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余雷
摘 要:隨著我國漢語國際事業的迅猛發展,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具有文化傳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更應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文章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提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的一些建議,以期加強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的建設,推進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良好的中華文化傳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漢語國際教師;外語運用能力強,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畢業后勝任多種漢語教學任務,亦能在企事業機構從事與漢語或中華文化相關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是多數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但作為2007年正式設立并首次招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在十余年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教學能力的培養問題尤為嚴重。文章試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現狀
“對外漢語教學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要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快的進程和更科學的方法向全世界推廣漢語,對外漢語教學師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培養及輸送合格的后備力量,而非一般的涉外人才,使該專業的畢業生盡可能多地投身到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中,應該是各高校發展該專業的重要任務。對此,各高校主管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依照國務院學位辦公布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各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均以國際漢語教師的職業需求為目標,圍繞漢語教學能力、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設置相應的適合綜合能力發展和職業需要的主干課程。但通過調查發現,因學生入學前的專業背景、漢語教學經歷、對專業的了解程度等原因,學生對對外漢語教學的興趣、是否關注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各不相同,因此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差異較大。雖然學校重視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會依學校要求參加教學實踐、教育實習、課堂觀摩、教學案例分析等活動,但能進行教學反思、關注教學理論發展、組成團隊提升教學能力的并不多見。
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自身態度問題
各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均有近半學生的本科專業不是對外漢語專業,沒有對外漢語教學法,甚至教學法的相關理論基礎。因此,在踏入一個全新學科后,缺乏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專業了解,缺少教學理論的輸入,加上沒有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經歷,認為自己本身是中國人,給外國人講漢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投入不夠,參加教育實習、教育實踐的態度不積極,甚至對指導教師布置的課堂觀察任務,也只是應付了事。
(二)教育實習形式單一
目前各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實習方式大同小異,主要是海外實習和國內實習。海外實習一般是本校在海外建立的教學實習基地,或是國家漢辦委派志愿者去當地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任教。相對而言,海外實習約束力較強,時間較連貫,學生教學任務繁重,能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受益頗多。但因海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能參與的學生也有限。雖然國內實習機會較多,但實習時間、地點略顯分散,學生只是聽課,或輔助指導教師制作教學用具,步入課堂的機會并不多,加上無專人管理,致使部分碩士未達到實習目的。
(三)實踐性課程設置少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課程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課時分配不合理,實踐性課程設置少。雖說加大模擬教學、說課等實踐性課程比例并不能說明學生已具備上崗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資格或能力,但此類課程對學生在理論知識理解、教學技能提高方面有極大地幫助。它能使學生在一個較為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較好地滿足自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需求。
(四)培養任務繁重,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專門人才。也就是說,未來的國際漢語準教師們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不僅僅要掌握對外漢語教學技能,熟知對外漢語教學理論,還要將二者融匯貫通,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但從各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看,針對研究能力方面的課程較少,學生并不能真正做到理論知識與教學能力二者兼備。
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堂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一)提高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自身水平
無論本科階段所學何種專業、是否有實際教學經歷、理論基礎掌握程度,既然選擇報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未來打算從事對外漢語教師這一行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就應該做到未雨綢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夯實自身理論基礎,將“學術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完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為較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教學環節
(1)勤于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授課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任務完成。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應在模擬課堂、課堂觀察等任務結束后,從自身或他人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反觀自己的得失,總結教學長處,反思教學不足,通過比較,找出理念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進而提升教學能力。反思不是“閉門思過”,所以教學反思不應局限于個人反思,也該有集體反思。即與同學一起觀察自己的、其他同學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對話、討論,以旁人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