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劉雙
[摘 要]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矛盾和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職業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職商科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務必要適應這種變化,這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使命,為此本文研究探索了新常態下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 新常態帶來的挑戰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因為職業教育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高職商科教育依然要遵循這樣的要求,但是如今要面臨新常態帶來的一些挑戰。
1.1 經濟增速放緩下的就業壓力
自2012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即經濟增速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呈現出總體下降的趨勢,當然長期以來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就業形勢都是非常嚴峻的,特別是自高等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擴招以來,每年學生的就業都是重點問題。2018屆高校畢業生人數約820萬,而2019屆預計有834萬大學生畢業。按照相關研究來看,當我國的GDP增長1個百分點實際能夠提供120萬個就業機會,但是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實際提供的就業機會在減少,而且從2019年春季招聘旺季的情況來看,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用工荒,大學生就業難度依然非常高。
1.2 經濟結構調整下人才需求的調整
對于企業來說經濟不確定性使擴招需求縮窄,但是招聘壓力還在,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企業好像不招那么多人了,但是很多企業HR依然認為企業是缺人的,但是缺的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復合型、經營型或者是戰略型、短缺型人才,非常多的企業轉向關注高端人才的招聘,但是一些新技術、新生態領域的人才非常短缺,根本招不到人才。而且因為經濟的不確定性,很多企業再對業務進行調整梳理,學生的就業非常不穩定,比如說國內某知名公司在2018年校園秋季招聘當中招了幾百名應屆畢業生,但是9月份簽署協議,在12月底企業單方面解除協議,解約人數超過200人。
因為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在調整,第一第二產業要突出機械化、自動化乃至智能化,實現的是減員增效,而第三產業則是新常態下發展的主要產業,結構調整上突出的是增員增效。而在經濟結構調整當中以云物大智移五大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職業生態,催生出了各種新型職業。進一步來看,因為消費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主要驅動力,并轉向創新驅動。在創新驅動背景下,高職商科教育如何來實現創新驅動,并革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術使用人才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2 現代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2.1 當前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了幾十年,并逐步發展出來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做一體化、理實一體化等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這些都突出一個關鍵點——教、學、做一體化,即要求商科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當中突出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結合,構成以實踐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導向為主,基于社會職業崗位需求來制定課程,并基于這樣的需求來進行教學改革。
在相關的調查研究當中,幾乎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商科類的都在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下的創新性改革,當然因為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所差別,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一些學校突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下主要是學校和企業合作,并在協議的基礎上,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并進行教學,旨在為企業培養定向人才。另外一些學校主要是工學結合的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市場經濟下就業形勢的分析,并以就業需求來開發人才培養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來看,商科類職業教育的進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新常態下,因為經濟的不確定性,對于工學結合下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固定不變,如果固定不變。那么所謂的以就業為導向就是空談,例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不難,現在這個專業是社會上的熱門專業,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一個連鎖企業新開一個連鎖店需要的人員在十人到幾百人不等,連鎖企業的擴張是非常快速的,而連鎖企業最缺乏中高層管理人員、營銷人員、策劃人員、人力資源方面的培訓講師等,但連鎖經營管理實踐性非常強,理論知識也非常豐富,如何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關鍵點。并圍繞它來不斷探索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
2.2 新常態下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1)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需要關注的核心點。基于職業教育規劃來看,現在職業教育不單單只是就業為導向,還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換而言之就是要實現從就業導向到適應終身發展導向的轉變。職業教育要適應這樣的轉變,同時也需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那么圍繞當前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要突出一個比較關鍵的點——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現階段訂單班吃香,關鍵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而且實踐能力強,畢業進入企業就能上手工作。
核心競爭力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一般指區別于他人的獨特能力或技能,這種能力或技能能夠在價值創造當中發揮出更強的作用。對于高職商科類學生而言,其核心競爭力通俗的說法就是你有而別人沒有的能力或技能,而且這種能力或技能恰好也是企業或組織需要的能力或技能。進一步來看就是要求商科類學生具備相應的商業理論知識和商業實踐能力與技能,并且這種能力和技能是別人沒辦法模仿的。換而言之就是需要有能夠在眾多商業人才當中脫穎而出的能力與技能,這表現為商科類學生的綜合素質。
(2)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首先,培養目標方面,基于核心競爭力培養要求,商科類人才培養目標要圍繞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包括商業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相應的職業素養來研究制定目標,并以專業學科為本位,向相關崗位輻射。
其次,商科類專業在國內來說輻射面是非常廣泛的,包括金融類、經濟類、會計類等專業,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思考課程內容整合,具體就是根據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選擇所需的課程,并形成課程標準,篩選合適的內容進行整合。這樣可以打破傳統的單項技能型、單一學科型、單項任務型的教學內容設計,突出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圍繞連鎖經營組織結構、連鎖企業戰略管理、連鎖店鋪來發、連鎖企業商品管理、店鋪布局設計與商品陳列、促銷管理、物流與配送、企業內部控制等專業技術課程形成核心課程體系,并結合這些課程的內容找出一些與之存在內在聯系的課程,比如會計等學科,進行內容的整合。像會計就可以整合在企業內部控制課程當中,實現財務內控。
再次,創新教學模式,圍繞整合后的教學內容,進行項目的預設,并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圍繞任務展開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突出的是實踐,在實踐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高實踐能力。例如《連鎖企業店鋪與開發》,可以設計商圈調查報告。這里邊需要設計如下幾個任務包括調查方案制定,商圈顧客調查問卷制定,調查統計分析,報告撰寫等。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組成一個調查團隊,教師為團隊主管,以項目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這個調查項目。實際就是要突出實踐教學,不管是校內實訓還是校外實習,教學以實踐為主,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把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是務必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最后,要創新評價方法,可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突出對專業核心能力的評價,包括在模擬工作過程當中的表現和項目或任務完成的結果。這個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超越和突破,當然也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失敗。
3 結語
高職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重點要突出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問題,在新常態下,由于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其帶給職業生態的變化是高職院校必須要適應的,而且要積極地應對這種變化,以核心競爭力為主,可以以不變應萬變,輔以適當的創新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即能保證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當前新常態的狀況。本文對此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可能存在不足,但希望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覃聰.高職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3).
[2] 呂志君.高職院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