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營銀行? 司庫流動性資產限額?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 間接參與者? 頭寸管理
流動性風險伴隨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的始末,是商業銀行正常經營中需時刻面對的最主要的風險之一。對于新成立的民營銀行來說,流動性風險管理更為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市場融資效率低,由于經營時間不足兩年,無法加入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負債來源以及融資效率均受限制;二是負債集中度高,民營銀行較難吸收一般性存款,資金來源依賴同業存款,單筆金額大、穩定性差,到期償付壓力較大;三是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明顯,使用短期負債投資長期資產,導致現金流負缺口常態化;四是開業初期以間接參與者連接人行二代支付系統,資金劃轉通過代理銀行完成,無法自主支配。因此,大部分民營銀行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尤其是日常頭寸管理采用穩健保守策略。
司庫是銀行的資金配置中心,是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的平衡中心。本文中司庫流動性資產(以下簡稱“司庫資產”)是指期限短、變現能力強、能以合理價格提供流動性的,主要用于司庫流動性管理目的的資產。具體包括存放人行備付金、間接參與者存放代理銀行備付金、利率債、同業存單、貨幣基金等。
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體系,發揮了其在績效考核、產品定價、利率風險剝離、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但對于司庫資產的FTP策略一直是多數商業銀行的難點,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業務劃分不清晰,金融市場部門作為司庫資產運作部門,司庫資產與其自營資產難以劃分清楚,較難準確核算金融市場部門經營績效;二是資金成本難以確定,司庫資產收益較低,若按照全行統一的FTP曲線核算資金成本,必然虧損,對于金融市場部門來說有失公允。上述問題在民營銀行中尤為突出,在確保全行流動性安全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激勵業務部門用好用足司庫資產,增加資金收益,同時能夠進行科學公允的績效考核,將考驗民營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日常頭寸管理主要包括事前預測、事中監控、事后分析三個環節,形成管理閉環。具體來說,以業務計劃為起點,各業務單元按計劃分別預報次日頭寸,總行匡算全行頭寸進出情況,并對金融市場部門下達日間融資指令;日間實時監控清算賬戶余額,做好賬戶間的資金調撥工作,確保賬戶資金充足;日終對預報誤差進行分析,糾偏當日業務計劃。
民營銀行的頭寸管理流程與上述流程的重要區別在于民營銀行開業初期難以直接參與人行二代支付系統,需要通過某代理銀行間接參與。作為間接參與者,民營銀行占用代理銀行在人行的備付金完成資金劃轉,導致民營銀行一方面須在代理銀行足額存放所需資金,另一方面自身存放人行的備付金基本失去了流動性,在需要應急支付大額資金時,受代理銀行備付金是否充足的制約,流動性風險更加不可控。
自2014年首家民營銀行開業以來,目前全國已有17家民營銀行正在運營。其中,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定位為純互聯網銀行,不設實體經營網點;其他14家民營銀行多數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模式,設置物理網點經營傳統銀行業務,同時借助互聯網渠道獲客引流,總體業務增長以線上為主。線上業務主要通過APP軟件或者互聯網平臺進行營銷,客戶群體覆蓋全國范圍,特別是互聯網傳播信息較快,推出新產品時會短時間內帶來業務量劇增,推出舊產品時會造成業務量驟減,業務起伏波動難以預測。
參考管理會計的營運資本管理理論,營運資本管理是指與企業短期資產和短期負債相關的決策,通常分為激進策略、保守策略、溫和策略三類。其中,激進策略專注于較高的獲利潛力,采用短期負債支撐長期資產;保守策略專注于低風險投資,采用長期負債投資短期資產;溫和策略使資產負債期限相匹配,平衡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民營銀行鑒于間接參與者的流動性不可控以及業務特色決定的流動性波動大等特點,傾向采用保守策略,以犧牲司庫資產收益為代價,堅守流動性風險底線。若無限制配置司庫資產,勢必對銀行收益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在統籌考慮各類資產的流動性功能以及盈利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司庫資產限額管理,具體可分為下限限額和上限限額。
(一)司庫資產下限限額
下限限額是指為滿足日常資金支付所必須保留的司庫資產最小額,且任何時點均不得低于該限額。通常使用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來滿足下限要求,比如存放央行備付金、存放代理銀行備付金、利率債等。設置下限限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統計學方法,即測算一段歷史時期內全行日均資金需求量,以及波動標準差,在一定置信水平下,計算出限值;另一種是根據全行流動性風險偏好,按照總資產的一定比例設置限值,體現了司庫資產的管理策略,目前很多城商行也采用此方式設置限額。
