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波
摘?要:現如今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為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各大中學也紛紛加大了對于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美術老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美術學科的教學特點開展教學,通過創設良好的美術創作情景、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及結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就現階段我國初中美術的教學情況展開研究,探討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課堂應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初中美術?應用
興趣是提升學生們學習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們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是十分渴望的,然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往往乏味枯燥,學生們難以激起學習美術的欲望。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就需要美術老師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的活動當中。
一、創設美術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的美術課程有限,老師們往往會因為追趕課程進度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學習體驗,一些學生們極其感興趣的美術知識恰好是美術老師用來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的知識,然而大部分的老師都并未充分發揮出它的作用,那些學生們感興趣的知識在課件上大都一劃而過,甚至這些用來吸引學生們興趣的美術知識被放到課堂的最后一段時間來獎勵學生們良好的課堂表現。
美術老師應當增加對于學生們的了解,結合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來營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出課堂導入環節的作用。就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初中美術八年級《墻壁小裝飾》這一章節的時候,美術老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來向學生們展示一組圖片,其中一幅圖片為簡約風格的居室,另一幅為運用了巧妙方式對墻壁進行裝飾的居室。讓學生們來想一想怎樣巧妙地利用墻壁的裝飾來提升房間的美感?接著美術老師可以將學生們順勢引入到班級文化墻的布置工作當中,由于文化墻的布置大都是由班級當中幾位美術水平較好的學生來進行的,大部分學生們并未充分參與到其中,美術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集思廣益,積極鼓勵學生們發表屬于自己獨特的裝飾建議。這樣通過在課堂當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有了發揮的空間,也就會更加樂于去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其他同學也能夠學習到更多有關墻壁裝飾的新奇想法。
二、拓展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學生們在較為繁重的學習生活之下渴望的是充滿趣味性的美術課堂,然而由于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相對較為枯燥,學生們在美術課堂當中的注意力并不全在美術知識本身,學生們的思維極易發散。如若美術老師無法做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僅僅會導致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下降,也會逐漸降低學生們對于美術知識學習的熱情。然而美術知識的學習是包含著形形色色的世界文化與知識,對此美術老師則可以充分利用起這一點來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借助豐富多彩的美術知識來吸引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中原名塔》這一章節的時候,美術老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來向學生們展示出一些中原地區的名塔建筑。接著美術老師可以為學生們講解塔原本在佛家當中是用作墳冢的,而那些大家所常聽聞到的佛、僧的舍利、經卷、法器等等都會置入其中。隨后塔的用途也變得更加豐富,有裝點山河、美化風景以及瞭望敵情等等,老師可以逐一為學生們附上圖片。除了講解我國的名塔也可以講一講國外的有名建筑,例如埃及的基沙金字塔,老師可以講一講金字塔背后的傳說或者是人們對于金字塔的猜測,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初中生對于這種國外富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大都十分感興趣,通過適當的結合教材來幫助學生們拓展見識,不僅有效的豐富了學生們的思想,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美術游戲來提升學生們的課堂體驗
由于學生們在初中階段缺乏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故而在進行美術知識講解的時候不敢去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使得了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們難以有較好的課堂體驗。而這也就需要美術老師借助美術游戲來讓學生們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將在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作品。就例如美術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創作接龍,先給同學們提供一個主題,接著讓小組的成員逐一的在同一張紙上進行創作,每個人需要使用不同的風格進行創作,由四人共同完成作品的創作。接著逐一展示學生們的作品,讓學生們互相觀賞、互相學習。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們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在歡聲笑語當中完成美術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課堂當中應用興趣教學法,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結合學生們的興趣特點創設教學情景,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袁婷.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19.
[2]韓建祿.淺析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2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