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韋
(盤州市第四中學,盤州 561601)
近年來,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不斷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績。但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的教學方法滯后性特點逐漸顯現,不利于高中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高中英語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不充足,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導致學生的學習視野比較狹窄,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
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相對較為模糊,大多數英語教師并未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且在預設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課堂教學過于形式化。例如,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將游戲教學法引入其中,使得整節課游戲內容過多,造成喧賓奪主的不良效果。
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大多數英語教師沿用傳統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地位,學習興致不高;對于英語知識的記憶,學生大多采用機械式記憶方法,效率低下,且極易產生厭煩心理,久而久之,不利于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 課改也在不斷進行,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 突出了課堂趣味性和研究性的要求。因為科技的發展, PPT 教學的化抽象為具體、視聽結合、吸引注意力等優點越來越突出, 從而被越發頻繁地使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正是因為這些優點, 更多的教師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PPT 課件的制作之中, 忽視了一些更重要的教學元素, 如教材研究、教案設計、教學反思等。從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得到了提高, 但是卻忽視了教學有效性的存在。在這些被濫用的課件中, 往往會出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不大的圖片、視頻, 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對知識點的關注, 最終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語言交際,這會為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可根據自我對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進行編演,加入動作、表情等內容。如此,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英語溝通和交流,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也可使英語語言更具實用性。長期以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沉悶,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為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基于創設教學情境,提倡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也能提高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促進學生英語交流,使之更好學習。
在新課改條件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對教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明顯不足。然而,從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創新視角看,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課程,既能夠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投入學習活動中,又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首先,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教學內容和思考問題,將不明確之處做好標記;然后,將學生劃分小組,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并得出結論;最后,以小組學生為單位,將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該自主學習方式,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就高中學生而言,英語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這在無形中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所以,建議英語教師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合理分層,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及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既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又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英語能力的逐漸提升。例如,將學生設定為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層次。首先,要求后進生熟讀課文,掌握基礎語法即可;其次,要求中等生能夠理清英語課文的基礎脈絡,對相關句型可加以初步運用;最后,要求優等生對課文進行全文背誦,并將其改編整理成文本較短的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學以致用,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各個層次學生都能有一定的進步,而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得到全面提高。
豐富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高中英語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手段,尤其是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教師可以采用英語“yes or no”對話情境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即興的英語對話以及英語問答,促使學生可以運用英語思維以及英語邏輯模式來進行思考與創新,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再如教師在進行英語聽力教學時,可以采用最新英語電影片段的形式進行實踐,讓學生在視覺模式下進行英語聽力訓練,進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優化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