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落后、教學內容缺乏職業特色、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的問題,針對上述弊端,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經過廣泛調研認為,基于“工匠精神”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我們把立德樹人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強化學院“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理念,鍛煉學生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并建立職業崗位導向的多元化英語測評體系。
關鍵詞:工匠精神;電影教學;“趣配音”軟件;英語角;外語微信平臺;英語口語比賽;職場英語能力;多元化英語測評體系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式報告時要求: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強調敬業及對技能、技法的精雕細琢,強調工作人員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此外,注重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不墨守成規,這也是工匠精神的生命力所在。“工匠精神”對高職英語人才培養具有指導性意義。
一、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市場壓力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僅僅將學生在期末考試中的公共英語應用能力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桿,忽視了對專業英語、職場交際英語的學習,導致高職院校發展后勁不足,不能提供長期的發展動力,不符合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缺乏職業特色
沒有對高職英語在就業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綜合審視,教學重點仍然停留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上,與市場就業及行業應用相脫節。
(三)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但是在考核評價體系上,并沒有真正將實踐專業技能納入到考核項目中,更多的是對英語理論記憶知識的考核,不能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起到考核反饋和激勵作用。這種不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阻礙了高職學生提高自身英語應用能力,無法使學生順利實現畢業就業,不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二、基于“工匠精神”視角的英語教學是解決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所在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認為基于“工匠精神”視角的英語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即在教學中必須把職業素養和探究精神有效結合起來,培養出具有較強職業英語應用技能,同時具有較強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以及“崇德篤行、精技創新”職業精神的高素質英語人才。為此我們將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直接和企業聯動,從企業最關心的人才訴求,如專業素養、職業道德精神、工作態度及自我堅守等方面出發,把“工匠精神”的內涵即精通技藝、敬業愛崗、一絲不茍、敢于創新完全滲透到人才培養模式中。
三、基于“工匠精神”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把立德樹人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
(1)開展電影欣賞教學
我們不斷培植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其責任心、事業心、感恩心,團隊合作精神和對企業的忠誠度。如:通過讓學生觀看《阿甘正傳》電影,不僅使學生豐富了語言知識,而且能從主人公身上學到一種精神,那就是不管下一步要面對什么,總能平淡地接受,并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棄,做最好的自己,別停下前進的腳步。
(2)組織英語角活動
我們以英語專業為引領,定期組織全院各二級學院學生進行有主題的英語角活動,給愛好英語口語交流的學生搭建一個施展才華,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平臺。
活動開始,主持人介紹活動主題、活動方式并介紹外教出場。外教用地道的美語、標準的發音詳細地介紹了美國文化,隨后學生自由組合,6-8人一組,討論他們最喜歡的外國文化,外教和教研室教師分配到各組當中組織學生完成任務,學生由開始的拘謹慢慢放松下來并且敢于大膽開口講英語。討論完成后,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就他們組的討論結果做匯報,外教對每組匯報內容逐一點評。講出了每一名演講者的優缺點,令演講者受益匪淺。
(3)建立外語微信公眾平臺
自2017年9月份建立外語微信公眾平臺以來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關注。該平臺旨在發布有關英語學習、大賽信息、學習公告及交流學習心得等內容,不僅是外語課堂的延伸,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強化學院“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理念
(1)組織全院學生參加英語口語比賽
以國家、省、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平臺,每年組織一次全院英語口語比賽,讓每位學生有走向舞臺展示、出彩的機會,也為培養參賽選手打下堅實基礎。在2018年第十四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高教社”杯英語口語賽項中,我院參賽選手奮勇拼搏,獲得了專業組二等獎和非專業組三等獎的傲人成績。通過比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鼓舞了在校的廣大學生。比賽結果在校園中廣泛宣傳,讓學生們的學習變得更有目標,讓更多的學生參加比賽,在比賽中成長和歷練,在競爭中學習。
(2)組織全院學生參加百萬新生全球語通比賽
百萬新生全球語通比賽(高職組)是通過跟讀模式和聽說能力綜合考察學生外語口語的流利度,系統采取平臺智能語音識別診斷評分,自動從參賽選手的語音、語調、流利度、音量四個維度進行打分,并給出綜合評分。近三年我們組織全院新生參加了全球語通比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在2016年,指導學生獲獎12項,并獲得“特殊貢獻獎”;在2017年,獲最佳組織獎,獲獎9項;2018年,獲獎9項。
(三)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鍛煉學生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
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可以與企業專家合作分析職場崗位需求, 積極開發凸顯職業性的公共英語項目。教師要了解學生未來職業的需要, 將具體行業相關的英語內容整合到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既包括公共英語知識和技能,又要包含職場英語的內容,突出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的訓練。
建筑工程學院針對建筑類專業特點,結合學院建設項目,采取定制培養模式,成立建筑CSCI班,根據彈性學習的需要,我們給建筑CSCI英語B班學生布置如下項目作業:結合在CSCI班的現場實踐,調查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現狀,并對英語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的重要性進行調查研究,查找、整理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相關的中英文資料并進行翻譯。本次項目作業以3-4人為小組進行研究,要求有明確的分工。每組設組長一人,隊員要通力合作,協同完成項目作業,認真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做好記錄并撰寫材料。要求所列舉的內容必須具有典型性,能夠緊密結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社會各方面的應用,要中英文對照,可以插入圖片,使項目成果更加形象。
(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建立職業崗位導向的多元化英語測評體系
(1)通過機考對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進行測試
該項考試在學生結課后安排在電腦機房進行,每名考生在一臺電腦上進行操作。機考試題由任課教師編寫,并由教師上傳到考試系統,通過自行對考試系統測試,審核等一系列過程后組織學生參加考試,考試過程中電腦自動組卷,考試后電腦自動評分,機考的題型包括:實用日常口語、組成句子、選擇題、選詞填空、閱讀理解、翻譯短語和實用英語寫作。
(2)通過期末口語考試對職業崗位英語應用能力進行測試
口試定于每學期最后一周的上課時間進行,通過期末口語考試對職業英語應用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目標進行測試。包括教科書上的話題,自我介紹,沈職院簡介,中國傳統文化及電影經典句子等內容的考核。考試當天由學生抽取一個任務,考試時間為3分鐘以內,口語考試總分為20分。老師根據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所使用的語法和詞匯的準確程度、語言的流利程度、內容的熟練程度、聲音的大小及對話的長短等來評價學生,給出口語考試分數。
(3)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本課程的考核形式實行325模式。過程性考核包括平常表現,作業完成及出勤情況等,占總成績的30%;口語能力考核或項目完成情況占總成績的20%;終結性評價即機考測試占總成績的50%。
總之,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使其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相聯系, 突出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突顯“工匠精神”的內涵,把專業素養和探究精神完美結合起來,培養出具有較強英語應用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崇德篤行、精技創新”職業精神的高素質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君錄.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2] 王磬.樊國華.基于“工匠精神”導入的高職院校制造大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職業教育,2016(11):94-95.
[3] 張娟.基于“工匠精神”視角談高職人才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21:168-169.
[4] 肖艷艷.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實踐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33).
[5] 鄧垠.從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談高職英語有效教學策略[J].才智,2016(11).
[6] 陳尾菊.指尖上的英語課——高職英語第二課堂微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8).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教育部外語教指委重點課題:基于“工匠精神”視角的高職公共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LN0045A。
作者簡介:杜立紅(1969- ),女,沈陽人,碩士學位,英語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