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祁鎏
(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東陳幼兒園,江蘇 如皋 226571)
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文化多元的當代社會,幼兒園對“祖國的小花朵們”——幼兒實施德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與其他教育活動相比,德育活動對幼兒所帶來的影響往往不能達到吹糠見米的成效,它需要在日積月聚的過程中慢慢滲透,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因此,幼兒園要重視日常德育工作,矢志不移地對幼兒持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深厚的知識內涵,蘊含著寶貴的德育資源,如尊老愛幼、感恩等傳統美德。再加上傳統節日年復一年地輪回,德育所需時間長、見效慢,幼兒園若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開展一系列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則有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社會禮儀及道德規范,萌發積極向上的社會情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肩負著培育祖國未來花朵重任的幼兒園,為了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必要把焦點聚集在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上,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
我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教師要根據當地節日習俗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影響、幼兒對節日的參與度和認識度、節日本身所蘊含的德育內涵,以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為標準,確定適宜開展德育活動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等。教師應該通過挖掘這七大節日的德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幼兒實施道德教育。
幼兒園應根據每個節日的內涵和特點,立足幼兒教育五大領域,開展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例如,在端午節時可以開展吃粽子、賽龍舟、制艾草香囊等活動。端午節寄托了人們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之情,教師可以將這個節日的德育內涵提煉為“緬懷、祈愿、愛國、合作”。如果可以將道德教育進行量化,那么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德育內涵基本能夠覆蓋幼兒所需要的所有德育情感。所以,教師要注重挖掘傳統節日的德育內涵。
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活動,要遵循滿足幼兒興趣及需要的基本原則,并對活動內容進行分割和細化,從而逐步培養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對于各年齡段的幼兒,教師應該依據其年齡特征及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以家喻戶曉的節日習俗為出發點,引導幼兒深入感知,并通過各種有針對性的活動層層深入,引出節日教育內涵,讓每個年齡段的每個傳統節日活動都緊緊圍繞德育內涵展開。例如,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節日,在此期間人們不僅可以去郊外踏青,還可以掃墓祭祖。幼兒天生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和興趣,而且清明節時已是萬物復蘇、氣清景明,教師和家長可以帶領他們前往郊外踏青,親近大自然,使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由于小班幼兒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可以讓家長帶他們去掃墓祭祖;中班幼兒除了可以參與掃墓活動外,還可以親身感受當地的清明習俗,如與家長一起制作清明美食——楊柳攤餅、蒿團等,增進親子感情;大班幼兒不僅可以參與踏青及傳統習俗活動,還可以去祭掃烈士陵墓,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聆聽革命事跡,進而產生民族榮譽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教師通過幼兒所喜愛的繪本巧妙切入傳統節日主題,把繪本故事和節日教育內容相融合,讓幼兒從畫面和文字中捕捉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內容,一方面能夠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啟發幼兒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體悟繪本故事中蘊含的道德情感。因此,教師利用繪本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有著多重價值。例如,開展中秋節主題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月亮的味道》對幼兒實施德育。《月亮的味道》中寫道:“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真想嘗一小口啊!夜里,動物們望著月亮,總是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有一天,一只小海龜決心去摸一摸月亮。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著。海龜叫來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游戲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小動物想吃月亮讓幼兒對月亮產生了好奇: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呢?由此引入中秋節的主題——月亮,圓圓的月亮有團團圓圓之意,賞月、吃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風俗。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中秋節,認識中秋節的意義。此外,《月亮的味道》故事本身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各種小動物一起合作,在互相幫助下最終嘗到了月亮的味道,給幼兒傳達了一種協作互助的情感,這正是幼兒需要具備的道德品質。所以,繪本閱讀活動不僅能夠恰當引入傳統節日主題,還能有效培養幼兒優良的道德品質。
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時,教師要以節日的文化背景、活動習俗及其隱含的道德教育因素為重點,從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出發,全面鋪開,選擇幼兒熟悉的主題探究形式作為主要模式,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這樣,就可以讓幼兒一步步了解傳統節日及其內涵,感受中華傳統節日之文化魅力,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很多傳統節日中都有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活動形式,每個幼兒身后都有一個小家庭,所以,眾多小家庭組成了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在一些傳統節日,幼兒園可以組織全園幼兒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一起過節,原汁原味地還原“在家過節”的情景。同時,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節日活動中,發揮大家庭的教育作用,讓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講節日、繪節日、賞節日,使活動成為幼兒充分了解和感受傳統節日的橋梁,這就是聚合式的活動——大型親子節日體驗活動。這種有張有弛的傳統節日活動,能夠讓幼兒對傳統節日的德育內涵感悟得更為深刻。例如,幼兒園可以開展關于冬至的大型體驗活動,讓全園幼兒共聚操場開展活動。幼兒可以聽奶奶講過去的事情,聽關于冬至的傳說,那些飽含孝道的傳說能夠點燃幼兒心中感恩的火苗;幼兒可以聽老師介紹冬至食材的寓意及其作用,知道團團圓圓的湯圓代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幼兒們可以共同搓湯圓,搓出一些小兔、小狗等造型的湯圓,感受大家庭的溫馨和睦。幼兒通過體驗具有本土特色的冬至活動,能夠了解冬至節的文化內涵,進而提高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值得弘揚的優秀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和重要載體。加強幼兒傳統節日教育,不僅有利于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有益于幼兒對民族道德精神的認知與內化,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機構,應當仁不讓地肩負起幼兒傳統節日教育的重擔。幼兒園的傳統節日教育應該積極開發和創新,以組織幼兒參加生動有趣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不斷滲透節日文化內蘊。當然,幼兒的道德教育,不僅要依靠幼兒園,更離不開家庭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