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和忠
(南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荔浦市(原荔浦縣)境內居住著漢、壯、瑤、苗、侗等多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絕大多數,漢族人主要說西南官話(桂柳片),另有若干客家方言島、閩方言島等漢語方言島。漢語與其他民族語言、其他民族語言之間、普通話(共同語)與方言、方言與方言之間的接觸現象如詞語的借用等比較常見,主要是漢語影響其他民族語言,普通話影響方言。本文所謂“荔浦方言”,指的是荔浦市荔城鎮及周邊居民所說的西南官話,其派生名詞與桂林市區、柳州市區官話略有不同,與普通話也存在一些差異。
隨著方言語法研究的深入,學界以往所秉持的漢語方言和共同語語法內部一致性較強的觀點似乎需要一定的修正。本文在描寫荔浦方言派生名詞的同時將其與共同語作比較,找出其中的差異,以此窺見非一致性之一斑,為相關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漢語詞綴一般認為是已高度虛化或完全虛化的一種語法成分,前綴和后綴數量都不多。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普通話的前綴只有“老-、阿-、第-、初-”(1),后綴只有“-子、-頭、-兒”。就荔浦方言來說,除后綴“-兒”外,其他前綴、后綴都有使用。本文在討論時,只將“老-、阿-”視為前綴,“第-、初-”則視為類前綴。理由詳后。
1.普通話、荔浦方言共有(2)的“老-”綴詞
(1)由前綴“老-”構成的名詞“老X”在荔浦方言和普通話中都可用于指人,有的詞在語義上有一定的差別,例如:
老師|老鄉|老表表兄弟|老弟|老公、老婆(3)|老外|老大、老二、老三、老幾
以上例詞有的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如“老表”,荔浦方言除指表兄弟外,還可指表姐妹;“老弟”,普通話用于稱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朋友(主要是同輩之間),荔浦方言還可用于長輩對晚輩的稱呼,且帶親切色彩,為加重這種色彩,還可說“老弟仔”。“老幾”在荔浦方言中一般不表排行,主要用于反問(自謙或輕視別人),與普通話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2)“老X”也可用于指動物,例如:
老虎|老鼠|老鷹
2.普通話有荔浦方言無的“老-”綴詞
有的帶“老-”綴的詞(指人或事物),普通話說,荔浦方言不說或少說,例如:
老粗|老道道士|老土|老賴|老兄|老鴇(子)|老繭|老拳
“老土”“老兄”在荔浦方言中偶有所見,應是受普通話影響所致。荔浦方言與“老兄”相應的稱呼是“老哥子”(4),多見于年長者之間使用,對稱的說法是“老姐子”。
3.普通話無荔浦方言有的“老-”綴詞
普通話沒有“老妹”一詞,荔浦方言常說,其語用情況同“老弟”,即可用于長輩對晚輩的稱呼,且帶親切色彩,也還可說“老妹仔”。
1.普通話、荔浦方言共有的“阿-”綴詞
普通話由前綴“阿-”構成的名詞極少,似乎只有一個“阿姨”(5),《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的“阿飛、阿公、阿貓阿狗、阿婆、阿姨(母親的姐妹)”等都是方言詞。荔浦方言所說的“阿姨”用于非親屬稱謂(不指母親的姐妹,母親的姐妹稱“姨孃”,這一點與有的方言不同),應該是從普通話來的。
2.普通話無荔浦方言有的“阿-”綴詞
荔浦方言與粵、客、閩等南方方言一樣,可與“阿-”結合的名語素很多,構詞域很廣。
(1)“阿X”用于親屬稱謂,包括血親、姻親,且可往上稱呼到曾祖輩,例如:
