀技能訓練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一種本能的思考能力,也就是“想”的能力。這種“想”,就是思維。它包括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等一系列的過程。它的加工基礎是現實生活中的感性材料,通過加工,轉化為理性認識,并且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最常見的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學習能力核心的思維能力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都逐一地呈現,也就是說無論是主旨大意,還是細節探究,無論是推理判斷還是篇章結構的把握,無論是揣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還是對文段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摘取,無不緊緊圍繞著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比較分析,以及具象和系統性思維而展開。
而顯然這種以英語閱讀為載體和手段的閱讀能力訓練,必然會促進學生整體思維和整個心智的提升,其必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同時在應試測試中,閱讀技能的體現和考核方式不僅局限于閱讀測試類型本身,而是分布在幾乎所有的測試題型當中,所以這種閱讀技能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英語閱讀技能訓練的可行性
很多學生的假設思維已經有了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尤其是推測和假設的這種因果猜想。他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已經可以從事物的具象中抽象出結論,可以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假設結論、制定解決方案、具體解決問題去驗證結論的步驟進行有規律的處理問題。他們已經具備了邏輯性很強的整體思維的能力,這為英語閱讀能力訓練提供了基本條件。
二、有效應對高考英語閱讀的思維策略探究
我認為英語閱讀技能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能力維度。
(一)針對主旨與大意題——“逆向思維法”
所謂“逆向思維法”就是反過來選擇文章的大意和標題。因為如果正常順向的選擇,我們運用的是分析,概括的思維。而被分析概括的材料,內容總有很多的細節維度,一旦理解不好,把握不準,很容易把其中某一項不占主體地位但是卻很具有干擾性的內容項誤選為主旨大意和標題。[來源:學,科,網Z,X,X,K]
所以我選擇逆其道而行之,既然概括容易出現偏差,那就避開這個點,以一道閱讀題的A,B,C,D的四個選項為出發點(無論是文章的標題還是主旨大意),以此為意義的起點,通過抽象思維界定出四個選項的意義和內容的范圍,然后再比較這四項內容的范疇關系。
(二)細節判斷及文章情節的推測——“樓梯示意圖”
細節判斷的考查在英語閱讀中占的比重相對較大,也是學生把握不太好的地方。主要的問題是學生面對這種類型問題的時候經常是摻雜了主觀因素并且缺乏清晰的層次性。所以經常受到有相似性的答案的干擾。
為了有效應對這種問題,我設計采用了樓梯示意法。(如圖:A,B,C,D分別代表四個閱讀題的選項。)
圖解如下:最終能夠被保留的A答案在樓梯的最高層,是最后正確選項。D不選,是因為D答案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首先被排除,A,B,C進入一樓。接著,C答案被排除,是因為就意義本身而言雖然都是對的,但是C是所問非所答,并不能回答問題,所以只能A,B進入二層。接著在A,B之間,A被最終選到三樓,是因為雖然A,B都可以回答文章的問題,但是A是最佳選項的問題。
(三)推測單詞的含義——“1,2,3三步走”
對于推測單詞含義的技能,我采用“1,2,3三步走”的策略。1.代表第一個步驟,通過單詞的構詞法,詞根詞綴判斷單詞的含義。2.代表第二個步驟,通過單詞之間的詞語辨析,確定合適的意義選項。這個步驟其實很接近漢語的詞語辨析,要求學生要具備很強的抽象思辨能力,很多學生鉆牛角尖出不來,思想跑偏。所以要求學生把A,B,C,D四個選項的英語單詞寫成漢語寫在紙上,進行細致的思辨。對于抽象思維差的同學,可以采用“情景表演還原法”,使得語言意義的區別具體化。
(四)文章的篇章結構——“三句推斷法”
“三句推斷法”是指利用文章的每段的首句、尾句和關鍵句對每段的意義范疇進行相對準確的推測然后判斷整個文章的篇章結構層次,對文章的層次劃分做出選擇。因為不論是哪一種語言下的篇章,這三種句子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參考價值都是一樣的。
經過這樣的技法指導,學生就抓住了意義層面的重點和關鍵,降低了分析的難度,增強了處理相關問題的自信。
(五)推測作者情感態度——“兩個跳出”
對于英語閱讀中推測作者情感態度的問題,我建議采用“兩個跳出”的原則,即“跳出問題看問題”和“跳出自己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也就是說,就是像對待概括主旨大意和文章標題一樣,如果按照死板的歸納的思維路子,通過對有很大干擾性或者是相似細節的文意的感知和分析去推測作者的情感態度,很可能被某個干擾細節牽著走,從而對作者真正客觀的全面的情感態度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跳出這個定勢思維,更多的從問題的合理性去判斷,并且可以利用文章意義的社會價值判斷,也就是說面對事情,社會主體價值總要歌頌好的東西而否定不良現象,這一標準可以很好的用來判斷作者的情感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是肯定還是否定,是比較準確的。
另外,我覺得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用自己的情感態度代替作者的情感態度,從而出現主觀臆斷,所以一定要“跳出自己”,走進作者的心里和思維,通過上下文找出判斷的依據,不是自己怎么認為,而是文中作者的態度。
三、英語閱讀理解應對策略探究的反思
我針對其考察技能的主要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了“逆向思維法”、“樓梯示意圖”、“1,2,3步走”、“三句推斷法”和“兩個跳出”的原則,并應用于自己的學習實踐中,對學生的英語應試思維起到了明顯的引領作用。
在今后的閱讀中,我還要在英語閱讀速度及細節性的策略方面繼續探討,爭取做到每種方法都有層次性,豐富其內容和具體可操作的策略形式,使那些閱讀薄弱的同學獲得幫助。
【參考文獻】
[1]崔靜.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探索與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盧永梅.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