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聲德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農業發展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黨和國家歷來極其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經濟發展也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當下我國農業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阻礙著農村的發展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進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需要進一步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切實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三農”問題始終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農業經濟發展狀況是關系“三農”問題是否得以解決的關鍵。由此,需要積極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來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國家的長遠穩定發展。
1 當下農村經濟管理面臨的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經濟先于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逐漸放棄農業外出務工,所以導致進城務工人員激增,建設農村的人員自然減少,給農村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
1.1 思想觀念落后,受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
義務教育早已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但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輕視教育的問題,尤其是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教育水平更為落后,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水平的落后導致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農業的管理中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極大。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束縛之下,部分農村經濟的管理仍延續傳統的經濟管理理念,嚴重阻礙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此外,農業經濟管理還存在著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基層管理人員對國家發布的土地管理、農業管理等的制度缺乏充分的認識,對經濟管理工作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嚴重阻礙著農業管理制度的落實。其次,農村經濟管理也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例如其中最為重要的農村財務與農民的負擔的問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匱乏,妨礙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
1.2 農業生產限制因素多
農業生產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最為突出的即為自然地形的限制,尤其是廣大的丘陵地帶,地塊分散,大型機械無法進行集中作業,因此不得不采用零散式的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進而大大提升了勞動力成本,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下降。長此以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消失,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利。
2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
2.1 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農村經濟管理保障農業經濟發展,它一方面為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了方向,一方面又保障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農村經濟行為得以規范,促使農村經濟朝著科學穩定的方向發展。傳統的農村經濟形態較為粗放,經濟效益低,受自然、人為等的各種因素的制約,發展緩慢。因此,需要采用切實有效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明確目標,實現制度優化。從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有切實發揮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進一步實現我國農業的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保障農村經濟水平持續提高。
2.2 農村經濟管理助力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弊端
我國現階段經濟的發展呈現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村地域寬廣而人口分散,對城鄉一體化的實現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不利于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此外,農村經濟本身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只有借助科學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避免環境破壞、粗放經營等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對農業經濟發展格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置,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走綠色發展之路。
2.3 農村經濟管理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土地資源的浪費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過度開墾以及化肥、農藥等使用導致的環境問題嚴重,等等。未來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對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科學的利用,實現農業的現代化,保障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雙管齊下。
3 如何推進農村經濟管理
3.1 加強教育投入,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推廣新型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管理模式需要文化程度較高、思想水平較高而且勇于創新的新農民與管理人員,所以必須要加強教育的投入,培養一批掌握新技術的農民和專業人才來建設新農村。
首先,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提是具有專業化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所以為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需要大力招聘具備專業技術與管理能力的人才,并且針對現有的人才強化培訓力度,組織安排相應的專業技能課程,提高現有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強化農民的教育與培訓。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而且農業人口在人口總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受傳統思想影響以往的農業種植與養殖技術并不是現代化、高效益的,而是以極大的投?入來獲取加大的收益,這樣的發展模式明顯不適應當下的農業經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強化對農民的技術培養,提升農民的生產經營技術水平,積極鼓勵農民應用新的技術與方法,借助新技術、新機械提升農業的發展水平,發展農村經濟。
3.2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對其產業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升級。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傳統的種植業投入大而經濟效益低,嚴重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探求新的發展方向。近年來,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逐步完善,農民要在政府的鼓勵下積極進行土地流轉,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提升農業的規?;?、機械化水平,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農村地區可以對自身的優勢性產業以及主導性產業的發展潛力進行深入的挖掘,不斷優化自身農業的產業結構。例如,地區內的生態環境良好,具備開發旅游業的潛力,就可以積極設置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發展,發展觀光農業為農民創收。在新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對服務體系進行不斷的優化,針對農業發展中的各項技術要點與產業進行整合,提升技術難題的處理水平,促進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水平。農業生產體系中需要健全完善實用的農業服務體系,拓展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化以及品牌化的農業發展模式。
3.3 增強環境保護力度
當前,可持續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要積極探求可持續發展之路,深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形成平衡?!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生態保護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過于依賴化學藥物,土地資源受到了極大的損耗,與此同時,空氣、水資源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為未來農業的發展埋下隱患。因此,在農村經濟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生態農業,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切實了解農村實際需要,將強化農村經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培養相應的農業管理人才,對農業的產業結構形成輔助,并逐步完善農業服務系統,促使農民生產能力得到提升。農業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要發揮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重要的促進作用,實現農村的長遠發展,助力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趙興鄆.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納稅,2019(11).
[2] 武衛敬.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