阿太曾祖父、曾祖母皆稱“阿太”|阿公祖父|阿爹有的地方指祖父|阿奶祖母|阿婆祖母|阿爸|阿媽|阿伯伯父|阿孃[nia]姑姑|阿叔|阿娘[nia]伯母|阿嬸|阿舅|阿哥|阿弟|阿姐|阿妹

(2)“阿X”用于同輩之間的排行,這種稱呼比較簡單,主要是“阿大、阿二、阿三”之類?!鞍⒋蟆币话阒复蟾?大姐不用此稱),這些詞既可用于面稱,也可用于敘稱,“老大、老二、老三”之類同此。
(3)“阿-”冠于姓、名(學名、小名)前,“阿X”用于稱呼同輩或晚輩,例如:
阿伍、阿余、阿鐘(姓前)|阿濤、阿英、阿菊、阿德、阿禾(名前)
以上可見,在結合能力上,荔浦方言的“阿-”遠比共同語強。香港影視劇中稱警察之類的公職人員為“阿Sir”,則又甚于荔浦及整個廣西官話,可以說是把“阿-”用到了極致。
隨著南方方言(特別是粵方言及粵語版影視劇)對北方方言影響的增加,北方地區也樂于接受“阿X”之類的稱謂了,因此一部分“阿X”將會逐漸進入普通話。
有的文獻將詞綴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詞綴(含前綴、后綴,有的還分出個“中綴”),另一種是類詞綴(含類前綴、類后綴)。我們依從這種分法。
關于“詞綴”“類詞綴”的說法,目前學界尚無明確的理論界定。就位次而言,無論詞綴還是類詞綴,都是定位的,這一點沒有爭議。不明確的地方主要是意義。“虛化”“弱化”“語法化”等術語,學界混用的情況較多。我們覺得,在術語的概念義邊界不清的情況下,界定漢語詞綴的標準宜從嚴,即已高度虛化、基本或完全喪失了詞匯意義的成分方可視為詞綴,詞綴就是已經語法化了的構詞成分。與此相應,所謂“類詞綴”(或稱“準詞綴”“亞詞綴”),指介于詞綴和詞根之間的構詞成分,意義不如詞根實在,但尚未高度虛化,只是有所泛化,表示某種類別義;在構詞時與詞綴一樣,是定位的不自由語素。
1.普通話、荔浦方言共有的“老~”綴詞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將“用于稱人”的“老”認定為前綴,如“老王”。我們則視這樣的成分為類前綴,它畢竟還有相對的年齡大的意思。普通話和荔浦方言都可將這個成分置于姓前,如“老李、老張、老王”,與此相對的是“小~”,如“小李、小張、小王”。因此,把“老~”“小~”皆視為類前綴應該還是比較合適的。
2.普通話、荔浦方言不同的“老~”綴詞
(1)《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也將稱呼“排行次序”的“老”視為前綴,如“老三”,而將具有“排行在末了的”意義的“老”看做形容詞,如“老兒子、老閨女、老妹子”,如此則“老兒子”之類的組合是短語。把稱呼“排行次序”的“老”視為前綴,這是合理的,因為它意義很虛,既無“年歲大”的意義,也無“排行在末了的”的意義,構詞時只能前置,屬定位語素,但把具有“排行在末了的”的意義的“老”作為形容詞看待,似可再斟酌。諶然,稱呼“排行次序”和“排行在末了的”兩種意義是有區別的,不應“等量齊觀”,但若說“老兒子”之類的結構是短語,好像不合語感,因此我們也把這樣的“老”視為類前綴,但其所表示的類別義與“老王、老李”的“老”有一定的區別。

滿太排行最小的堂曾祖父、曾祖母|滿奶排行最小的堂祖母|滿爹排行最小的堂祖父|滿姑婆排行最小的姑奶奶|滿伯爺排行最小的伯父或堂伯父|滿叔排行最小的叔叔或堂叔|滿孃排行最小的姑母或堂姑母|滿舅|滿姨孃|滿姑爺兩種不同的輩分都可稱“滿姑爺”,一是指排行最小的姑姑的丈夫,二是指排行最小的女婿|滿姨爺排行最小的姨母的丈夫
有的只用于敘稱,例如:
滿仔同胞兄弟中排行最小者,堂兄弟中排行最小者不用此稱呼|滿女同胞姐妹中排行最小者,堂姐妹中排行最小者不用此稱呼
(2)荔浦方言用于稱人的“老~”除置于姓氏前外,還可冠于人名前,主要稱呼少年以上的男性,如“老松、老禾、老成(同‘阿松、阿禾、阿成’)”,也可冠于綽號前(也主要用于少年以上的男性),如“老木頭、老鐘頭”。
