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摘 要】目的:觀察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癌癥晚期病人生活質量影響。方法: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進行治療的臨終患者60例進行臨床研究。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建立安寧療護模式時的臨終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建立安寧療護模式時的臨終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臨終關懷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前EORTCQLQ-C30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EORTCQLQ-C30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但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臨終關懷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癌癥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臨終關懷;護理干預;癌癥晚期;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2
臨終關懷是由各方面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對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和照料[1]。癌癥晚期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患者不僅身體遭受病痛折磨,心理也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同時患者的家屬也有精神和經濟方面的壓力。近年來對癌癥晚期患者的臨終關懷已經越來越得到重視,為了觀察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癌癥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我院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選擇 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進行治療的臨終患者60例進行臨床研究。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建立安寧療護模式時的臨終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建立安寧療護模式時的臨終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70.22±10.31)歲,其中肺癌患者22例,肝癌患者4例,結腸癌患者2例,其他癌患者2例。觀察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71.06±9.82)歲。其中肺癌患者24例,肝癌患者3例,結腸癌患者2例,其他癌患者1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日常護理、飲食護理、藥物護理等內容。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臨終關懷護理。具體護理方案如下:(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疏導,鼓勵患者家屬進行陪伴,給與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減輕孤獨感,尊重患者、支持患者,減少外界對患者的干擾。(2)環境干預。保持患者的病室環境安靜、明亮、整潔,保持病室的溫度、濕度和光線在患者覺得舒適的范圍。減少夜間護理次數,保證患者睡眠,根據患者的要求調整體位,保證患者的舒適感。(3)飲食干預。癌癥晚期患者往往會有消化系統并發癥,出現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因此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為主。對于無法主動進食的患者可給予鼻飼或者靜脈營養支持。(4)疼痛干預。有較大比例的癌癥晚期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應該正確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合理應用鎮痛藥物。同時可配合音樂療法、松弛療法、經絡療法、按摩療法等緩解患者的疼痛。(5)對家屬干預。癌癥晚期患者的家屬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的情緒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健康,因此應該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鼓勵家屬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1.2.2 分析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生活質量使用歐洲癌癥治療與研究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軀體、角色、情緒、社會、認知5個維度,共計30個條目,每個條目5個分值,滿分0-15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3 數據處理 用SPSS19.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EORTC QLQ-C30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EORTC QLQ-C30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但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終關懷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主要目的護理干預[2],在2014年WHO通過了一項有關臨終關懷服務的決議,194個成員國承諾在本國的衛生系統中加入臨終關懷服務,其主要內涵是肯定生命,認同死亡,盡量緩解患者的痛苦,為臨終患者提供包括心理、精神、社會等多層面的全方位服務,協助患者家屬積極面對患者的臨終過程[3]。
我院進行的臨終關懷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環境、飲食、疼痛、以及對家屬等幾個方面的干預。臨終患者的心理反應包括否認、憤怒、協議、憂郁、接受幾個階段,因此應該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所處階段,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疏導。環境上要保證患者舒適,飲食上盡量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同時適當應該鎮痛藥物,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從本次研究來看,觀察組患者經過臨終關懷護理后,其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臨終關懷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王月凡.臨終關懷護理對癌癥晚期患者臨終期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10):1256-1258
王春華,常小娟.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2):1493-1496
陳春來.臨終關懷在晚期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