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媛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0例,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綜合護理)和對照組(30例,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70%顯著高于對照組40%(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6.7%顯著低于對照組33.3%(P<0.05)。結論: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加強并發癥預防護理不僅有利于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預防措施;護理干預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complications after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ang Yuanyuan
Department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Ji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Sixty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two-color ball method (30 cas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For example, tak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hip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 (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3.3%) (P<0.05).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p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ip replacement; complications; preventive measures;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01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多種骨科疾病的常見手段,治療效果理想,但很多患者仍會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1]。有學者研究提出[2],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將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對象,報道如下。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現將60例患者按照隨機雙色球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30例,實驗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42-86歲,平均(68.9±3.7)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43-85歲,平均(68.7±3.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為患者營造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及時和患者溝通,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綜合護理:
1.2.1 圍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術前半小時應提前準備好抗菌藥物,任何護理操作都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指導工作人員將患者正確搬運至床上,防止髖關節脫位[3]。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術中應配合醫師順利完成手術,盡可能縮短切口暴露時間。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長時間使用止血帶,防止由于長時間處于低氧狀態而出現細菌感染[4]。③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積極詢問患者身體是否有不適癥狀,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是否異常,適當的時候應鼓勵患者,多和患者交流、溝通,安撫患者的焦慮情緒[5]。
1.2.2 并發癥預防護理。①髖關節脫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不可隨意變動體位的重要意義,若患者需要進行身體活動,醫護人員一定要正確協助、指導患者支配自己的身體。為避免患者出現內收、外旋等癥狀,可在患者膝下、腳踝等部位墊一個質地輕軟的軟墊。其次,患者康復出院后,應叮囑患者6周內盡可能不要做交叉腿的動作,也不要坐矮小的座椅、沙發。②傷口感染。術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其患肢活動情況,每天定時更換術區敷料,保持敷料的清潔、干燥,一旦發現滲血應及時更換。在傷口處放置負壓引流管時,應保持引流管暢通,而且應選擇低于傷口的地方放置負壓吸引器,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及其性質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③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還應觀察患肢的皮膚溫度、末端血運情況及腫脹情況、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等。同時,可適當抬高床腳,盡早鼓勵、指導患者進行下肢肌肉收縮運動,每天定時協助按摩患者患肢,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主動背伸運動、趾屈活動等。
1.3 評價方式 通過髖關節功能 Harris 評分評價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共100分,<70分:差;70-90分:可;80-89分:良;>90分:優。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n,%)表示髖關節功能恢復率等計數數據,采用()表示計量數據,分別采用X2、t檢驗,本次選擇SPSS11.0作為統計學軟件,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對比。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70%顯著高于對照組40%(P<0.05),具體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6.7%顯著低于對照組33.3%(P<0.05),具體見下表2。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主要借助人工假體固定在正常骨質上,改善患肢功能。但很多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術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有學者提出,加強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護理干預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70%顯著高于對照組40%(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6.7%顯著低于對照組33.3%(P<0.05)。由此可見,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通過綜合護理干預使護理服務更加系統化、整體化、全面化,護理人員會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加強并發癥預防護理不僅有利于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也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佩君,蘇為平,李淑霞,等.早期離床活動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6):2256-2258.
鄭春蘭,黃江英.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9):81-83.
周柳曉.標準化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髖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4):79-80.
文麗,王翠平.康復護理干預對骨科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98-100.
劉文綺,鐘小妮,張婷.優質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效果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