普通話中較常見或構詞能力較強的一些類前綴,如“初~”(初一、初二、初三……初十,農歷用于計日,至“十一”則不再使用,可見“初~”的意義并未完全虛化)、“可~”(可憐、可惡、可愛、可口,“可~”有“值得”、“適合”等意義)、“第~”(第一、第二、第三……,有一定的“次第”義)等,在荔浦方言口語中也都經常使用;而“半~”(半導體、半成品、半自動)、“超~”(超音速、超階級、超方言)以及“亞~、類~、準~”等,荔浦方言很少用或根本不用,需要使用時,自然是借用共同語的。
普通話的三個后綴“-子、-頭、-兒”,荔浦方言只有其中的兩個:“-子”和“-頭”,其構詞域和“X子”“X頭”所表示的語義跟普通話也有一定的差別[1]。
1.普通話、荔浦方言共有的“-子”綴詞
(1)“X子”用于指人,多帶有負面感情色彩,有的用作詈語,“X”多為形語素、動語素(下面例子中的“二流”可視為語素組),例如:
呆子|痞子|拐子|瞎子|聾子|矮子|騙子|婊子|二流子|鬼子|胖子|癱子|頭子
“呆子、痞子、騙子”主要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區[2],荔浦少用;“胖子”主要通行于桂林市區,荔浦人有時也說“胖子”,當為借用。
不帶負面色彩的比較少,如“尖子、妹子、苗子”(7)。
(2)“X子”用于指動物(含蟲類)或人、動物的某個器官、部位等,例如:
獅子|豹子|猴子|兔子|燕子|鴿子|蝎子|虱子|蚊子|蹄子|爪子|鼻子|胡子|腰子腎|腸子|肚念上聲子用作食品的動物的胃|肚念去聲子人和動物的腹;物體中像肚子的部分
“蚊子、鼻子、胡子”等詞主要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區[2],荔浦一般說“蚊蟲、鼻孔(整個鼻子)、胡須”。兩個“肚子”的“肚”有上聲和去聲之別,普、荔相同,但念去聲的“肚子”荔浦一般說“肚拐”,桂林、柳州市區說“肚子”。
(3)“X子”用于指工具或用具、器物等,“X”多為名語素,少數是動語素,例如:
車子|錘子|鉗子|刨子|鋸子|鑿子|鏟子|鏨子|錐子|鑷子|起子|耙子|筢子|叉子|架子|蓋子|鏡子|釘子|鏈子|推子|篩子|缸子|壇子|管子|罐子|籠子|箱子|槽子|籃子|簍子|框子|筐子|夾子|鉤子|套子|轎子|梯子|爐子|碾子|盒子|瓶子|梳子|簪子|篦子|刷子|扇子|罩子|拍子拍打東西的用具|杠子|墊子|桿子“桿”有陰平、上聲兩讀,荔同普|竿子|笛子|哨子
普通話“缸子”指喝水或盛東西等用的器物,形狀像罐兒,荔浦方言與此有一定的區別,喝水用的一般不稱缸子,荔浦的“缸子”主要指陶瓷制成的盛水等的器物,大的缸子可盛50升以上的水,因此“缸子”并不表小。
(4)“X子”用于指家具、餐具、日用品、服飾等,“X”一般是名語素,例如:
桌子|椅子|柜子|臺子|甑子|盤子|盆子|杯子|筷子|尺子|鞭子|刀子|褲子|褥子|毯子|席子|裙子|袍子|帽子|鞋子|靴子|扣子|袋子|帶子|鐲子|墜子|辮子|領子|袖子|綢子|呢子
荔浦方言“臺子”不包括建筑物的“臺”。桂林、柳州市區多說“領子、袖子”[2],荔浦多說“衣領、衣袖”。
(5)“X子”指農作物、其他植物及其部分、果實、食品等,例如:
麥子|茄子|竹子|果子可以吃的果實|李子|桃子|橙子|椰子|梨子|豆子|藤子|根子|葉子|稈子|須子|秧子|丸子|餅子|包子|餃子
荔浦方言的“根子”只指植物的根,語義范圍較普通話小。普通話“餅子”指用玉米面、小米面等貼在鍋上烙成的餅,荔浦方言則統指干性、較硬的餅類食品,二者有一定差別。
(6)“X子”指建筑物或與建筑相關的事物、自然界事物,“X”多為名語素,例如:
房子|棚子|巷子|鋪子|攤子|窗子|柱子|膩子|板子|沙子|坯子|村子|寨子|院子|園子|廠子|雹子
“窗子”一詞,荔浦一般說“亮窗”。
(7)“X子”指其他事物,包括具體的、抽象的,“X”一般為名語素,例如:
