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衛生學校,新鄉 453000)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通信技術等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互聯網猶如一場風暴,迅速地沖擊整個教育行業,傳統教育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使得學習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的快捷性、豐富性、共享性、交互性,將它融入到中職護理教學中,實現師生快捷適時交流與溝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適時教學應運而生。
Just-in-Time Teaching(國內譯為“適時教學”或“及時教學”)是20世紀末出現在美國高校本科教學中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策略。JiTT是建立在“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課堂”兩者交互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策略。[1]這種教學策略是在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整合的基礎上,實現網絡化的學習任務和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的動態交互,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課前教師按照下次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設計學生需預習的內容、練習題、思考題等。為便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預習效果,教師還要提供與本課程相關的課件、教學案例和介紹課程鏈接。
學生應在課前按照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利用網絡認真做完指定的練習題和思考題,閱讀與下次課相關的資料,并于課前把對問題的思考、練習題的解答、閱讀內容的理解等預習收獲,用電子郵件反饋給任教老師。
課前教師應通過網絡及時地查看學生的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本次課上講授內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教學設計中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策略和授課進度做適應性的調整,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認知發展特點,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要利用課堂開展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小組之間或全班性的討論與辯論,在這些討論與辯論過程中,操練與練習、角色扮演、演示或實驗等活動是常用方式。開展討論與辯論以及穿插活動的目的,就是為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乃至創造性,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入理解,從而營造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為了促進學生高級認知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在課后應自主開展基于網絡的“難題探究”,將一些復雜、困難的問題作為專題在網上進行探究。為提高學生難題探究的效果,教師應圍繞學過的重要知識點對探究的主題和內容做精心的設計,同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1)表述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引發學生的辯論與思考。(2)暗藏玄機,引導概念不清者誤入歧途,引起學生對概念的探討。(3)選用開放性的題目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中職教育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獲得滿意的工作。在傳統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根據作業的質量和考試的成績對學生評分,這樣的評價方式往往不夠客觀、不夠全面,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成績的考核不能再僅僅依靠期末的一次考試成績,而應該與整個學習過程結合在一起。教師針對學生在JiTT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對預習、難題探究的反饋情況和課堂討論的參與程度等,結合期末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在應用適時教學過程中,課前、課后師生之間通過網絡實現及時交流溝通,課上師生面對面的探討,方便了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它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適時教學課堂更多地采用交流互動式的教學方法,這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大多數學生課前利用互聯網對授課內容進行預習,盡力完成預習題目,總結收獲和不足。課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集思廣益、共同討論、互相啟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同伴和教師的認可,自信心更強了,學習動力更足了,學習效果也更加顯著。
適時教學過程倡導生生互助、小組合作探究,在適時教學的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問題的積極地解決者,是學習的主人。在適時教學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快速適應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
適時教學模式,順應了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它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中心為師生創建了一個及時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在中職護理教學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