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蘭 吳琳

【摘 要】本文以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為對象開展專業認同度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行為性相對突出,主動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專業認同度,而不同年級學生在專業認同的認知性上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提出應強調專業價值觀的培養,完善專業培養體系的建設,創新專業認同的構建途徑,以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度。
【關鍵詞】旅游管理 ?專業認同度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019-03
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旅游人才供給的重要來源地,卻面臨著一個尷尬的現實: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大量流入其他行業,人才流失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度。專業認同度對于個體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效率,甚至今后的職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度現狀,對于促進學生專業認同的正向發展,進而提高行業就業率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本文以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為對象開展了專業認同度的問卷調查。
一、理論背景
專業認同是社會認同理論的一個新的研究范疇,國內外均有研究,但往往與“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混在一起,多表現為對專門職業的認同研究。而如果將“專業”定義為高等學校中的一個學科門類,則“專業認同”應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包括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積極的認知、情感、行為以及意志的過程。專業認同度則是指高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專業產生的認知上的了解程度、情感上的接受和認可程度,及伴隨的積極的內在行為傾向和外在行為效果的強弱程度,其高低將直接影響個體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效率,甚至今后的職業發展。
二、研究設計
(一)測量項目。筆者通過對專業認同相關文獻的分析整理,結合測項維度的框架自行編制,整理出初步調查問卷,測量項目包括:認知性的測量項目7項,分別是“入校前,我聽說過所學專業”、“入校前,我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入校前,我對所學專業很感興趣”、“入校前,我計劃畢業后在所學專業領域就業”、“我知道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我知道外界對所學專業的評價”和“總體上我了解我所學的專業”;情感性的測量項目7項,分別是“我樂意告訴別人我的專業”、“我沒有想過要換專業”、“我覺得我的專業很有社會價值”、“我對所學專業仍然很感興趣”、“我覺得我的專業有較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我計劃畢業后在所學專業領域就業”和“總體上我喜歡我所學的專業”;行為性的測量項目6項,分別是“我的出勤率很高”、“我聽課很認真”、“我會積極參加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我關注專業的相關前沿動態”、“我經常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和“我會從專業角度思考分析問題”;適切性的測量項目7項,分別是“有機會,我會選擇本專業的繼續深造學習”、“我的性格和我的專業十分匹配”、“我具備較好的專業思維”、“我的專業能體現我的特長”、“我對專業學習感到輕松”、“我覺得專業學習很有樂趣”和“總體上我適合我的專業”。
(二)問卷搜集和研究方法。筆者以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其專業認同度進行測量。問卷設計采用Likter 5分量表,5分表示“非常符合”,以此類推,1分表示“很不符合”。正式調查問卷共發放了450份,收回430份,其中有效問卷421份。筆者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頻率分析、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通過頻率分析掌握問卷的人口統計特征,通過描述性分析掌握專業認同四個因子的均值、標準等基本情況,通過方差分析掌握不同群體間的差異情況。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人口統計特征。本研究以桂林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樣本抽取對象。從年級構成來看,各年級抽取相對比較均勻,樣本中2014級學生150名(35.6%),2015級人數142名(33.7%),2016級129名(30.6%)。從性別構成上來看,女性(333名,79.1%)遠多于男性(88名,20.9%),這基本符合該校旅游管理專業性別構成比例。從生源來看,農村生源(292名,69.4%)是城鎮生源(129名,30.6%)的2倍多。從旅游管理專業填報志愿情況來看,還是以自主選擇為主(339名,80.5%),他人意愿(42名,10.0%)和調劑(40名,9.5%)比例相當(見表1)。