金子|銀子|機子|輪子|拍子音樂的節拍|底子|對子|方子|位子|點子|條子|冊子|帖子|票子|旗子|牌子|棋子|篾子|筒子|把子|耳子|口子|渣子|稿子|單子|擔子|片子|影子|個子|樣子|卵子|癤子|痱子|嗓子|膽子膽量|腦子|圈子|印子|例子|句子|日子|月子|面子|調子|案子|班子|法子|路子|空子
有好幾個詞普通話、荔浦方言之間存在一定差別?!包c子”荔浦方言主要指主意、辦法;“單子”荔浦方言主要指分項記載事物的紙片;“片子”的“片”普通話念去聲時指較小的平而薄的東西和名片,念陰平時指影片,荔浦方言一律念去聲;“卵子”,荔浦方言用于表示動植物的雌性生殖細胞這個意義時,是借用共同語的詞;“印子”,普通話、荔浦方言共同的意義是痕跡,此外荔浦方言還指因按壓、擠壓或抓掐而出現的印痕;“案子”當指狹長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板時,荔浦方言多稱“案板”;荔浦方言的“空子”還表示“(占)便宜”的意思,如“吃××的空子”,意為占某人的便宜,可以是言語上的,往往表現為戲稱自己是別人的長輩,也可以是行為上的,如別人少找了錢,受損的一方就會說“挨他吃空子了”;“路子”一詞,在荔浦方言中使用頻率較低。
2.普通話有荔浦方言無的“-子”綴詞
有的“X子”在普通話中使用,在荔浦方言中不說或少說,或用異名。
(1)“X子”指人或人體部位、器官,指人的名詞中有的含貶義或不敬、輕視意味,“X”大多為名語素,少數是謂詞性語素(在含貶義的名詞中),例如:
孩子|妻子|主子|侄子|孫子|嬸子|嫂子|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大舅子|小舅子|廚子|探子|漢子|販子|戲子|傻子|禿子|瘋子|瘸子|奶子|腕子|脖子
普通話的“侄子”“孫子”,荔浦方言分別稱“侄仔”“孫仔”。
(2)“X子”指動物(含昆蟲)或動物軀體的某部分,例如:
騾子|羔子|腱子|肘子|嗉子|蟲子
表“嗉囊”義的“嗉子”,荔浦稱“嗉”;“蟲子”荔浦稱“蟲”。
(3)“X子”指農作物及其果實、其他植物、食物,例如:
橘子|梅子|栗子|榛子|柿子|瓠子|穄子|糜子|黍子|秕子|稗子蒿子|葦子|梔子|粽子|馓子
“栗子”荔浦方言稱“板栗”,“瓠子”荔浦方言有的地方稱“腿瓜”,“秕子”荔浦方言稱“癟谷”,“稗子”荔浦方言稱“稗草”,“粽子”荔浦稱“粽粑”。
(4)“X子”指建筑物或與建筑相關的事物,例如:
屋子|亭子|宅子|鎮子|池子|圍子/圩子|場子|林子|椽子
“屋子”荔浦一般稱“房”。
(5)“X子”指器具、物品,“X”多為名語素,有的是謂詞性語素,例如:
斧子|扳子|剪子|被子|楔子|模子|箅子|珠子|帳子|色子|杌子|勺子|舀子|兜子|繩子|撣子|蛋子球形的東西|彈子|毽子|褂子|里子

(6)“X子”指其他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X”多為名語素,少數是動語素,例如:
絆子|岔子|步子|租子|骨子|集子|劑子|號子集體勞動時所唱的歌|嚼子|挑子|漏子|繭子/趼子老繭|捻子|彎子|段子指有某種特殊意味或內涵的一段話|串子|疹子|痦子|性子
“痦子”荔浦方言說“痣”?!岸巫印⑿宰印崩笃址窖砸舱f,應是借用。
3.荔浦方言有普通話無的“-子”綴詞
荔浦方言中常用的一些“-子”綴詞,普通話不說,或普通話雖有這樣的詞,但意義有別、指稱范圍大小不同等。
(1)“X子”指人或人體部位、器官,指人的名詞中有的含貶義,“X”多為名語素、形語素,例如:

“哥子、姐子”一般用于敘稱。有幾個詞,普通話雖然也說,但與荔浦方言意義不同。普通話的“老媽子”是個舊詞,指年齡較大的女仆;“猛子”指游泳時頭朝下鉆入水中的動作,這種動作荔浦方言稱“瀰子”;“蠻子”也是個舊詞,北方人稱口音跟自己語音不同的南方人為“蠻子”。
(2)“X子”指魚蝦及家禽的蛋,這樣的詞比較少,例如:
鰱子鰱魚|蝦子蝦|蛋子雞蛋、鴨蛋
普通話“蝦子”是復合詞,指嚇的卵;“蛋子”即“蛋兒”,指球形的東西。
