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劉娟 程瀟
[摘 要]黨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學生農村創業提供了許多重要的優勢和機遇。本文從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出發,對農村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并對湖北中醫藥大學學生的畢業后創業意愿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分析,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SWOT分析,最后根據分析進行總結,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大學生;農村創業;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振興這一戰略,于十九大報告中由習近平主席提出,鼓勵大學生將眼光放向農村,走向農村,積極發展創新創業,帶動農村發展,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促進城鄉發展,拉進城鄉距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壓力。但在這一有利的政策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比如,怎樣在經濟水平落后、基礎建設不全面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如何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好的平臺與資源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湖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對畢業后自主創業的意愿與意向,同時,探討了大學生農村創業的諸多障礙,并根據相關結論為大學生農村創業提出適當的建議。
1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導向調查問卷內容分析
此次調查主要以湖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為管理學院2015級到2019級的學生。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和訪談法,并運用SPSS 19.0進行歸納與分析。
1.1 基本情況
2019年2—6月,共計發放問卷310份,其中有效問卷29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是96.5%。剔除缺失值后,研究對象中,男生81人,女生218人;農村戶口166人,非農村戶口133人;大一學生37人,大二學生29人,大三學生193人,大四學生40人;市場營銷專業158人,物流管理專業16人,公共管理專業39人,醫療保險專業15人,國際貿易專業71人。
1.2 專業與創業意向的關系
1.4 大學生對創業以及農村創業所持的個人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有26.67%(80人)的學生畢業后有意向創業,有73.33%(220人)的學生畢業后沒有意向創業。此外,對假如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做了調查,發現僅有19%(57人)選擇去農村創業,而大多數學生(81%,243人)選擇去城市創業。可見,想要創業的人很少,愿意選擇農村創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1.5 農村創業的積極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農村創業的主要三大動機首先為“嚴峻的就業形勢”(52%),其次為“實現個人理想和自我價值”(51%),最后為政府“良好的政策支持”(49%)。
1.6 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阻礙因素
由分析統計可知,阻礙大學生去農村創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58%(174人)的學生覺得“政策和服務落實不到位”,52.67%(158人)的學生“覺得農村創業盈利空間小,盈利能力有限”,44%(132人)的學生“不了解農村,沒有掌握農村創業的方法”還有一些就是政策、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的原因。
1.7 專業與農村電商的關系
1.8 政府對大學生農村創業的扶持政策
根據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希望得到政府部門何種支持調查顯示,有47.67%的學生表示需要“適當的資金支持(如扶持貸款、產業資金等)”,有32.33%的學生需要“結合農村實際的創業指導”,有12.33%的學生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
1.9 高校對大學生的課程支持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學校為大學生開設一系列的相關課程,其中,41%(123人)更加注重“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21.33%(64人)注重“個性化輔導”,16.33%(49人)注重“人際交流和溝通技巧”這一方面的學習。
2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大學生農村創業SWOT分析
2.1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優勢
2.1.1 人才優勢
相對于當地的農民,大學生文化水平更高,擁有更豐富的知識,更強大的自學技能,對生活充滿熱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
2.1.2 技術優勢
大學生在學校已經獲得了各種技能和培訓。他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技術優勢更多。
2.2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劣勢
2.2.1 大學生創業經驗的不足
大學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缺乏自主創業心理,創業條件缺失,創業風險認識不夠,經驗不足,不能吃苦耐勞,遇到困難與挫折容易灰心與退縮,從而導致創業失敗。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44%的學生是因為不了解農村,沒有掌握農村創業的方法,而阻礙了其去農村創業。
2.2.2 大學生農村創業壓力大,難以堅持
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要承受自身、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23.67%的學生因為個人家庭背景情感原因阻礙了其選擇去農村創業。
2.2.3 大學生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
近年來,各高校陸續開通創業教育相關課程,但是大都缺乏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教學,重視理論基礎而缺乏解決問題的實踐性與可操作性,也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關于學生對學校的創業指導課總體評價,僅有6%的同學認為很有用,大多數(62.67%)的學生認為一般,17%的學生認為很枯燥,缺乏針對性,9.33%的學生認為沒什么用,不滿意。
