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蘭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血管外科病區接診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將風險管理應用于實驗組,常規護理應用于對照組,各39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和投訴率。結果 對比投訴率,實驗組患者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護理質量評分,實驗組(93.05±5.11)分vs對照組(80.15±1.0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中的應用可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降低投訴率,該種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血管外科;病區;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09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vascular surgical wards.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ascula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randomized digital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group the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wa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each of 39 cases,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score and complaint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mplaint rat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help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93.05±5.11)points vs control group(80.15±1.08)points,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vascular surgical wards can achieve good clinical resul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complaint rate. This kind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Vascular surgery; Ward; Application value
血管外科是一所醫院的重要組成科室,血管外科患者與多種疾病有關,例如,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可以說血管外科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室,患者通常會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給臨床治療帶來的一定困難程度,發生護理風險的概率也會相對較高,若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則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嚴重的情況下,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中,應通過護理風險管理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治療的安全性,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該文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血管外科病區接診的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主要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為78例血管外科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結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9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8例,女性患者為21例;患者的年齡為28~80歲,平均年齡為(54.28±5.1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9例,女性患者為20例;患者的年齡為29~82歲,平均年齡為(55.48±5.92)歲。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要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監督護理工作,同時給予患者口頭護理風險指導,降低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
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患者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均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護理人員以及護士長共同組成,小組長由護士長擔任,主要對小組成員的工作進行分工,并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給予針對性指導,并幫助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個性的、針對性護理計劃,護士長對護理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措施,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前,應詳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基本情況,仔細詢問患者家屬可能影響患者護理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患者是否屬于過敏體質等相關信息,完成生理狀態評價后,應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還應對患者可能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預防,可通過加高床欄維護,避免患者發生墜床,應始終保持地面清潔,可有效避免摔倒等事件的發生,患者病房墻圍應安裝扶手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護理風險管理事件,在控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前提下,使患者家屬保證患者的住院安全得。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在血管外科疾病護理工作中,應對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職責進行劃分,使護理人員均能夠按照規定完成護理服務,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針對護理服務過程中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為零的護理人員,應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使護理人員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護理人員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1.3 ?觀察指標
服務質量評分和投訴率對比。護理質量評分量表是判斷護理質量評分的依據,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方法
參與該次實驗的患者均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算血管外科78例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對比護理質量評分,實驗組(93.05±5.11)分vs對照組(80.15±1.0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投訴率
對比兩組患者的投訴率,實驗組(0.00%)vs(10.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管外科疾病通常較為復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工作的困難程度,血管外科病區日常護理中,風險事件發生率相對較高,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可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增加經濟負擔,針對血管外科患者而言,通過強化護理管理,能夠降低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概率,保證治療效果[2]。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基于常規護理的管理模式,可通過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由護士長作為小組長,明確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護理責任,對成員進行相關培訓后,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掌握風險管理措施,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后對患者制定個性化風險護理方案,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可通過增加床圍欄,墻周圍增加扶手,保持地面干凈等手段,避免墜床、滑倒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可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住院狀態[3-4]。另外,可制定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保證護理人員均能夠遵守制度,并積極主動完成護理工作,針對無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人員可出臺相應獎勵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5]。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應用可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培芳.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22(12):100-102.
[2] ?夏凌.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區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醫療設備,2017,36(21):254.
[3] ?楊秀玲,蘇潔,郭紅.心血管外科病區風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6,11(23):137-138.
[4] ?周丹.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7):150-151.
[5] ?秦秀會.心內病區護理質量指標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9):142-143.
(收稿日期: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