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暉,楊 韜,焦 彤
在我國科技館展區建設方面,展品創新一直倍受重視。圍繞著什么是創新,怎樣才能創新等問題,業內專家學者、展品研發人員和展品生產企業都做過諸多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研制出不少的創新展品。本文僅以天津科技館更新改造的“磁電之趣”展區為例,談一點展品創新方面的工作體會。
在通常情況下,新展品研發與展區建設有著密切關聯,無論是新建展區還是改造老展區都希望新展品特別是創新展品能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若單純從追求新展品出發,不但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一定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當規劃一個展區時,對展品的選擇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展示主題和線索入手,即先按照展區的展示內容確定主題和線索,再圍繞著主題和線索來選擇展品;二是直接從展品入手,把與展示內容相關的一些展品排列組合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方法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
從展示主題和線索入手選擇展品是以需求為導向,展品的選擇完全根據主題和線索的需要來決定。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已有的成熟展品直接采用或作為參考,要是沒有可供參考的成熟展品那就只有創新了。整個展區好比是面,主題和線索是線,展品就是點。線和面是由點組成的但同時也對每一個點給出了定義。又好比是命題作文,主題和線索是文章的題目,展品是文章的內容,文章是否扣題是對它最基本的評判標準。展區是由展品構成的,而展品應服從于展區主題和線索的需要,這樣研制展品就有了目標,新展品就會應運而生。
要是直接從展品入手來選擇展品,可能會首先得到一個長長的展品清單,但是當從這個清單中挑選展品時,不但難做取舍,而且已經先入為主,也就難有創新了。要是為了凸顯特色或與眾不同而刻意進行展品創新,難免有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嫌疑,也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有時還可能把原來的展品改得莫名其妙而失去原本所具有的內涵。
展區不應是展品的簡單堆砌,將幾件所謂的好展品硬放在一起未必還好。博采眾長也好,與眾不同也罷,前提是要滿足展區的整體需求。
天津科技館“磁電之趣”展區是由老展區提升改造建成,展示面積230m2,以展示電磁學所揭示的基本物理現象為主題,通過靜電及高壓放電,電流的磁效應,磁場對載流導體的作用,電磁感應及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渦電流與電磁阻尼/驅動,電磁波等知識線索,共設置展品32 件。除少數幾件展品從原展區保留下來之外,絕大多數展品都是按照主題和線索的要求進行構思和設計,其中包括了電磁起重、電磁彈射、擺動桿、轉籠、磁場中的線圈、無線充電等一批自主創新展品。
科技館展品承擔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毋庸置疑。然而,如今科學技術包含的領域眾多,科學知識的發展趨勢呈指數級增長,任何一個人即便是科學家也不可能全部掌握,更何況是社會普通人群了。從另一方面來講,且不論科技館展品所涵蓋的科學知識不可能包羅萬象,單就已經通過展品呈現給公眾的這部分知識而言,能夠給予他們多少“新”知識也值得懷疑,這里所說的新知識是指完全通過科技館展品而獲得的知識。科技館畢竟不是學校,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完整的教學計劃、強化的訓練方法和相應的考核要求。因此,科技館通過展品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科技館中引人入勝的展品,自主參與的形式,輕松、活潑的環境,在培養公眾科學情感方面卻有著明顯優勢和較大的開拓空間。
情感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也就是對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好奇、興奮、滿意等情緒或者對不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反感、討厭、不高興等情緒。培養公眾的科學情感就是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環境中對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科學現象產生好奇,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感受科學技術的巨大魅力,進而增強探究欲望,發展學習興趣,激發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以培養公眾的科學情感為著眼點來研發新展品,就是要重視展品的外在形式和展示效果,著力開發展品的興趣點,使展品的知識點和興趣點有機地結合。同時,展品研發人員應加強理論學習,增強專業技能,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彌補在專業背景、認知能力、性格喜好等方面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把對科學的情感以及對展品、對受眾的情感融入到展品之中,使新展品能夠為公眾接受和喜愛,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天津科技館“磁電之趣”展區,努力打造展品的興趣點,設計出像電磁起重、電磁彈射、雅各布天梯、特斯拉放電等具有創新點的展品。如將展品電磁起重的興趣點放在鐵釘掉落的瞬間,將展品電磁彈射的興趣點與社會普遍關心的我國航母艦載機的起飛過程相結合等;展品雅各布天梯設計高度達到3m,不僅增加了展品的表現力也與“天梯”的名稱顯得更為貼切;特斯拉放電是極具震撼力的大型展品,為了增強效果,充分發揮大型展品的作用,設計了對空、對地,與法拉第籠結合等多種放電形式,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從展區開放后公眾的反應來看,展區改造是成功的,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展品創新的途徑不外乎尋找新的展示內容和開拓新的表現形式兩個方面,其中后者有較多的選擇余地,潛力優勢也較為明顯。理論上,任何展示內容都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特別是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為展品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創造了條件。
