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云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隨著時代的發展,微課成為教育體系中與信息技術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方式,它不同于傳統教學,它可以激發學習者的激情和好奇心,也為一部分需要在網上學習及移動學習的學生提供便利。微課的普及為學前教育的課程安排開闊了新的世界,豐富的學習資料可以得以利用,彌補傳統教學的缺失,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性,大大促進了學習效率。加強微課的應用研究成為教師們首當其沖的任務。
首先,學齡前兒童是學前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這個階段兒童智力迅速發展,正是養成正確學習習慣及態度的好時期,也是影響日后自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好時期。微課在學前教育中的廣泛運用,大大提升了兒童的學習興趣。第一,微課比較有針對性,上課時間較短,主要上課的內容都是經過提煉的精品,一般上課時長在十分鐘以內,對于知識點的提煉非常精準,均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而傳統教育中,大篇幅的理論知識沒有針對性,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及對知識點的總結歸納能力。但是目前,微課只能對某個重點進行詳解,不能將傳統課中的內容詳盡說明。第二,微課的資料豐富多層次,根據學齡前兒童的情況,視頻對于孩子來說接受能力更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兒童進入場景,建立角色,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快速精準的記憶知識點,興趣點極高。微課的內容主要體現了一些實際問題,用在專業技術方面居多。有一部分學齡前兒童對于教學內容理解能力有限,比如家國情懷等較為抽象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微課進行講解。
現階段微課還是有少數人了解并接受的,對于一些資質較老的教師和部分年輕但是保守的青年教師來說,微課的認識并沒有很高。教師在授課之前需要寫教案,因為沒有對微課了解太多,造成教師在授課時教學環節出問題,沒有發揮最大作用,減低課堂教學效率。在日常實踐活動中,微課的使用也很廣泛,但是教師的加入大部分只是對于名次的追求,沒有把微課真正運用起來。而教學者是教師們,這對于學生而言會受到極大影響。學校本身對于新興的微課就不夠重視,還是以傳統的方式看待微課的操作,加上設備的缺乏,這使得教師在運用微課時的態度不端正。
由于教師對微課的興趣并不足,所以在教學視頻制作上并不用心,就制作不出適合課程內容及知識串聯系統的微課,從而降低了自身融會貫通的能力,教學效率降低發揮不出微課的作用,導致教師更加對微課反感,進入消極循環。就是這樣的原因,降低了教師之間的溝通,降低微課體驗感受。
由于微課依然處于基礎階段,所以微課平臺上的資源還沒有更新較快,造成微課資源缺乏,質量不過關,不能滿足教師們教學的需求,而且微課的錄制需要一定的環境、人力及物力,還需要一些技術的支持,這些準備工作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目前,教師們無法在微課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這也是降低教師積極性的關鍵,造成絕大部分教師放棄微課的使用率。
由于微課在學前教育中應用的不廣泛,所以在進行學習時,學生主要利用空閑的時間進行學習,這個過程中學生不能與教師有良好的溝通,在進行視頻教學時有些問題的出現不能及時解決,對于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了解不夠及時,沒有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和建議,導致學生興趣不足,沒有了動力,盲目跟從,學生的自身學習情況不能及時更正,使得喪失對學習的熱情。
首先,根據微課的人群不同進行分門別類,使得微課平臺上資源的豐富性及課程的多樣化;其次,在微課平臺上設立資料庫、教案設計庫、材料下載及交流群,尤其要做好反饋板塊。這樣系統的整核微課平臺,既為教師能在平臺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又能提高教師的交流能力,使教師對微課的興趣不斷提升,也增強了動手應用能力,達到教育質量和效率提高的效果。
學校要對微課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資,對于沒有完全了解微課的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邀請有經驗、懂微課的教師進行詳細講解,提高教師對微課的認知度,充分分析微課的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微課方法,提高對微課制作的積極性和動手制作能力,使微課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學校要建立教師微課制作團隊,促進教師之間合作力度,定時組織教師進行微課交流會議,邀請業界較為權威的教師來講座,提高學前教育的交流機會,根據各位教師不同的特點進行課程分工,如:部分教師對于講課能力比較突出,有部分教師在制作上能力突出等,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可以錄制出質量高的微課。
微課平臺上需要改善評價系統,做到教師、學生及家長三方可以隨時進行良好的溝通,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疏導,也使教師在制定計劃上有良好的針對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在微課平臺上設置小彈窗,邊看視頻邊提問,確保學習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