(3)“X子”指農作物(含其他植物)及與之相關的部分、果樹及果實,例如:
谷子稻谷|樹子樹木|柑子|筍子竹筍|蒜子包括蒜葉和蒜頭(鱗莖)|菌子蕈,也指人工種植的蘑菇|梗子某些植物的莖,尤指菜梗|皮子果皮、動物的皮|殼子殼兒,堅硬的外皮|杪子植物最嫩的末梢
普通話的“谷子”指粟之類未去殼的小米;“皮子”指皮革或毛皮,語義范圍比荔浦方言要小。
(4)“X子”指用具、器物,“X”多為名語素,有的是動語素,例如:
磨子石磨|排子木排、竹排|傘子雨傘|鉆子打眼兒用的工具|鎖子|索子|銼子銼刀|箍子|壺子|碓子舂米的用具|刮子一種寬刃農具,用于除草、松土等|瓢子|抓子一種有齒的、將散亂的草、葉等聚攏起來的竹制用具|鍬子鐵鍬|網子捕魚、鳥的網|桶子桶|批子螺絲刀
普通話“網子”特指婦女罩頭發的小網,荔浦方言所指范圍要大得多。
(5)“X子”指其他具體或抽象的事物,“X”多為名語素,少數是謂詞性語素,例如:

1.普通話、荔浦方言相同的“-頭”綴詞
帶“-頭”綴的詞,不少是荔浦方言與共同語共有的,“X頭”可表具體事物,也可表抽象事物,“X”可以是名、動、形三類語素,例如:
木頭|骨頭|口頭|石頭|鋤頭|罐頭|舌頭|前頭|后頭|外頭|里頭|準頭|苦頭|甜頭|來頭|想頭|念頭
“石頭”荔浦有的地方說“石牯”(“牯”只是同音代替)。“舌頭”在桂林、柳州市區較通行,荔浦有的地方說“舍臉”?!翱囝^、甜頭、念頭”等多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區。
2.普通話有荔浦方言無的“-頭”綴詞
有的“-頭”綴詞,共同語存在而荔浦方言不說,如“風頭(比喻情勢;個人出頭露面)”等,若需使用,自然是借用共同語的。
3.普通話無荔浦方言有的“-頭”綴詞
荔浦方言有的“-頭”綴詞,在共同語中不說或少說,例如:
日頭|高頭上頭、上面|搞頭|看頭|吃頭|耍頭
“日頭”通行范圍較廣,南、北官話和很多非官話地區都有,但共同語并未吸收?!案泐^”似乎已為北方地區所接受,“看頭、吃頭”及與“耍頭”同義的“玩頭”北方話似乎也說,有較高的使用頻率。
另外,與成都方言[3]19-20相類,荔浦方言也有一個“-倒”,虛化程度較高,暫可視為后綴,如“□[m]倒(桂林市區)、恁[nn]倒(有的縣鄉)”,這兩個詞基本同義(都有“想”的意思),但“□[m]倒”還有“認為、以為”義,而“恁[nn]倒”偏向于表示“考慮、猜測”。
由“-仔”充當后綴構成的詞,在普通話中未見到,荔浦方言也很少,這類詞可用于指物品,如“煙仔”;指用具,如“鍋仔”(8);指動物,如“魚仔、鳥仔”。
相對于后綴的數量而言,類后綴要多一些。
共同語一些新興的類后綴如“~星、~迷、~族、~牌、~熱、~秀”等,在荔浦方言區人們的語言生活中一般不用,偶爾用到,也只是借用共同語的說法而已。一些指人的比較“老牌”的類后綴如“~者、~家、~匠、~師、~員、~手”等,也是借用共同語的,但有的也具一定的“土風”,如“~家”,有“后生家、娃仔家、妹仔家、弟兄家”之說,“X家”主要用于年齡偏小的一類人,這一點與成都方言相仿[3]28。
1.普通話、荔浦方言相同的“~佬”綴詞
普通話和荔浦方言都可用類后綴“~佬”構成指人名詞,大多含有不敬色彩。一般置于國名、族名、行政區劃名之后,主要活躍在口語中,例如:
美國佬|英國佬|猶太佬|廣東佬|廣西佬
也有的是加在其他成分后面,帶有輕視色彩,荔浦方言少說,桂林、柳州市區官話較常用,例如:
闊佬|和事佬|鄉巴佬
2.普通話無荔浦方言有的“~佬”綴詞
(1)“X佬”表示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帶有輕視、貶損色彩,“X”多為動賓式語素組,例如:
殺豬佬|剃頭佬|劁雞佬|賣肉佬
(2)“X佬”指具有某種體貌特征的人,多含貶義,例如:
“X公”在普通話和荔浦方言中很少有共同的詞,普通話舊時有“相公、寓公、艄公”等,方言較少使用,“主人公”一詞,各地也是借用共同語的。