(二)司庫資產上限限額
上限限額是指從司庫資產盈利性角度考慮,配置額度不宜超過該限額。通常使用流動性強、盈利能力好的資產來滿足,通過多樣化、分散化配置,并且在總限額內靈活調整,增厚司庫資產收益。由于民營銀行流動性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業務波動的不可預料性,上限值最好設置為一個變動值,保持限額管理的靈活性。本文提供一種上限值設置方式供參考:上限值=下限值+當月資金缺口的絕對值,其中,當月資金缺口根據月度業務計劃匡算。此方式適用于民營銀行業務特點,每月按需配置司庫資產,最大程度避免資金閑置。
實踐表明,實行司庫資產限額管理,在平衡流動性與盈利性兩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已建設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包括制定FTP管理辦法、建立定價協商機制、完整應用定價方法論等。目前定價范圍基本涵蓋全資產負債表業務,主流定價方法有直接期限匹配法、指定價格法、現金流匹配法等。雖然FTP工具應用比較成熟,但司庫資產定價一直是難點,主要體現在業務歸屬和確定資金成本上。
首先,業務歸屬的難點主要在于金融市場部門經常將司庫資產和其自營資產混淆,不區分業務的功能屬性。解決方案可以依靠司庫資產限額,限額內的司庫資產以流動性屬性為主,算作總行業務,成本由總行承擔;超限額的司庫資產、自營資產算作金融市場部門業務,收益歸部門。具體來說,總行在限額內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對金融市場部門下達融資指令,金融市場市場部門僅按指令要求配置資產,該資產打上總行標識;對于超上限額部分總行強制推送給金融市場部門增厚收益,金融市場部門可以自主決定資產類別,該資產打上部門標識。通過標識來劃分業務歸屬于總行還是金融市場部門。
其次,確定資金成本的難點在于司庫資產承擔全行流動性管理功能,其資金成本不只體現貨幣的時間價值,更應涵蓋商業銀行為滿足流動性需求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在實行司庫資產下限、上限限額管理后,由于各部分司庫資產的功能不同,資金成本也應分別確定:(1)下限限額部分:如存放人行、存放代理銀行、利率債等,其功能完全為流動性管理,且長期被動持有,建議直接指定其外部收益利率作為資金成本,進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利潤為零;(2)上限限額部分:該部分資產類別豐富,且經常靈活擺布,其功能是在滿足流動性需求的前提下,盡量增加收益,具有較強自主性,但仍在全行流動性限額范圍內,建議采用指定FTP點差方式定價,讓利于金融市場部門,既體現了總行承擔流動性成本的合理性,又激勵了金融市場部門用好司庫資產的意愿;(3)超上限額部分:屬于全行富余資金,總行強制推送給金融市場部門到市場上配置高收益資產,其功能完全為收益最大化,建議采用當日市場利率進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完全體現貨幣價值,算作金融市場部門的經營績效進行考核。
最后,流動性管理需要全行多個平行部門、上下經營機構之間協同合作,比如日常管理職責主要在中臺部門,而資金運用主要在前臺部門,流動性管理成本與司庫資產收益既矛盾又統一。因此,通過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及職責分工,建立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打造良好的風險控制環境,才是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根本保障。
民營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機構的新生力量,經過近5年快速發展,逐漸展示出強大的創新力,各自定位有所區別,如微眾銀行專注個人信用貸款,網商銀行專注小微客戶,藍海銀行定位“深耕藍海、特存特貸”,金城銀行定位“公存公貸”等,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民營銀行作為間接參與者,頭寸管理、流動性管理相對于成熟銀行更有挑戰性,司庫資產限額管理作為必要管理手段,在限額設置上應理論結合實際,適應民營銀行業務特色,同時制定科學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策略,區分限額考核司庫資產收益。本文將理論創新應用于民營銀行實際經營中,希望能為同業在司庫資產管理上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肖姝.我國互聯網型民營銀行發展戰略及政策建議——以A銀行為例[D].四川,電子科技大學,2018.
[2]于東智.發揮銀行司庫戰略作用構建高效資金配置中心[J].中國城市金融,2016(12):P49-52.
[3]曹國強.商業銀行資金轉移定價實務[M].中信出版社,2012,33-44.
[4]劉瑜.威海藍海銀行資金頭寸管理辦法.內部文件,2017.
[5]趙衛星.開放型數字銀行探索民營銀行差異化發展[J].中國銀行家,2018(10).
[6]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財務決策(英漢雙語第四版)[M].(舒新國,趙澄).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925-949.
[7]王嚴明.臨商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4.
[8]李昊.民營銀行發展面臨的困境及監管改革路徑研究[J].海南金融,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