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衣艷

【摘 要】目的:研究婦產科患者給予孕期健康教育護理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來我院進行待產并分娩的59例孕婦臨床資料,采用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兩組孕婦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孕婦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產后1min的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分娩時間較對照組更低,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孕期健康教育有助于縮短孕婦分娩時間,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新生兒產后評分,對胎兒和孕婦能起到保護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孕期健康教育;婦產科;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進行待產并分娩的59例孕婦的臨床資料, 采用數字表法, 將其分為兩組, 對照組29例, 年齡23~38歲, 平均 (29.25±5.03) 歲, 孕周38~41周, 平均 (39.13±1.26) 周;觀察組30例, 年齡21~39歲, 平均 (28.35±5.21) 歲, 孕周38~41周, 平均 (39.13±1.26) 周。所有孕婦中, 初產婦與經產婦比例為37:22。兩組孕婦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 方法 對照組:孕期常規護理。根據相關制度完善孕婦的護理, 時刻監測產婦生命體征, 做好胎心監測及產婦的清潔、飲食等護理。
觀察組:孕期健康教育如下:(1) 健康教育宣傳:在孕婦孕期, 首先需提高孕婦對孕期健康教育的認識, 護理人員應向孕婦發放健康教育手冊, 并講解教育內容, 以提高孕婦的重視度。護理人員需要在孕期期間加強教育, 為孕婦以及其家屬進行孕期健康教育, 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認識, 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孕婦孕期狀況對于母嬰身心健康以及分娩的重要性, 這樣就能有效的緩解孕婦不良情緒和心理, 讓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分娩。產前診斷教育。產前診斷教育內容包括TORCH、艾滋病預防及抗體監測、唐氏綜合征。其中TORCH為五種病原體微生物, 指弓形蟲、柯薩奇病和風疹病毒、梅毒螺旋體及巨細胞病毒。TORCH感染檢查可以保證優生優育, 避免發生流產、死胎和先天畸形。母嬰傳播是艾滋病主要傳播方式之一, 孕期實施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控制嬰兒艾滋病感染率, 增加孕婦認識艾滋病, 預防母嬰傳播艾滋病, 在孕期對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體進行監測實現對艾滋病毒的預防。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是產科常規檢查部分, 能減少漏檢率, 聯合檢測血清學指標 (血清學二聯、三聯、四聯) 篩查, 對唐氏綜合征加強診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針對性的孕期常識教育。在孕婦孕期階段, 護理人員可以為孕婦講解胎兒生長發育的過程, 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問題, 以此來真正為胎兒健康生長構建出良好的環境。比如說, 可以讓孕婦進行一些有氧運動, 積極鼓勵孕婦選擇自然分娩等。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含孕期生理表現及影響、、孕期產檢計劃、預產產期計算方法、孕期胎兒表現、母乳喂養的好處、哺乳優勢等。 (2)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余孕婦及其親屬交流溝通, 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同時了解孕婦的需求。對于孕婦而言, 無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 懷孕期間都會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變化, 初產婦更甚。因此, 護理人員應時刻了解孕婦的情緒變化, 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 使其安心養胎, 靜待分娩。 (3) 健康指導:孕期過程, 護理人員應指導孕婦進行孕期運動, 使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合理安排孕期飲食, 加強營養, 保證孕婦及胎兒的營養補給;提倡充足睡眠, 盡量使孕婦保持充足的睡眠;減少電子輻射, 孕期盡量避免玩手機、電腦等, 護理人員應多讓孕婦出外散風, 與其她孕婦交流;減少孕期性生活, 避免動胎氣等。護理人員通過指導孕婦練習孕期瑜伽和分娩體操、產后康復操等運動, 以達到鍛煉孕婦腿部肌和上臂肌、盆底肌等部位的目的, 練習分娩呼吸和分娩減痛法, 經過分娩培訓和訓練, 減輕孕婦分娩時的不適癥狀。指導孕婦測量胎動次數, 保證胎兒健康, 若發現胎動異常時及時回院就診, 一般孕28周胎兒胎動每日至少20次。 (4) 做好難產及婦產科疾病的預防。
1.3 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產程時間、住院時間、新生兒產后1min的Apgar評分等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表示, 組間比較用t進行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表1結果顯示, 觀察組孕婦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產后1 min的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分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數據差異顯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3 討論
孕婦健康會影響胎兒健康生長和發育, 甚至影響胎兒未來的生活質量。孕期健康教育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 加強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 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通過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婦對孕期知識的掌握程度并能減少孕婦的不適感。孕期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婦自我保護意識, 降低危險情況發生, 幫助孕婦順利完成生產。孕期健康教育指通過有計劃的系統教育, 使孕婦自覺改變健康行為。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與他人研究相符。根據孕婦不同文化程度、年齡、職業等情況, 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可以改變護患關系, 加強孕婦對健康知識的認識, 從而緩解孕婦不良心理, 降低孕婦產后不良事件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 在孕婦孕期給予健康教育和指導以及心理護理, 孕婦的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兒產后Apgar評分明顯上升, 孕婦分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說明在孕婦孕期間給予健康教育的效果值得肯定, 應用價值高, 對胎兒和孕婦能夠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效果肯定。故此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李媛媛.探討婦產科護理中實施孕期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 (2) :116-117.
張寶霞, 周彬武.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意義[J].醫療裝備, 2016, 29 (14) :199-200.
許文婭.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價值分析[J].臨床研究, 2016, 24 (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