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嚴昕喻
摘?要: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創建智慧型的園林監測系統,是全面提升園林的管理與服務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對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建立的目標和背景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監測系統建設的相關構架。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園林?監測系統
園林綠化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已經開展多年,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思維興起和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GIS、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風景園林規劃建設中“智慧園林”理念正被廣泛提及,開創了園林綠化智能化的2.0時代。借助網絡技術,創建一個智慧型的園林監測系統,實行綠化信息智能感知、動態監測、從而便于深度處理、有效共享是智慧園林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建立的目標
“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利用可視化、空間地理信息、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的軟硬件技術,對地表資源的種類、結構、數量等做詳細的數據整理,建立一個完備的服務管理平臺,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的全自動化管理,提高園林綠化的整體管理水平。
它包括兩個層次:1.收集園林基礎信息,建立空間數據庫。這樣能使管理者方便查閱和統計各類綠化植物的信息,為園林的規劃與建設提供數據基礎。2.資源數據的持續,實行動態化管理。可以利用遙感影像等技術了解各片區植物的生長狀況、將傳回的數據信息納入模型計算,依靠人工智能,自動提醒管理者進行灌溉和施肥、合理搭配植被。還可以通過模擬化的虛擬現實技術呈現結果,便于方案實施。更可以通過系統測算準確估算植被用水量、對植被病蟲害或者極端氣候及時預警。
二、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園林綠化管理面廣量大,頭緒繁雜,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耗時耗力,人為失誤多,效率低下,比較落后。并且缺乏系統性、持續性、科學性、前瞻性。數字化管理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具有天然優勢,然而目前的數字化管理方式僅僅停留在將園林綠化歷史資料、園林苗木信息等納入數據庫。對于輔助決策、提前預判方面的涉及較少,缺乏不同企業、行業間的數據共享機制,不能有效發揮園林綠化數字化管理的指導作用。以“互聯網+”理念建立的新型智慧園林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大數據輔助科能學決策,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園林管理融合,提升園林管理水平。
三、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建設構架
智慧園林監測系統依托已有園林基礎數據,充分利用現有網絡、信息存儲、視頻監控等基礎信息化設施, 以構建由智能感知層、網絡硬件層、基礎數據層、用戶應用層等內容組成的總體技術體系。
智能感知層。主要由攝像頭,各類傳感器、噴灌控制器、遠程供電設備等組成。攝像頭和傳感器采集風力、壓力、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感知監測對象土壤水分情況、環境溫度與濕度、二氧化碳程度等參數,給每個植株建立數字身份證,便于管理者通過實時信息實現智能管理與控制。
網絡硬件層。依托城市無線或有線網絡資源、將數據傳輸到信息服務平臺。并通過電腦、筆記本、移動終端、手機等訪問設備將信息存儲、綜合。
基礎數據層。利用城市園林綠化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數據建立園林綠化檔案,了解園林綠化現狀以便于建設統籌規劃,實現更加系統的管理 。
用戶應用層。是智慧園林監測系統核心組成,其目的是將大數據綜合運用。它向管理用戶提供查詢和決策服務,使園林綠化人員通過“智慧化”“互聯網+”可以對城市的園林進行綜合管理,另一方面構建公眾信息交流的平臺,向公眾提供園林科普等綜合信息服務。
總之,“互聯網+”技術正在迅速融入各種應用領域,發展智慧園林監測系統,將抓住綠色產業技術創新的新機遇,把人與自然用智慧的方式連接起來,達到人與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動,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感受園林綠色,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師衛華,季玨,張琰,趙鳴.城市園林綠化智慧化管理體系及平臺建設初探[J].中國園林,2019,35(8):134—138.
[2]徐紅萍.智慧園林的發展與應用[J].風景名勝,2019(11):9.
[3]唐新梅,覃開賢.生態熵視角下的城市“智慧園林”構建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2):53—54.
[4]黃靚.基于智慧園林大背景下的公園園林綠化與養護管理[J].現代園藝,2019(12):202—203.
[5]劉燕朋,張樹斌,馬洋,惠雯雯.城市園林綠化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現[J].城市周刊,2019(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