(二)量表信度分析。本研究運用SPSS軟件對專業認同四個因子的信度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8,說明四個因子內部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在情感性因子中,若將“我樂意告訴別人我的專業”和“我沒有想過要換專業”項目刪除,情感性因子的可靠性將從0.870上升到0.881。在行為性因子中,若將“我的出勤率很高”、“我聽課很認真”、“我會從專業角度思考分析問題”3個項目刪除,則行為性因子的可靠性將從0.822上升到0.831。因此,本文將采用刪除后的量表項目進行分析。見表2。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基于人口統計特征對專業認同的四個因子分別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從年級分類來看,2016級學生的專業認同的認知性得分最高(3.496),且其標準差相對較小,說明2016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其專業有客觀的認知,認知差異較小,觀點基本保持一致。從性別來看,男性在專業行為上表現出較高的水平(3.548),女性在對專業情感的認同上表現出相對較低水平(3.197)。從專業選擇上看,自主選擇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的四個方面均表現出相對較高的水平(均大于3),因他人意愿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表現出較低的情感認同(2.991),而對于專業調劑的學生則在專業認知性上表現出較低的水平(2.825),且在情感認同上表現出較大的標準差(1.017),說明學生間對專業情感認同水平差距較大。從生源上看,農村生源學生與城鎮生源學生在專業認同的認知性、情感性和行為性上幾乎一致,在適切性上城鎮生源學生(3.426)高于農村生源學生(3.228)。
(四)方差分析。本文基于人口統計特征對專業認同的四個因子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在專業認同的認知性上,不同年級間表現出顯著的差異(F=4.364,p<0.05),經Scheffe事后檢驗可以看出,2016級在認知性上均高于2015級和2014級,且與之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專業選擇上,不同選擇方式間也表現出顯著的差異(F=10.544,p<0.05),經Scheffe事后檢驗可以看出,專業調劑的學生(2.825)在認知性上低于自主選擇(3.399)和他人意愿(3.265)的學生,且與之存在顯著的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基于專業認同在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和適切性四個維度的具體表現,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專業認同的行為性表現較為突出。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在學校的氛圍環境影響之下,出于主動或被動,都能表現出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而通過方差分析發現,主動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專業認同度,因他人意愿或調劑而來的學生則表現出較低的專業情感認同。另外,調查顯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的認知性上表現出顯著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本研究的調查時段選取的是各年級學生實習返校之后,經過為期十個月的頂崗實習,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與入校初相比,一定會發生變化,而因為各年級之間實習方案的不同以及個人實習過程的具體感知差異,這種變化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最終對其專業認同度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建議。具體如下:
1.四位一體,強調專業價值觀的培養。專業認同是由認知、情感、行為和適切性構成的復雜心理過程,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需要“四位一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學校方面,應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包括開展系統的職業發展規劃、營造典型的職業場景,同時出臺相應的鼓勵性政策,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引導學生踐行按時出勤、認真聽課、考取職業技能證書、參與專業實習實踐、關注專業的相關發展動態等行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學生方面,則需要積極發現專業與自我的統一,主動接受專業認知教育,及時調整學習的心理狀態,體驗勝任、成功、自豪等正面情緒,形成對所學專業的熱愛情感,進而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
2.優化設計,完善專業培養體系的建設。專業教學活動對學生專業認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應體現出針對性的階段策略。在入校之初,學校方面應嘗試建立多樣的專業宣傳平臺,針對有明確選擇意向的學生在宣傳介紹時深入介紹專業培養方向、培養過程特色等具體內容,增加其對專業學習的好奇和期待;而對于非主動選擇的學生則應深化人際互動關系,可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加其對專業的感性認知,促進其對專業的認知認同,進而形成相應的情感認同和適切認同。而對于實習等影響學生專業認同的關鍵性教學環節,學校方面有必要保持方案的一致性,同時還要做好過程跟蹤和監控,當發現環節設計不合理時應及時做出調整,避免其對學生專業認同感的負面影響。
3.突出應用,創新專業認同的構建途徑。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需要豐富的渠道和方式,特別是旅游職業教育。面對旅游行業迅速的發展變化,除了依托傳統的學校教學,更需要產學結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強化從專業到職業的發展路徑,從應用角度出發,促進學生對專業認同感的形成。同時,可鼓勵學生通過課余兼職、考證、參與專業競賽或會議以及假期旅游活動等方式,發揮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作用,形成對專業的多角度認知,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豐富專業認同的構建途徑。
【參考文獻】
[1]陳翠華.大學生專業認同與自主學習的關系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楊榮益,高矗群,李明丹.本科生專業認同度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5(2)
[3]白凱,倪如臣,白丹.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認同:量表開發與維度測量[J].旅游學刊,2012(5)
[4]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極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