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瑩
【摘 要】在弘揚主旋律,振興文化事業的時代背景下,社會之中急缺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尤其是鋼琴表演人才。而“以賽代練”模式,過往是競技體育中常見的一種訓練方法,近些年被嘗試引用到其他領域學科之中。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為課程教學拓寬了思路,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對此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以賽代練;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165-02
“以賽代練”作為體育競技中常見的訓練方法,將比賽和訓練有機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是很有幫助的。而鋼琴表演從某種程度分析,也是具有一定競技性的,與競技體育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模式,“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更好地助力學生鋼琴學習成長,為此今后高校鋼琴教師有必要對此做出積極的探索。
一、“以賽代練”教學體系與傳統高校鋼琴教學體系的區別
“以賽代練”教學體系與傳統高校鋼琴教學體系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區別差異彰顯出了“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對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主觀與客觀的差別,傳統的高校鋼琴教學體系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學完全是依照教師的個性偏好主觀判斷。而在“以賽代練”教學體系中,教師的教,要根據學生的比賽情況而定,這使得教學從教師主導,變為學生主導,教學實現了從主觀到客觀的過渡轉變,為教學的科學性提供了極大的保障[1]。其次是單一與多樣的區別,以往的高校鋼琴教學采用的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課下練習→教師任務檢查”三點一線的教學模式,這使得學生感到單一無趣,教學效率很難保障。而“以賽代練”的教學中,為了能夠確保學生在短期內達到比賽水平,教師就不能單從技能技巧下功夫,還應該引入綜合知識理論,帶領學生深入地對作品內涵進行挖掘,理解鋼琴曲的創作意圖,并幫助學生調試比賽心理。這就要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必須是多樣的,要經常變化訓練模式,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而通過這些差別,就可以發現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意義非凡。
二、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建構方法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通過采取“以賽代練”教學體系能夠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鋼琴練習的水平,推動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和不斷進步,下面針對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一)教學目標體系構建
高校鋼琴教學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簡而言之,就是教學訓練比賽化、比賽訓練常態化,以比賽為原則,明確日常訓練標準,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并使學生的鋼琴表演比賽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此在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時,教師應該設立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具體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賽促學目標,鋼琴學習必須要確保學生能演、能上臺,決不能出現啞巴鋼琴、理論鋼琴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賽促學的教學目標,以比賽作為標準,以比賽的強度作為學生學習的強度,促使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得到提升,這也是“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最本質的目標[2]。第二,以賽促教目標,高校鋼琴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的一個過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會促使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比賽情況,為學生制定細致嚴謹的教學方案,因此能夠帶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成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重要目標。第三,以賽促健目標,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并不是單純的應試訓練,而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學生不能單停留在技能技巧學習上,要對鋼琴知識有綜合性的認識了解,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終身性的發展,這是“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目標。
(二)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在高校鋼琴教學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發生了轉變,因此教學內容也應該隨之做出變化。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比賽內容確定教學內容,從而確保學生可以更好應對比賽。如在練習曲目的選擇上,應該從數量和難度兩個方面做出提升,同時可根據比賽要求和學生的能力優勢,選擇不同時代作曲家的作品,帶領學生進行學習[3]。一般情況下,若是比賽之中明確要求了要選擇古典時期的奏鳴曲進行比賽,那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訓練時,應該優先挑選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的創作曲目。而若是比賽沒有明確的要求,那么浪漫時期及現代風格的奏鳴曲目,都可作為教學中的教學曲目。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比賽過程中,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大段的變奏曲和組曲就顯得不適用,這些曲目篇幅比較長,并且內容比較多,容易超出比賽的限定時間,從而對學生的比賽成績造成影響。此外,在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教師選擇的曲目訓練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進行修訂或者增減。總之,要保證教學內容與比賽內容高度契合。
(三)教學方式體系構建
在高校鋼琴教學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對教學方式做出改變,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知識的機會。如在學習某首鋼琴曲前,可讓學生自主對鋼琴曲作品的創作背景及相關演奏版本資料進行查詢,從而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鋼琴教學目標[4]。第二,要從面向大眾的教學,向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轉變。不同的學生比賽技能和心理素質各有不同,在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兼顧學生的個性,多采取一對一的教學訓練模式,及時發現學生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問題,并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得到進步提升。第三,粗泛的教學向專門針對比賽的教學方式過渡,如鋼琴比賽設計多方面的內容,除演奏技巧外,演奏心理、臨場應變,甚至是演出服飾、燈光,都是在“以賽代練”教學體系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做出指導。
(四)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在高校鋼琴教學構建“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還應該構建與之相對應的評價體系,這也是確保高校鋼琴教學“以賽代練”教學效果得到保障的關鍵,具體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第一,“以賽代練”教學評價體系要具有客觀性。以往的教學評價,根據學生期中、期末成績而定,這種評價方式既封閉,又不具可比性,顯然是不夠客觀全面的。為此在“以賽代練”開展中,要將學生成績放在大背景、高標準的考核體系中,通過同行評議和內行評判多個方面展開,這樣才能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從而更好地助力學習成長發展[5]。第二,“以賽代練”教學評價體系要具有激勵性,獲得外界的認可是人的本質需要。為此在“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構建中,要完善激勵評價體系。對于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要依照相關標準,做出明確的激勵和獎勵,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使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長效持久,這是“以賽代練”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關鍵。
三、總結
在國家大力發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方法不斷更新,而鋼琴學習是強調技能技巧與舞臺實踐的,鋼琴教學與體育競技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將“以賽代練”這種競技體育教學模式引入到高校鋼琴教學中,是一種可行的方式,能有效推動學生鋼琴學習進步成長。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構建進行相應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張笑笑.以賽代練? 以演促學——記“長江鋼琴·2018全國高校鋼琴大賽”[J].當代音樂,2019(04):63-67.
[2]許金昕.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建構[J].黃河之聲,2018(20):85-87.
[3]崔震,蔡成堯.“互聯網+”大賽背景下“以賽代練”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考[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7):121-122.
[4]劉紅專.“以練促賽,以賽代練,練賽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10):107-108.
[5]王潔芳.建構主義教育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性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5(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