2.3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機會
2.3.1 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近年來政府一直鼓勵大學生農村創業。并對農村創業的大學生給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國家所給予的政策主要有商業政策、政府補貼、大學衍生企業的大力支持、公共部門聯合投資方案、科學園區、集群政策和技術孵化器等,此外還有一些重要卻不怎么明顯的支持形式,例如風險投資等。
2.3.2 拓寬的資金獲取渠道
(1)政府資金。政府大學生提供各種啟動資金,學生可以在不考慮投資者信用問題的情況下使用公共資金,但由于程序嚴格,學生在資助過程中面臨與其他的融資者的競爭。(2)學校創業資金扶持。目前,許多高等教育機構正在創建啟動資金,以鼓勵學生的創業熱情。對于這個學生群體,高校創業基金的申請相對有利,但資金規模相對較小,面對目標相當集中。(3)合伙資金。這種方法促進了不同資源的整合,降低了為學生創業的風險。但也因為團隊數量眾多,容易產生分歧和降低效率。(4)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是大學生通過轉移部分股權參與項目獲得資金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更適合具有創新技術內容和商業模式的項目和公司。(5)親友借款。這種方法快速,風險低且成本低。但是從親戚那里借錢開辦企業也會帶來各種風險。(6)向金融機構貸款。中小型銀行貸款被認為是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的“儲備”。但是這些手續很復雜,必須經過許多“門坎”,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
2.3.3 創業選擇性大
如今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選擇可能性大。比如:傳統的農業產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采摘水果、旅游、農場等);農產品加工業;制造業;超市、修理店等便利店;家庭農場;農村淘寶店或者其他的選擇。
2.3.4 技術推動創新
大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創新與轉型以及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新的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的農村地區,促進農村創業。
2.4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威脅
2.4.1 經濟基礎建設不完善
雖然近些年來政府在農村加強了扶持的力度,并且加強了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相比較城市而言,農村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首先,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其次,資金來源過于單一,農村投資的比例很低;最后,農村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長期效益,以及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滯后。
2.4.2 創業環境亟需改善
良好的制度環境對促進農民創業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創業氛圍在影響農民增長的制度環境中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但是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廣大農村缺乏創新和創業元素,缺乏創新創業認同感。
3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優化建議
3.1 對政府的建議
第一,加強調查研究,實施支持性政策。落實政策和服務,給予資金的扶持,加大農村的投資比例及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加強生產服務設施、生活服務設施以及生產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第二,完善投資融資機制,順利引導投資融資,以多種方式為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第三,關注農村環境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第四,改善農村創業環境,加強創業的表彰和宣傳,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調動大學生以及農民的積極性,投身于創業中去。
3.2 對高校的建議
首先,努力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鼓舞和激勵大學生農村創業,梳理農村創業典型。其次,加強創新和創業教育,開展一系列關于創新和創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為大學生提供實際性的指導。再次,加強項目管理和支持。高校應實行健全的制度和組織保障體系,統籌學校的各項資源,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的完成。最后,高校應該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如包括大學科技園區,提供區域、實驗室設備和其他環境和服務,此外還可以為項目配備有經驗的指導老師,協助學生完成創業。
3.3 對大學生的建議
首先,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理論和創業知識,還要注重培養、發展、溝通、社交和抗壓力技能,堅定自己的信心、正確地認識自我。在創業之前必須對創業方向做好規劃。其次,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創業基本技能。再次,選擇到農村創業要具備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創新發展的眼光、合理的規劃和腳踏實地的步伐。最后,要懂得充分利用政府和高校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各項扶持和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 朱紅根,梁曦.制度環境、創業氛圍與農民創業成長[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8(02).
[2] 謝和平.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7(03).
[3] 張靜.“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9(13).
[4] 劉桂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思路研究[J].鄉村科技,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