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
【摘 要】波姆的《大波蘭舞曲》是在波蘭民族主義運動的社會浪潮下所創作的一首長笛作品,由于這種深刻的時代背景,讓這首作品充滿了民族元素和時代特征,因此其演奏技巧也更加多元化和民族化。為了更好地體現時代精神的需求,波姆在創作中對演奏技巧十分關注,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波姆《大波蘭舞曲》;創作背景;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57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067-01
一、波姆《大波蘭舞曲》概述
《大波蘭舞曲》的作者是泰歐巴德·波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波姆作為偉大的長笛改良家、演奏家、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長笛作品。其中《大波蘭舞曲》是其代表作,旋律優美流暢,一經推出廣受喜愛。在波姆創作的八十多首長笛作品當中,他對這首作品情有獨鐘,一方面是他早期的創作作品反映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演奏技巧和音樂風格?!洞蟛ㄌm舞曲》為D大調,格調華麗優美雍容大氣,旋律流暢自然,和聲手法高超細膩,后人一致認為這首作品是長笛作品的典范之作。
二、波姆《大波蘭舞曲》創作背景
提起波蘭舞曲,人們很容易想到肖邦等人,與肖邦一樣,波姆在創作當中結合波蘭古老的民間舞蹈,將波蘭民族舞蹈文化糅合在作品當中,同時又結合時代特征創作而成。眾所周知,十九世紀波蘭民族主義運動興起,民族情緒高漲,社會各個領域都彌漫著一種文化復興的風潮,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波姆從民族文化當中汲取養分,提煉波蘭舞蹈元素,結合時代需求創作了這首作品,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的社會需求。
三、波姆《大波蘭舞曲》演奏技巧
(一)強音技巧分析
強音功能是波姆《大波蘭舞曲》演奏技巧的另外一項主要功能表現。它對《大波蘭舞曲》表現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和弦構成音和低音持續音的強音表現技術進行分析。
波姆《大波蘭舞曲》吹奏者針對某個和弦構成音若是希望進行強音處理,那么就需要借助持續音演奏技巧來完成。以波姆《大波蘭舞曲》第一樂章為例,第二小節和弦中的高音想要進行強音處理,就必須考慮到和弦里其他音的停止。在停止掉其他的音和吹奏高音的間隔中,加入演奏技巧,牢牢抓住高音,就可以起到強音的效果。在這個片段中,我們發現斷奏被使用到八分音符里,波姆《大波蘭舞曲》演奏技巧要突出左手的G所處的八度持續音和右手CE、降A之間??梢姡葑鄷r機要和強拍對應就能抓住八度G,中途不能有間斷,否則就無法完成強音表現。
另外,吹奏者需要突出低音持續音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演奏技巧來進行強音處理。初次吹奏者會發現在突出低音八度G持續音的時候,很容易把不需要的音也突出,處理起來難度很大。第100小節至115小節當中,我們發現第100小節的八度G和右手強拍的B之間有一個極小的間斷,如果在這個間隔中抓住低音八度G持續音,那么就既可以突出強音,又可以避免其他不需要的音進入。
持續音演奏技巧的強音表現十分突出,通過有效的演奏技巧控制,可以對某些重要的和弦構成音和低音持續音進行強音突出,增強《大波蘭舞曲》的表現力。持續音演奏技巧在吹奏復調音樂時被使用得更加頻繁,它的音樂表現力是無可替代的。
(二)吐音技巧分析
通過波姆《大波蘭舞曲》的吐音技巧吹奏,將波姆《大波蘭舞曲》的華麗感覺襯托了出來,產生出豐富的音樂效果。華麗表現需要吐音技術的支撐,在這首作品當中通過吐音和連線的結合,可以感受到波姆《大波蘭舞曲》吹奏中華麗的美感。舉例來看,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波羅乃茲舞曲部分中,為了表現出一種連貫的華麗意境和感覺,作者加入了一些連線作為標記,通過這種吐音和連線的協調,增強了波姆《大波蘭舞曲》表現力,瞬間將觀眾帶入到意境當中,感受到這首波姆《大波蘭舞曲》作品富含的魅力。
(三)慢板的技巧分析
這首作品第一樂章是慢板,這里的音樂元素十分豐富,需要很強的技巧才能把握。比如在3連音、回音、12連音、半音階、裝飾音的表現當中,情感充沛、技巧變化復雜,既要體現出一種華麗的感覺,又要展現長笛豐富的技巧靈活性。波姆《大波蘭舞曲》的吹奏技術也是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演奏基礎。波姆《大波蘭舞曲》的吹奏技術是基本功,需要不斷練習,通過由淺入深的練習,取得與曲目相適應的技術才能進行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演奏。如果沒有掌握準確的技術要領和動作規范,就無法進行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演奏,因此吹奏技術對于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演奏具有重要性。
演奏技巧是長笛吹奏的重要技術之一,也是長笛吹奏的靈魂和基礎。本文通過對波姆《大波蘭舞曲》的演奏技巧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演奏技巧對于《大波蘭舞曲》的表現力至關重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具有不同的作用。演奏技巧的作用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積累和反復揣摩,總之,在對《大波蘭舞曲》演奏技巧進行應用研究時,要全面地對時代背景和創作動機進行思考,才能將技術的研究提升到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李響.歐洲古典主義時期長笛協奏曲的藝術特征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6.
[2]沈曼竹.論匡茨《長笛演奏法論稿》的歷史價值[D].安徽大學,2018.
[3]張志華.長笛改革家波姆及其貢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1997(1).
[4]嚴萍.論長笛的形制對其藝術發展的影響——波姆長笛[J].北方音樂,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