荔浦方言的“X公”的實例也較少見,大多含貶義,如“啰嗦公(說話、做事不爽利的男人)、圖吃公(貪吃的男人,尤指年輕人)”等。
普通話中的“X婆”也多為舊詞,有的含貶義,如“產婆、媒婆、神婆、巫婆、牙婆、管家婆”,還活躍在口語中的有“媒婆、巫婆、管家婆”等,方言與共同語都在使用。
荔浦方言的“~婆”有較強的構詞能力,這個成分既是性別標記,也起到加強負面感情色彩的作用,可用作詈語,是具有“土風”的一類詞,例如:
女人婆多特指行事拖拉、言語啰嗦的婦女|男人婆沒有什么“女人味”的女人|蠱游婆迷信指會作蠱而致人生病的老年婦女|啰嗦婆|麻風婆指難纏的女人,不含患麻風病的婦女的意義|賴哭婆喜歡哭的女孩兒|圖吃婆貪吃的女性,多用于年輕者|肥婆|癲婆|龜婆令人生厭的女人|婊子婆
有的“X婆”感情色彩偏向中性,如“大肚婆(孕婦)”。
普通話帶“~仔/崽”綴的詞也是極少的,舊時有“西崽”一詞,含蔑視意味,如今使用頻率很高的“打工崽/仔”來自方言。以下所及,皆為荔浦方言有而普通話無的“~仔”綴詞。
由“~仔/~崽”充當類后綴構成的“X仔/崽”可指人,也可指事物(包括動物)。
1.指有某種體貌特征或身體有缺陷的人,多含貶義,“X”多為形語素,例如:
2.指令人厭惡的人,多用作詈語,例如:

3.指物品或食品,例如:
人(公)仔連環畫或影視劇中的人物影像|酒仔|粥仔|茶仔|湯仔
“酒仔”之類的詞,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食品(含飲品)本身不講究,隨意做成,或量少質差(不高檔),二是處置這些食品的行為不講究,隨便吃點或喝點,如“明晚夜去我屋頭喝點酒仔嘛(明天晚上到我家喝點吧)”,相當于有的方言說的“喝點小酒”。
4.指棋牌中的棋子和各張撲克牌,例如:
仕/士仔、相/象仔、車仔、馬仔、炮仔、兵/卒仔|2仔、10仔、鉤仔(J)、妹仔(Q)
總體看來,就詞綴而言,由前綴“老-”構成的名詞,荔浦方言和普通話有較多的共同點,由后綴“-子”構成的名詞也有不少共同點,但二者之間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就類詞綴來說,不管類前綴還是類后綴構成的詞,構詞域和語義方面的差異都很大。這種差異既有漢語語法歷時演變留下的痕跡,也有地域上不同情形的語言接觸、方言接觸的因素。很多方面值得進一步梳理和深挖。
[注釋]
(1) 漢語與英語雖然都有所謂詞綴,但其來源和共時狀況并不相同。考慮到漢語的特點,我們對詞綴的界定“從嚴”,即詞匯意義已完全虛化、構詞時位置固定的成分才是詞綴。因此我們認為,“第、初”應是類后綴,純粹的前綴只有“老-”和“阿-”。為著形式上的區別,本文將前綴描寫為“A-”,類前綴描寫為“A~”;后綴描寫為“-A”,類后綴描寫為“~A”。
(2) 普通話有或無某個成分、某個詞,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3) 夫妻稱“老公、老婆”原主要通行于南方一些方言,現在算是進入共同語了。
(4) 荔浦方言“老哥子”也指年青人,有戲謔意味,一般要與“他”構成同位詞組才能入句,如:他老哥子敢沒喫夜飯(這小子竟然不吃晚飯)。
(5)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頁)的釋義,“阿”作為前綴,是來自方言的成分。屬于普通話的“阿姨”有兩個義項,一是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的無親屬關系的婦女,二是對保育員或保姆的稱呼。

(7) 普通話的“苗子”指人,比喻繼承某種事業的年輕人。(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906頁。)荔浦方言用這個詞時,應為借用。
(8) 荔浦有的地方“鍋仔”指小鍋,則“仔”非后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