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平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整體教學范圍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環節,是學生接觸語文、學習語文的一個組成環節。學習語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應用能力,更是繼承了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國文化的創新和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各種內在外在的原因導致小學語文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普遍不高,制約著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教導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策略,小學生年齡小,剛剛接觸語文知識,需要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可以在剛開始接觸語文就培養出學習興趣,這才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效率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正確地書寫文字、如何運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都是這個階段養成的,小學教師要以飽滿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緒來進行每一節語文教學,樹立全新的教學策略來將知識傳達給每一個學生,逐漸在學生身旁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從而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達到優質的語文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意識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激發其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更有利于學習效率提高。小學生對于新事物非常好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這一階段中引領學生自主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在學習時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自己在學生自主學習階段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途徑,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提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課外小知識,進而和學生拉近感情,同時又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時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在課堂上也能開心地學習。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思考在自學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激勵學生踴躍地提出這些問題,并且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鍛煉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二、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激揚的情緒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老師身上,不會因為語言的鼓噪而分散注意力,這樣一來既可以提升學生對本節課文學習內容的興趣,又加強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同學適當的思考時間,同時恰當把握教學速度,不可過快導致學生沒聽懂教學內容,也不可以過慢影響整體的教學的進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形象的身體語言來進行更加直觀的表達教學內容,同時注意課堂語言的應用,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的放松方式,防止出現上課枯燥乏味,學生開小差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的高低,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在上課的時候吸收自己傳授的知識,讓學生學起來更加輕松,降低學生在上課時的壓力。
例如,教師要對課題和學生自身進行仔細研究,在備課時使用恰當的方法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結合,用全新的授課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到語文知識。用新鮮感來調動學生的熱情,降低學生學習時的壓力,教師要監督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樹立榜樣的形象,為學生傳遞正確的學習態度,在學習中形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塑造學生的各個方面。
三、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率
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是非常枯燥的,老一套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時代,學生被動吸收知識的狀態遠遠不能夠達到如今的教學水平,教師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自己也融入學生當中去,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維和想法,老師要注意學生思維的個體差異,發掘出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讓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同時也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所以,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是更加適應時代的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提問,取長補短,這樣的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語文教師在這過程中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讓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過程更加融洽,養成他們互幫互助的品格,加快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在互幫互助的同時,學生之間的競爭也讓語文教學的效率更上一個臺階。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交流、討論問題。倡導學生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在交流中解決難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競爭意識。在分配小組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優勢和不足,盡量搭配出互補的小組,讓小組內的組員獲得最大的幫助,主動關注學生的心理壓力,不要給學生太大的負擔,讓學生可以自愿融入自己的小組,服從小組組長的分配。在學習過程中,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時都要不偏不倚,給每個小組相同的學習任務,減少小組之間的矛盾,同時除了小組內的組員交流,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讓同學們的溝通更加密切,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整體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總結
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整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對語文知識的傳授,還有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誘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語文,以學生自己的興趣去帶動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的效率可以提高,積極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和競爭性,讓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知識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林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8(36).
[2]郝大淼.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