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是對老展品進行改造和再造,擴大展品功能,提升展示效果,實現展品創新的有效途徑。在設計新展品時,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表達同一個科學內容,將幾種不同的方案列成一組,通過展品表現形式的變化,豐富和充實展示內容,為展品創新留出了操作空間。如天津科技館“磁電之趣”展區中展示磁場對載流導體的作用的展品有擺動桿、轉籠、電磁彈射等;展示電磁感應的展品有磁場中的線圈、互感線圈、無線充電等;展示渦電流的展品有跳躍的圓環,渦流驅動,阻尼擺等;展示靜電類的展品有靜電乒乓,靜電跳球,靜電轉筒等。
用多樣化的表現形來開發新展品,還要求展品研發人員開拓思路,潛心研究,深入挖掘,不斷嘗試,在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獲取經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研發過程中不受任何傳統的束縛,不入俗套,大膽提出新的想法,制定新的方案。也可以采用預設多種方案的方法,通過比較、優化和持續改進、完善,最后得到結果。
一件新展品的研發過程包括創意、試驗、設計、生產、調試、完善等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是展品創新的組成部分,都要給予同樣的重視。
新展品的研發一般都是從創意開始,在這當中大量收集相關資料是必不可少的。資料的形式和來源是多方面的,資料形式除文字、圖片、視頻外也包括實物,實物的范圍不僅包括科技館展品也包括教具、玩具、娛樂設施和任何有參考價值的商品;資料來源主要包括書籍、論文、互聯網、調研和訪談等。總的來說,創意是建立在充足資料的基礎之上,而非是憑空臆想出來的。收集資料的過程是帶著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推翻已有答案,提出新的問題,繼而尋找新的答案,交叉反復進行的過程。
試驗在新展品研發中是一個必要的環節,它既是對創意的驗證也為后面的設計提供參數依據。有一些看似好的創意最終沒有成為好的展品,或許就與缺少相關的試驗有關。創意、試驗和設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補充,交叉進行,是展品創新的重要階段。
新展品的制作完成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因為“新”的緣故,其中必然有許多細節問題沒有考慮到而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接受公眾檢驗時,暴露出來的問題會更多。為此,要及時發現并設法解決出現的問題,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才能使展品的最終效果達到甚至超過預期,實現展品創新的價值和意義。
天津科技館“磁電之趣”展區改造,對展品的制作過程進行了全程跟蹤,經過深化設計、生產加工、試運行和驗收后整改等階段,層層把關,不斷改進和完善,收到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
展品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求真務實的過程,對展品研發人員來說,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情感,還要有嚴謹細致的作風、一絲不茍的態度、戰勝困難的信心和自我否定的勇氣。與此同時,建立配套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同樣是促進展品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
展品創新是展品研發的主旋律,但還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創新動機和創新目的方面的問題致使創新的動力不足,從業人員的創新思維和業務能力遠不能達到要求,多元的由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創新模式沒有形成,鼓勵創新的有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對所謂的創新展品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后勁缺乏等都影響著展品創新向其深度和廣度展開。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斷實踐,更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展品創新依然任重道遠。
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產企業,教育界、文化藝術界乃至廣大的社會公眾參與到展品創新的過程中,也期待著今天的創新展品能像科技館中某些不可或缺的經典展品一樣,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在不斷改進、完善后最終也成為經典展品。
隨著我國科技館事業的不斷發展,已經從只追求展品數量向提升展品質量轉變,從只重視展品向開展全方位的展教活動轉變,從盲目創新向注重創新的效果轉變,展品創新活動必將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